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辅助电学教学探微

时间:2022-08-31 03:19:22

运用多媒体辅助电学教学探微

[摘要]物理教学过程中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有利于拓展教学空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探讨物理电学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物理电学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90054

现如今,信息技术手段已经成为一种强有力的、不可或缺的资源,它在实际教学中展现了巨大的优势。作为一名物理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质量。电学是物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了几点具体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情境,理解“电势能”特点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构建,主张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合理运用多媒体,能够创设有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比如,在《电势能》的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带电粒子在电场内移动时的动态特征,通过动态画面清晰展示物理过程。电势能是处于电场中的电荷所具有的势能,电势能具有相对性,是相对于零势能面而言的,电势能的变化量与零势能面的选取无关。电势能的教学,由于概念性较强,很多概念不易理解,因此,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具体可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具有立体性的电场和等势面的模型,引导学生选取零等势面,告诉学生零等势面通常是选取大地或无穷远处,然后标注电势。再利用动态的图片,向学生展示电荷的移动方向,让学生判断电荷的移动特点,告诉学生正电荷在没有初速度的情况下,在静电场中从电势高的地方向电势低的地方移动。通过这种方式,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电势能的理解。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以多媒体的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元互动,探究“电场力”内涵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板书讲解的内容,这会花费许多的时间。利用多媒体,将知识框架与教学内容用PPT展示给大家,能够留出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互动,根据学生的问题与反馈的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在学习电场力这部分内容时,我采用放映PPT的教学方式,整合了关键知识内容和典型例题,包括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强度的定义、公式、性质,电场线的特点,电场力做功的特点等。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电场力的内涵,在教学中加入了随堂习题,待讲完知识点后,与学生互动。学生需要根据幻灯片上的题目进行讨论,然后回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出现的错误加以指导,等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讨论后,再放映下一张有正确答案的幻灯片供,学生学习和反思。例如,在进行习题练习时,教师可能发现学生对电场强度公式并没有充分地掌握,如E=U/d和E=F/Q的适用条件是匀强电场,但是E的大小与F、Q无关,只与电场本身有关,不少学生在做选择题时容易出现错误。通过这样的演示讲解,就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媒体教学,留出了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互动,进行针对性的解答,有效增添了教师课上讲授的知识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辅助实验,深化“电容器”应用

物理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利用实验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然而由于时间和条件有限,很多教学内容并不能在实验室进行教学,否则课时不足,影响教学的进度。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放映实验视频进行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在对电容器这部分知识进行教学时,我给大家放映关于电容器的实验辅助教学。实验中,将一个灯泡、一个电容器、一节电池,用若干导线连接成闭合电路,当电容器很大r,灯泡被点亮,然后逐渐变暗,最终熄灭。这说明电流从电池流向电容器,以便给其充电,当电容器达到电容器的容量时,灯泡会熄灭。在实验中,如果取下电池并用一段导线替换,会发现灯泡重新恢复光明,之后又逐渐变暗直至熄灭。在这一过程中,电流从电容器的一极流向另一极,直至放电完毕,灯泡会熄灭。观看实验视频的时候,教师应适时解释和指导,告诉学生充电过程中电池的电能转化成了电容器的电场能,放电过程中电容器的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从而加深学生对电容器知识的记忆。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媒体实验模拟演示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电容器的充电放电过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多元互动和辅助实验,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总之,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陈浩.如何提高高中物理电学知识教学的效果[J].数理化学习,2013(07).

[2]严志松.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7).

上一篇:高中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策略探研 下一篇:柿属6种药用植物营养期叶片辅助鉴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