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想素养 生长学校课程

时间:2022-08-31 01:04:19

基于创想素养 生长学校课程

【摘 要】课程是撬动教育教学整体改革的杠杆。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需要以学校为主体,紧扣核心素养,整合国家、地方、校本课程,构建一个有序而高效的学校课程体系,实现学校文化、课程、教学三维一体。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小学以活泼的儿童为中心,让“创想”成为学校课程的灵魂,围绕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课程结构,变革课堂教学模式,努力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全面发展,推动学校的整体变革与内涵发展。

【关键词】课程;创想;整体构建;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5-0041-04

【作者简介】钟桂芳,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小学(江苏常州,213161)副校长,高级教师。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学校办学的核心,表达着学校办学的价值追求。科学地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加以统整,使其成为一个有序而高效的课程体系,是学校课程建设共同的目标。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小学以“办一所人人有好奇心、个个有创造力的创想学校”为愿景,围绕“每个儿童都是银河中最闪亮的星星”的育人目标,全面构建学校里的“儿童创想城”。通过儿童创想课程的实践,积极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资源,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加自主、更有个性、更多选择的成长环境、教育资源和专业服务,努力让学生的潜能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尽最大可能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形成既有本校特色又有推广价值的课改成果。

一、聚焦素B:关注学习的品质

“创想”和“创新”“创造”一脉相承。相比而言,后两者更注重物化的表现,倾向成人世界;而“创想”更注重创造前的思维孕育,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更加贴近儿童。儿童创想课程是以呵护好奇心、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目标的学校课程。它以儿童为中心,以科学创想能力为内核,基于儿童、为了儿童并由儿童共同参与,努力体现儿童的兴趣、需要、话语、活动、价值观念以及儿童群体共有的精神生活,强调尊重儿童学习的独特性、差异性、创造性,是激发个体潜能的课程,引导个体主动发展的学校课程。

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这一调查经媒体报道后,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认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不同的学段在这体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小学教育起着重要的启蒙性和基础性作用。创新型思维品质的形成,创新型人格的培育,应该从小抓紧,持之以恒。只有不同教育阶段相互衔接,不同层次学校贯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才会取得实效。[1]

世界学习科学发展委员会研制的新版《人是如何学习的》跨越整个人生发展阶段,认为在人生阶段的前10年尤其重要,学习品质需要尽早奠基。[2]学习品质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表现为好奇心、探索欲、想象与创造等,引发主动性的学习品质;另一类表现为以自我控制为核心的专注、坚持性、计划性、独立性等。3~12岁正是这些学习品质萌芽、奠基的重要时期,学习品质是可以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得以发展和培养的,是后天学习中高阶思维与深度学习的根基,12岁之前培养这些学习品质尤为重要。

作为一所城区学校,星河小学的生源主要是来自企事业人员家庭的子女。除了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之外,家长迫切希望孩子能拓展思维空间,形成综合能力,并有主动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的强烈愿望和推动能力。在对国家人才培养要求、儿童发展需求、学校价值追求等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的专家论证和全员参与的大讨论,星河小学确定了“以课程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的工作思路,围绕“每个儿童都是银河中最闪亮的星星”的育人目标,提出了“儿童创想课程”的整体结构。

二、儿童立场:构建课程的体系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每一所学校都希望通过各级各类课程,有效落实“十三五”规划对教育提出的建议和要求。但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课时总量是一定的,而课程内容却可以是无限的。要化解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就必须基于儿童立场,对各级课程加以统整。

儿童创想课程就是以呵护好奇心、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目标的学校课程总和。它包括创想理念指引下的国家必修课程,也包括单独设置的校本必修和选修课程;既包括环境课程,也包括活动课程。

1.课程结构:横向模块成列、纵向递进成序。

儿童创想课程内容与学校的育人目标密切相关。在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科核心知识、关键能力的梳理和统整,将学校实施的整体课程分成了核心课程群、协同课程群、支撑课程群,从科学认知、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三个维度,落实“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三大关键目标,共同培育“端行”“健美”“好学”“乐创”的学生素养,形成横向模块成列、纵向递进成序的课程结构。

核心课程群包括科学、人文和艺术三大领域。其中“科学创想”包括整合后的数学、科学、信息学科和校本开发的STEM课程;“人文创想”包括语文、英语学科和校本开发的创造性戏剧课程;“艺术创想”包括音乐、美术等艺术主题活动。各领域既有学科内部的整合,也有学科之间的整合,还包括不同领域之间的“跨界”整合。

协同课程群包括整合后的品德、体育、综合实践等学科,也包括校本开发的场馆课程。结合“游戏进课堂”项目,通过创想游戏、创造方法、创新思维的方式落实各层级目标。

支撑课程群主要依托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也有一部分渗透在国家学科课程中,有针对性地指向培养具有智慧之脑、健康之体、审美之眼、创造之心、责任之肩的当代小学生。

上一篇:穿过我的准星的你的眼 下一篇:下岗女工走上联合国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