小儿“头皮针”临床应用的探讨

时间:2022-08-31 05:44:15

小儿“头皮针”临床应用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R816.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8)8-0040-02

儿科临床治疗中,经静脉输液给药是极其重要的治疗方法和途径之一,在儿科穿刺中,头皮静脉占很大比例,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它对诊疗、控制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婴幼儿的血管特异,故操作极难,笔者将多年的临床经验与操作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00例中男139例,女161例,年龄1~30天50例,2~12月180例,1~2岁70例。

1.2材料。采用成都双流双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制造一次性分液袋,一次性头皮静脉浅表丰富易见,小儿常选择“头皮针”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常用的有:

1.2.1前额正中的额上静脉及分支。(1)此处静脉浅表易见,在进行穿刺时,头皮针与皮肤成10~15º角度刺入皮肤。然后即与皮肤平行,沿血管方向徐徐刺入。见塑料管内有回血,松开调节器,用胶布固定之。(2)肥胖小儿的血管常不易找寻,用双手将额前皮肤往中间挤堆,即可看到隆起的小皱折,是额前静脉所在部位,按此部位血管走向进行,即可成功。

1.2.2眶上静脉。此处血管较细浅表,选择小号针头,注射角度要小,徐徐进针,次处皮肤活动性大,胶布固定要牢固。

1.2.3两侧颞部的浅静脉及分支。此处血管较粗深,易波动,进针时用手指将血管固定在以15~20º角度进针,如看不到回血时可按解剖部位以手指压迫局部,感觉部位进行穿插刺,协助者将手紧压近端并轻轻按摩,搓揉静脉处,亦可助穿插刺成功。

1.2.4耳后及枕后静脉。此处血管充盈易见,但不平直,使血管成平直方向可进针,此处不易固定,输液中途易发生针尖穿破血管出现渗药现象。

2结果

300例中径充分准备一次穿刺成果者占278例,占93%。二次成功者22例,占7%。

3讨论

小儿头皮静脉成功的关键是根据患儿的体质、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的完善及科学正确的操作。

3.1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静脉后,选择与其适应的“头皮针”类型。

3.2对长期的输液患者应有计划的用静脉,例如先用远端静脉,后用近端静脉。

3.3危重病儿进行静脉穿刺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3.4穿刺时进入皮肤要快,入皮时要根据静脉方向深浅,应轻而稳地向静脉刺入。

3.5小儿静脉穿刺时不易旁刺,应直刺进针。

3.6如血管太细或循环衰竭时则无回血,此时可试用手指提压塑料管一下,如局部无肿胀也不变白且进针时有空感,见滴管内有液体顺利滴下,表示穿刺成功。

3.7头皮动脉―一静脉的区别言法,本人经临床检验为外观动脉饱满,静脉隐约,手指触摸动脉有博动,若误入动脉中推药后即可出现苍白,刺入静脉后回血暗红而缓慢,动脉回血鲜红而快速。

参考文献

[1] 鄢国珍.中国医疗卫生荟萃[M].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822.

[2] 温英.中国医用护理杂志[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社,2005,21(5);49.

上一篇:面罩氧雾化在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下一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护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