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下的物联网安全技术探究

时间:2022-08-31 01:03:44

基于RFID下的物联网安全技术探究

【摘要】 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才得以兴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但是,在物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安全问题也将备受关注。在RFID下的物联网,存在着诸多安全性的问题,所以,为了适应其快速的发展,本文主要是对互联网的定义以及RFID技术进行阐述,剖析其运用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旨在促进RFID下的互联网的技术发展。

【关键词】 RFID技术 物联网 安全技术

一、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的提出最早是在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而我国提出是在十年后。物联网主要是能够实现人与物以及物与物间的信息交互和连接,是更高级的互联网的应用,主要是利用一些传感设备,例如;条形码、传感器以及定位系统等等,借助于特定的规定,将物品和互联网进行连接,进行信息的互换,以至于能够实现定位、监控和管控的智能化网络系统。

二、RFID技术的原理和组成

对比通常的一、二维码,RFID是一种非接触的识别手段,主要是由物联网、识别器以及处理系统等组成。电子标签用于对物体进行扫描,将其信息传递给解析系统,然后再进行整理和重新编码,并将其转化为二进制的数据信息,再传给处理系统,然后在传到物联网中,这样用户就能够看到。

三、RFID技术下物联网所存在的安全问题

RFID技术由大量数据构成,较传统技术更容易受到其破坏,主要是借助于电磁波从而实现读写器和标签的间的这种技术就是RFID技术,由于无法通过肉眼观察,所以,物联网非常容易造成安全方面的问题。

其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标签方面,主要是它的成本和工方面没有有效的安全措施,极易受到外界的破坏,尤其加密保护,非常容易被破解,使得数据被破坏或者被删除。二是RFID技术在读写器方面存在问题,接收到数据后自动进行删选,只能提供接口,但无法保证其安全。三是通信连接方面亦有安全问题,其前端接口中的无线传输有开放性的特点,会导致数据的安全性不足,外面的破坏者可以通过读写器对数据予以拦截,甚至是对原有的数据予以篡改抑或是删除。

另外,物联网在发展的时候未有效对网络的节点予以把控,故而会导致物联网设备不容易达到远程的信息连接。当下在物联网快速发展的时期,其状态将加多变,所以对其进行信息安全方面的有效管理就成为关键问题所在。如果不能创造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那么必将会产生新的安全问题。

四、RFID技术下保障物联网安全的措施

4.1 严格控制网络访问系统

在物联网使用时,要对网络访问系统予以严格的控制,达到科学管理,以避免恶意破坏行为。用户访问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实名验证,设置必须的密码。物联网在后台管理的时候也应对访问信息予以监控,目的是将来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予以记录调查。用户于通信之前先在节点间予以身份认证,如此即便在遭遇外界破坏的时候,入侵者也较难突破层层密码,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保障用户的隐私权。管理者利用节点的设计,以有效增强物联网的安全性。

4.2 加密有关的数据

要有效保证物联网的安全,就要对有关数据信息予以加密,以明显降低破坏者对数据的破坏。用户在信息传送的时候,通过对节点的加密,可以很好的避免用户信息泄露的问题。加密这种方式可以保障数据不会为外人所窃,以达到网络安全运行的效果。如今要不断提升优化RFID技术,利用该技术达到物联网的安全运行。现在的用户信息往往有非常强的隐私性,物联网要对其予以有效的保护,在技术不能满足的时候,对数据信息予以加密,是对物联网的必然要求。

五、RFID物联网的应用案例

5.1物流仓储领域

在物流仓储领域,利用物联网技术,采用对应的数据库,经过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实现选捡、分类和管理。同时,可以借助于自动扫描的记录,来防止物品丢失或者因人疏忽而引起的丢失,提高了管理水平。

5.2公共服务医疗

在医院利用RFID医院信息系统,每一位病人戴一个RFID技术的腕表,内存有病人所有的信息,特别是基础资料以及过敏药物情况。医生拿着RFID读写器就能够读取,突发事件时能够获得抢救的绝佳时机,提高治疗的效率。

六、结语

综上所述,RFID物联网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同样也会带来诸多的安全技术问题。因此,为了让RFID物联网更好的发挥其互联网思维,更加安全、智能的服务于人们,我们必须重视所遇见的安全技术方面的问题,并寻求其应对措施。

参 考 文 献

[1]熊本海,杨振刚,杨亮,潘晓花.中国畜牧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2015,S1:237-246.

[2]陈志辉,王颖纯,刘燕权.基于物联网环境的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现状的研究[J].情报杂志,2015,05:196-201+189.

[3]梁柯,李秉毅,胡音,邓雪波,温永怡.物联网RFID中间件技术及其在电力通信标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科学,2015,S1:355-358.

上一篇:移动通信中IMS的组网规划设计应用分析 下一篇:生产通信中通信光缆和光环网技术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