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安全性措施总结

时间:2022-08-31 12:46:39

建筑电气安全性措施总结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使用电器设备,这就对建筑电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国家电网的敷设范围越来越大,于是在建筑工程中的敷设也愈来愈多。带来的问题是由电气线路引发的事故和对人们的伤害也越来越大,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建筑电气安全性措施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建筑;电气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F470.6 文献标识码:A

1、建筑工程中电气安全的重要性

通过调查发现,造成电气安全事故的大部分原因源于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比较浅薄,而不是因为施工人员操作技能水平的问题。可见,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进行提高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需要对其进行安全教育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机制。另外,不仅要从思想上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而且还要加强在行为上的监督,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从而保障人们的生活安全。

2.建筑工程电气安全中出现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电气操作中,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上的不当或其他原因会导致许多问题的出现,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出现触电危险的事故。在建筑工程电气操作中,施工人员由于操作不当或者是对电气设备的疏忽,使得设备产生大量的热,设备绝缘失效等各种故障,这种故障不仅严重威胁着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而且影响着建筑工程施工的正常运行。第二,带来电气火灾。在建筑工程电气设计中,一些不规范合理的的操作会严重影响着电系统的正常运行,比如出现短路、发热、过载等故障,使得电系统局部过热,严重会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发生。

第三,发生雷电危险。在建筑工程电气系统中,存在着施工缺陷,而且缺少防雷装置,另外再加上施工人员杜静电的防护措施不合格,在雷电环境的暴露下,使得建筑存在着安全隐患问题。第四,发生静电危害。在电气系通过中,由于检修和维护措施的不完善,会发生静电起火花的现象,严重的情况下会发生火灾。第五,出现了电磁维护现象。如果一些高频设备参数没有调节合适,而且屏蔽设备出现缺陷,就会使的人体长时间的经受电磁场的照射,外界环境也会造成此影响,这就严重威胁着施工人员的人身健康。

3.如何保护建筑工程中的电气安全

3.1 进行绝缘保护

为了隔离带电体的导体,避免发生触电事故,需要用绝缘的材料对其进一步的包装,对于一些带电体中不同部位的导体,要使线路和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行,让电流的流通路径不能超过某个范围,前提条件就是要具有良好的绝缘条件。而且绝缘材料还具有很多功能,比如散热冷却、固定导体、保护导体等作用。另外,有些绝缘材料在施工中需要对其破坏,这时就需要采用绝缘电胶布和色相带进行恢复,以免不低于原来的绝缘等级。

3.2 进行漏电保护

我们知道,如果电流流过人的身体内部,就会对人体造成非常的伤害,其伤害程度的大小和电流在人体内持续的时间以及电流的大小等有着紧密关系。所以,进行漏电保护是非常有必要的。建筑工程漏电保护的措施有很多,主要有末端保护和分支线保护。大部分都设置漏电保护器,如果人体发生触电现象就会对其进行保护,对建筑设备漏电也是一样,不过,当选择漏电保护器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

3.3 进行过载和短路保护

当线路发生短路时,那么线路中的电流将会大幅度的增加。在配电设备中,为了进行短路保护需要采用熔断器来达到目的。熔断器要标明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根据配电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最大故障电流,选择具有相应分断能力的熔断器。熔件的额定电流一般为用电设备额定电流的1.5倍左右。过载保护一般由自动开关来完成。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自动开关可配备过电流脱扣器、分励脱扣器火失压脱扣器等。为了发挥自动开关的过载保护功能,自动开关的额定电流要应与负载电流相匹配,并小于导线的载流量。

3.4 提高开关机控制安全可靠性

有关建筑电气中的电源接通、分断及控制等,必须提高安全可靠性。复杂的安全技术系统需装设监控装置。在可能发生危险的区域内,工作人员无法迅速操作开关,以及时终止可能造成的危险,这种情况下应设置紧急开关。为避免误启动行为,在控制系统中,应装设连锁元件,保证按顺序启动设备,或者加装可拔出的开关钥匙。

3.5 进行接地保护

设备的某部分与土壤之间作良好的电气连接,叫做接地。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物件,叫做接地体或接地极。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电流就通过接地体向大地作半球形散开,这一电流叫做接地短路电流。试验证明,在距单根接地体或接地短路点 20m 左右的地方,实际上流散电阻已趋近于零,也就是这里的电位己趋近于零。凡电位趋近于零的地方,即距接地体或接地短路点 20m 以上的地方,就叫做电气的“地”或“大地”。接地电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土壤导电率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要求接地装置必须在地面以上按设计要求位置设测试点。每单项工程不宜少于两个测试点。按接地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重复接地和防雷接地、静电接地、屏蔽接地或隔离接地等。

建筑物内按接地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重复接地和防雷接地、静电接地、屏蔽接地或隔离接地等。

3.5.1 工作接地。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在正常和事故情况下可靠地工作而进行的接地,叫做工作接地,如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

3.5.2 保护接地。为了保证人身安全,防止触电事故,把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的对地电压的金属部分同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叫做保护接地。对电力系统来说,保护接地的方法一般只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的电网中,只有在这种电网中,凡有金属外壳及构件的用电设备才可以采用保护接地来保证人身安全。

3.5.3 重复接地。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系统中,为确保零线安全可靠,除在电源 (如变压器)中性点进行工作接地外,还必须在零线的其他地方进行必要的重复接地。比如电缆和架空线在引入到建筑物处,零线应重复接地,如果不进行重复接地,则在零线发生断线并有一相碰壳时,接在断线后面的所有设备的外壳都将呈现接近于相电压的对地电压,这是很危险的。

3.5.4 防雷接地。为了防止雷电的危害而进行的接地,叫做防雷接地。防雷接地作用不言而喻,不接地就无法对地泄放雷电流。规范对利用建筑物基础和主体钢筋做接地极和引下线以及人工接地装置、接闪器的安装作了具体要求。设计对防雷接地电阻值都给出了参数,接地体和引下线完成后要测试,接闪器完成后整个系统才能测试。人工接地引下线要顺直,不存在死角,引下线金属保护管要与引下线做电气连通。避雷带形成等电位可防静电危害。人工接地装置接地体间距不小于5m是为了降低接地体屏蔽作用。

3.6 做好防火处理

根据建筑电气路线的故障特点,并分析其致灾过程,一些电气线路故障的产生可能引起可燃物着火的距离,一般在50m 以下。因此,当电气的相关线路靠近可燃构件安装时,应根据可燃物的性质,与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或者由于客观原因而无法避免临近可燃构件的敷设,需要采取导线穿金属管、阻燃硬塑料管保护,或者在邻近导线的部位铺垫石棉板、玻璃纤维板等非燃隔热材料,选用阻燃、耐火电缆及其护套线敷设等方式。

4.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使用电器设备,这就对建筑电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国家电网的敷设范围越来越大,于是在建筑工程中的敷设也愈来愈多。带来的问题是由电气线路引发的事故和对人们的伤害也越来越大,所以为了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建筑工程中的电气安全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百放.建筑电气设计应遵循安全、适用的原则[J].辽宁建材,2007(5).

[2]贾春娟.浅谈建筑电气的防雷接地极用电安全[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26).

[3]王厚余.我国建筑电气标准应与国际电工标准接轨[J].低压电器,2009(2).

上一篇: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措施 下一篇:城市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