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出版社”春风化雨,孵化女儿“作家梦”

时间:2022-08-31 02:49:20

“家庭出版社”春风化雨,孵化女儿“作家梦”

本文小主人公有一个特殊而别致的名字:王安忆佳。王安忆佳是大名鼎鼎的小作家,已在各级报刊发表文章近百篇,多次获奖,还担任中国少年作家学会陕西分会副主席。女儿出色,老爸也不赖。还记得今年央视元宵晚会上那个几乎与著名主持人李咏一模一样的高仿真机器人吗?它就出自王安忆佳父亲之手。聪明的老爸在培养女儿成材方面,有什么绝招和秘籍呢?

鼓励女儿大胆创作,首创“家庭出版社”

王安忆佳的爸爸叫王吉彦,是文博行业的一名策划师,专门为全国各地的博物馆陈列展览服务;妈妈叫安雯雯,是西安一家房地产销售公司的总经理。爸爸姓王,妈妈姓安,作为他们的宝贝女儿,一个小佳人,当然就是一佳喽!而他们仨和和美美的一家人,不正是王安一家(谐音:忆佳)吗?于是,宝贝女儿就有了别致的名字:王安忆佳。

王吉彦有一颗敏感的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2002年3月,小忆佳3周岁生日的前几天,姥姥给她读绘本童话《小红帽》,不小心漏读了一两个“的”字,小忆佳竟当场指出来:“不对!姥姥,你读错了!”不仅如此,小忆佳还拿起绘本《格林童话》给小伙伴们一页页地翻读。虽然她还不认识几个字,可竟能精准地看图讲故事。这件事对王吉彦震动很大,他意识到女儿在语言和美术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和潜质。

王吉彦决定培养、引导女儿的兴趣。尽管家离书城比较远,但每到周末,夫妇俩都会带小忆佳去书城泡上几小时。在书城,小忆佳最爱看那些花花绿绿的读物,比如寓言故事、童话、自然百科、动漫绘本等。梦幻、童心、阳光和环保的理念,就这样春风化雨般淌进小女孩的心田。

2006年3月,小忆佳进入小学一年级下学期。老师教大家学写作文,从“写话”起步,也就是从简短的几句话、一两个段落写起。喜欢读书,特别是喜欢读“闲书”的小忆佳的第一篇习作,和其他孩子的习作并没什么差异,文字肤浅,措词简单,甚至还有不少文法不通之处,但在王吉彦看来,这“墨迹”是“长征”的出发地,值得当作文物来珍藏。于是,王吉彦郑重其事地把孩子的手稿收藏起来。为避免遗失或损毁,他还认真地将文字录入电脑存储起来。这一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2008年夏天,在王吉彦指点下,小忆佳从自己近几年的几十篇作文中挑出两篇投给当地的《华商报》。令人沮丧的是,两篇文章如泥牛入海。首次投稿遭受挫折,小忆佳很是忧伤,整整一个下午几乎没有说一句话,那楚楚可怜的样子真让人心疼。王吉彦反复给她讲《伤仲永》的故事,并鼓励她:“宝贝,尽管这次投稿失败了,但爸爸知道,你一直在努力,而且进步非常明显。总有一天,你会用自己的作品敲开一家家报刊的门!”

父亲的苦口婆心,终于让小忆佳破涕为笑。她说了一句让王吉彦至今记忆犹新的话:“只要能在老爸这里发表就行!”尽管如此,这事还是引起了王吉彦的深思:要是女儿因为这个打击而影响了写作的积极性,可怎么办?他和妻子谈起这件事,妻子也有同样的担忧。或许是受了女儿那句自我安慰的话启发,夫妇俩不约而同地想到:既然女儿的作品暂时无法在外面发表,那就让它们在家里发表吧!对!成立“家庭出版社”,专门发表女儿的作品!

