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类型判读活动案例及反思

时间:2022-08-31 12:38:46

气候类型判读活动案例及反思

摘要:创设一个虚拟空间,自主设计每月的气温和降水量,总结出属于自己的气候特点,然后对照气候特点图和世界气候分布图,看看世界上是否有那个让梦想实现的地方,再与同学交流共享。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掌握复杂难记的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地区。

关键词:虚拟空间 自主学习 交流共享

一、案例背景

气候类型判读是七年级地理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习时普遍感到有困难,一是判读标准多,在短时间内不好掌握;二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记忆有难度;三是学生生活经验少,无法与知识产生共鸣,被迫接受知识实在是强人所难。所以,我决定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二、案例主题

地球是巨大的,我们不可能走遍每一个角落,地球环境就是这样的,我们不能改变什么,但是我们可以创造一个虚拟的空间,一个属于自己的地盘,在这里你可以自由设计,“我的地盘我做主”,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气温与降水的变化,创造属于自己的理想气候!当然,最关键的还是看看你的理想能否在地球上实现。当理想与现实产生碰撞的火花时,相信这就是共鸣的奏响了。

三、案例描述

在刚认识气温变化曲线图时,我没有使用教材提供的练习绘图的作业,而是让我的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一个气温变化曲线图“你希望一月份是多少度,你就设计多少度。不要担心太过分,只要你喜欢,那就画出来。”这是在第一课时后布置的作业。同样的,在学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后,我也布置了一个自主创意――“你喜欢的降水变化”作业,既巩固降水量柱状图的画法,又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到学习第三节《世界的气候》时,大幕终于拉开:“把同学们自己设计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组合起来就可以表示出气候的特点。你的愿望能在地球上实现吗?你的理想气候会出现在地球的哪里呢?”只这两个问题就足以使同学们摩拳擦掌的了,但为防止部分同学仅有兴趣,没有深度,这个活动的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的。由组长带领,对每个组员的设计共同研究探讨,逐一总结出每个设计的特点,利用教师提供的气候特点图(气温变化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以及气候类型的判读标准,先由组员根据判读标准归纳自己的设计特点,然后在组长带领下,对每个组员的设计及结论共同研究探讨,逐一完善,根据气候特点图,对照出这些气候类型的名称,并利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到该种气候的分布地区。“记住它,这就是你梦想实现的地方”。因为有些同学太过标新立异,所以每组特设两个奖项――“最可能实现奖”及“最佳创意奖”。

活动内容分为设计、讨论、展示三个步骤,设计已在前面的授课中完成,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小组讨论,后由每小组推荐代表向大家展示本组的两个获奖设计,并随时准备接受其他小组的质疑提问,以便不断完善。

活动形式上一般是分9个小组,在我的教学中每次活动出现“可实现的气候”类型约有6、7种(每班情况不一样),这样大部分气候类型的名称、特点、分布地区,就在自主探究的氛围中轻松掌握了。这已大大超越课标要求,但同学们并没有感到困难。而那些没有被同学设计出的气候类型,“为什么那么不招人喜欢?”,我们也一块儿分析了原因,一举两得。

“最有创意的设计”一般是指那些在现有的气候类型图中找不到的,但也要总结出气候特点,并由本人阐述设计初衷。不过需要提醒学生没能找到并不表示一定没有,世界气候是复杂多样的,而且是变化的,课本中只是选取了主要的,有代表性的,如果你以后留意观察,仔细寻找可能就会在地球的某个角落里找到。这些气候类型的出现更使学生有了探索世界的动力。

四、案例反思

1.学生精神愉悦,这是本次活动的最大收获

活动进行的紧张有趣,同学们终于“翻身做主人”,感觉与以前大不一样。到下课的时候,好多同学还在笑眯眯的看着世界地图,估计已经去梦想之地“旅游生活”了。学习的过程是需要调动精力和意志力去克服困难的,所以很多人并不能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很大限度地发挥了自主性,既有所创造又没有脱离实际。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能有一次精神愉悦的学习之旅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啊。

2.汇集多种学习方式,解决学习难题

气候总论是七年级的难点,因为在分区地理中还要继续深入学习气候的特点,所以课程标准中在这里也没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如果能够在此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以后学习分区地理时将会轻松很多。这次活动根据对知识掌握及能力培养的不同要求,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分解降低知识难度,好像现代战争中采用海陆空多种手段,立体围攻一样,本次活动总共采用了四种学习方式将难题一举拿下。

(1)采用了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通过自己设计气候类型、对比、验证等过程,带着问题寻找答案。为学生形成开放性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要努力使学生获得亲身参加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2)通过自主建构性学习方式,利用已经培养起来的读图能力去发现寻找自己理想气候的所在地,把旧的知识运用到新的知识中去,自己就可以掌握以后的几种知识,学起来自然轻松,学生也乐于去发现。

(3)使用自主体验性学习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本次活动采用创造虚拟空间,模拟体验的形式,使学生对气候的差异和变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为便于学生的体验,我会附加一些提示,譬如:在气温20度时,你身着什么样的服饰,此时,你最爱进行什么样的体育运动?帮助学生搭建知识与生活的桥梁。

(4)利用自主合作性学习方式,保证全班百分之九十八的同学完成任务。本次活动的精彩虽然是自主创造,但有一定难度的挑战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而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如何使难度变得有弹性,落到每位同学肩上既能感觉到压力,又能稍一使劲便可举起,让每位同学都能有成就感。所以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小组内的每位同学任务明确,组员之间协同作战,缺一不可,既有独立作业,又有合作攻关。不用担心被强势的同学大包大揽,让每一位同学都有真正的参与,这也是这次课堂活动的成功之处。

3.在本次活动中暴露出一些问题,这让我以后的教学工作也有的放矢。如:

(1)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差异,以后要多给较弱的同学锻炼的机会。有的学生积极性很高,要求做发言人,但表述起来词不达意,结结巴巴,一肚子的话都成了“茶壶里的饺子”。对于这样的学生不能打击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尽量创造机会让他们锻炼,也要指导他们课下多与同学沟通,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2)学生知识储备不足,阐述观点无从下手。知识储备是个积累的过程,需要内化,欲速不达,填鸭式的硬塞也不行。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拓展视野,但关键还是要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自觉自愿的去储备。而教师有感召力的语言,有意思的问题,巧妙的教学设计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方法。

本次课堂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希望有更多这样的机会,所以,我决定在今后学习地形、河流、土地利用类型、交通等知识点时,继续采用这种形式,让学生创造自己的理想家园。通过理想与现实的比较,加深对现实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的向往。

上一篇:浅谈“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 下一篇:以教材为载体,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