为给女儿一个惊喜,夫妇俩决定暂时不将这件事告诉她。“家庭出版社”的社长是妈妈安雯雯,爸爸王吉彦担任主编兼美编,指导老师是小忆佳的语文老师。王吉彦将女儿从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全部作品共92篇、约2.5万字整理出来,亲自排版和装帧设计,并配上精美的插图,由家附近的激光彩色快印部承印。

2009年元旦,由“家庭出版社”出版的第一部作品《丹妮和她的魔法书》摆在了小忆佳面前。这份特殊的节日礼物让小姑娘惊喜万分、爱不释手。她信誓旦旦地向父母保证:“爸爸妈妈,总有一天,我要让外面的大出版社出版我的作品!”快乐与欣慰在王吉彦夫妇心头流淌,他们知道,女儿写作的积极性又被调动起来了。

注重细节,像经营公司一样经营“家庭出版社”

“家庭出版社”第一部作品成功出版,对王吉彦震撼很大。他和妻子商量,只要小忆佳的文章达到了一定数量,就为她“出版”。而对小忆佳来说,“家庭出版社”让她尝到了甜头,写作激情一发而不可收。

时间一长,王吉彦发现了问题:女儿作品数量是比以前多了,但大多数乏味,缺乏新意,这样发展下去可不好。为此,王吉彦告诉女儿:“孩子,有句话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做什么都不能操之过急。”小忆佳有些不解:“爸,难道勤奋也有错啊?我们班有个同学,现在已累计写了20万字的日记,近一个月就写了两万字,可厉害了!”女儿的话让王吉彦非常震惊:“这个小朋友还有时间玩吗?”小忆佳摇头说:“没有。”“那他快乐吗?”小忆佳继续摇头,说:“不快乐。因为写作,现在他的眼镜都400度了,其他功课也落下了。”“这不就得了!咱们千万不能学这个小朋友。对吧?”小姑娘茅塞顿开,点了点头。从此,她写作不再急于求成,虽然作品数量明显比以前少了,但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小忆佳写东西出手非常快,一旦脱手就不愿回过头来修改、润色,这让王吉彦左右为难:让孩子改吧,孩子原本写得就不错,而且孩子功课已经很多,连玩乐的时间都没有;不改吧,贾岛的美谈在那放着。很快,接下来的一件事彻底教育了他,也让他的心踏实下来。2010年春,班里办黑板报,要求每个同学写一篇作文,择优上墙。小忆佳回家写了一篇,王吉彦苦口婆心地指点孩子改这改那,结果事与愿违,老师说文章里掺杂了太多大人的痕迹,不予录用。王吉彦真是糗大了,从此不再对女儿的习作指指点点。小忆佳的文字虽然有时难免有些幼稚、粗浅,但非常真实。

2009年夏天,“家庭出版社”为小忆佳推出了第二部作文集《巴德拉星球》。这时的小忆佳,写作水平已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在作品《阳光・老宅》里,她甚至有这样精彩的文字:“黄昏的时候,门被关闭,老宅里却依然储着它收集了一天的阳光,只不过被阴暗围绕着,看不见了,但温度还在。我总是在吃过晚饭后,偷偷跑到后院,蹲在矮墙下,静静地看着老宅,看老宅里的阳光躲到哪里去了。每当姥姥来后院收被子时,看到我,总是吓一跳……”

小忆佳的进步,王吉彦和安雯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2009年年底,他们一鼓作气,为小忆佳推出了第三部作文集《天使之城》。小忆佳的前两部作文集,在王吉彦夫妇的亲友、同事中获得一致好评,这一次为给女儿更大的鼓励,夫妇决定像经营公司一样经营“家庭出版社”。他们斥资4000元,一口气印刷了1000本《天使之城》,并在一些网站帖子宣传,很快引起了广大网友浓厚的兴趣。短短两个月里,《天使之城》连卖带送,不仅收回了全部“投资”,

还小赚了两三千元。

“家庭出版社”结硕果,少年作家从这里出发

王吉彦从事的工作是机器人创作,创意非常重要,在他看来,对写作来说,与修辞和文笔比较,想象力显得更为重要。因此,他格外注重对小忆佳想象力的培养和发掘。

2010年8月底,中央电视台春晚剧组总导演陈临春找到王吉彦所在的公司,希望他们能尽快提交机器人如何在春晚表演的创意方案。作为策划总监,王吉彦上班想,下班回到家还在苦思冥想。小忆佳看到爸爸的可怜相,开玩笑说:“你在想什么啊?说不定我可以帮帮你呢!”王吉彦告诉女儿他在想机器人上春晚的事,并开玩笑地说:“我提三个点子,你提一个,如何?”小忆佳竟满口答应了:“好,我也要上春晚!”

三天后,该交稿了,王吉彦拿出三个“点子”,分别是“真假主持人PK”、“真假赵本山”、“魔术师大变活人”,小忆佳也拿出了自己的创意“机器人播报员”。王吉彦说道:“具体说说!”小忆佳告诉父亲:“每年春晚都会收到很多驻外使馆发来的贺电,以前都是由真人朗读,现在交由惟妙惟肖的仿真机器人来完成,是不是很新鲜、很有科技含量呢?”听完女儿的阐述,王吉彦异常兴奋,直夸:“妙!妙!妙!”

最终,春晚剧组导演们与王吉彦及其创作团队经过多番讨论,选定了制作高仿真机器人“李咏2”和央视金牌主持人李咏相APK的方案。小忆佳的“点子”虽未被采用,但王吉彦还是为女儿的奇思妙想感到欣慰。当机器人“李咏2”制作成功、即将上春晚(后调整到元宵晚会)时,小忆佳还写了一首诗《我要上春晚》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我要上春晚/就像金牌主持李咏2那样/让全世界都知道/在这世界的某个角落里/还有这么一个人/叫王安忆佳。

“家庭出版社”和王吉彦的精心指点,让小忆佳每天都在进步。她不仅文字功底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像老爸一样,有了一颗敏感的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一天,由于下班较晚,王吉彦回家后带女儿到小区门口的餐厅吃饭。落座后,小忆佳突然指着快餐盘子垫纸上的一段文字说:“爸,结尾这个地方印错了。”

王吉彦拿过纸张一看,是一个小故事,上面的文字是这样的:从前有个人钓鱼,钓到了一只鱿鱼。鱿鱼求他:“你放了我吧,别把我烤来吃啊。”那个人说:“好的,那么我来考你几个问题吧。”鱿鱼很开心地说:“你考吧你考吧!然后这个人就把鱿鱼给烤了……”“这个故事很好玩呀。”王吉彦硬是没看出问题。“哈哈,爸爸也是个马大哈!您没注意到啊,最后的这个引号的后半边应该标在感叹号的后面,而不是文章最后。因为‘然后这个人就把鱿鱼给烤了’,这不是说的,而是做的。”王吉彦恍然大悟,向女儿竖起了大拇指:“宝贝,你真细心!”

饭后,父女俩往回走。路过一个公交站的广告牌,小忆佳指着广告画面说:“爸爸,你看这个广告!”王吉彦定睛一看,原来是凡客诚品的广告,画面上的韩寒正拿着一根台球杆子,广告语是:“如果你拿了世界冠军,会说什么?”回答:“其实,我是一个作家。”王吉彦足足瞅了5秒钟,愣是没看出是啥意思。这时小忆佳笑着说:“球桌上的低调、作家圈的高调,一箭双雕,好含蓄的高调呢!”王吉彦这才看明白,内心的惊喜无以言表:如果说韩寒的应答确实太妙,那么女儿的解悟就太到位了!

“家庭出版社”耕耘多年,开始结出硕果。2010年夏天,小忆佳参加第11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一举夺得二等奖。与此同时,她的文章开始在《少年作家》、《东方少年》、《作文大王》等刊物发表。

2011年,王吉彦父女多喜临门:2月,中央电视台元宵节联欢晚会上,王吉彦主创的模仿著名主持人李咏的高仿真机器人亮相,令国人震撼;3月,西安《华商报》正式为小忆佳开办个人专栏,这是该报自创刊以来,首次为小学生开办专栏;她的作品集《丹妮和她的魔法书》由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小忆佳当选为中国少年作家学会主席团委员,并担任该学会陕西分会副主席;7月末,小忆佳荣获第12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8月,小忆佳被陕西省作协吸纳为会员,成为陕西省年龄最小的作协会员。

由“家庭出版社”培养的小作家开始扬帆启航,我们有理由相信,小忆佳在写作的路上,会带给我们越来越多的惊喜。

上一篇:新式走婚,打开重组大家庭千千结 下一篇:地狱天堂一念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