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癌的MRI诊断分期对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时间:2022-08-31 12:11:14

子宫颈癌的MRI诊断分期对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MRI诊断和分期对子宫颈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于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经证实的子宫颈癌患者85例,对每位患者相对应做MRI诊断分期并对资料图像记录分析,包括病灶的详细特征、周围器官是否受累和淋巴结肿大程度的分析。然后将其中6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病理分期结果和MRI分期结果相对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子宫颈癌患者MRI均可发现病灶做出诊断,63例手术病例中MRI分期与病理分期吻合的有56例,符合率为88.9%,总结果较为满意。结论:MRI技术对子宫颈癌的诊断可靠,分期准确率高,与预后相关性大,能为临床对应治疗和预后状况评估提供参考和借鉴,值得推广。

关键词:子宫颈癌;病理分期;MRI诊断分期

子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一种最常见的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且其发病年龄有提前的趋势。由于病变易于发现和诊断,且根治手段有效率高,所以治愈率高,所以说子宫颈癌的诊断和分期是治疗疾病最基础的保障。之前子宫颈癌的临床诊断主要是依靠宫颈刮片的细胞活检,但无法对恶性肿瘤的浸润程度和临床分期进行准确判断。而CT、B超等影像学方法的诊断性能过低,而MRI多参数、多方位、高分辨的优质特点在子宫颈癌的诊断分期上具有显著意义[1]。本研究将我院经证实的子宫颈癌患者85例进行MRI的转段分期,其结果和对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经证实的子宫颈癌患者85例,年龄为32~76岁,平均年龄(53.8±5.2)岁。据报道子宫颈癌的好发年龄为40~55岁和60~69岁之间。这些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大体有:接触性出血29例,阴道不规则出血36例,分泌物异常增多7例,子宫颈糜烂加息肉8例,不规则阴道出血是最具典型的临床特征。85例子宫颈癌患者均经过宫颈刮片的细胞脱落学检查,均证实为鳞状细胞癌。其中中-高度分化者53例,低分化者32例。随之在一周内陆续进行MRI诊断分期检查,然后63例子宫颈癌患者在MRI诊断分期结果明示后两周内实施手术治疗。

1.2 MRI诊断方法

使用飞利浦公司0.23T 常导MR机完成。常规轴位,体柔软线圈FSE T1WI(TR 500 ms,TE 20 ms),FSE T2WI (压脂,不压脂)(TR 3 500 ms,TE 80 ms),矢状位FSE T2WI(压脂),冠状位FSE T2WI(压脂),层厚6 mm间距7mm,FOV:36cm×36cm,矩阵:256×160,NEX=3,所有病例均加扫垂直于子宫颈纵轴的薄层FSE T2WI(不压脂),层厚3 mm,间距1mm,一般不行增强扫描,完成检查需时23 min[2]。

1.3 观察方法

采用双盲法统计分析各子宫颈癌患者的MRI成像,观察子宫颈内膜线变化和是否可见肿块影,找出是否有前后局限性结节和子宫旁受侵现象。子宫颈癌的MRI分期则采用Sironi等提出的方法。

2 结果

2.1 MRI诊断结果

85例病例的MRI诊断结果中均可发现病灶,诊断率为100%。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的有70例;T1WI呈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有4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有11例。

2.2子宫颈癌的MRI分期

根据Sironi 等提出的方法对6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颈癌患者采取MRI分期,分期结果与手术病理的分期结果进行比较,如下表所示。

3 讨论

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诊断方法大体可概括为:MRI、细胞脱落学、CT和B超。CT和B超价值都比较有限,当子宫外形畸变、不规则和旁受侵才方便确诊,此时病情较晚而治愈困难。细胞脱落学诊断很有价值,其宫颈刮片镜检较为容易发现早期癌变,但无法判断浸润程度和扩散情况,不利于癌变分期[3]。而MRI则汇集了其他诊断的优点,通过起高参数、多方位的诊断使其成为子宫颈癌诊断分期较为理想的方法[4]。

本次研究中,85例子宫颈癌MRI诊断率为100%,接受手术治疗的63例患者接受MRI分期的正确率为88.9%,结果较为理想。综上所述,MRI技术对子宫颈癌的诊断可靠,分期准确率高,与预后相关性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沛钦,李新春,郑晓林. MRI 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和分期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6,17(5):511-513.

[2]江新青,谢琦,梁长虹,等.宫颈癌的MRI 诊断与分期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36(7):621-625.

[3]Kim SH,Choi BI, Lee HP,et al.Uterine cervical carcinoma:comparison of CT and MR imaging[J].Radiology,1990,175(1):45-51.

[4]周元明.MRI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4):68-69.

上一篇:X线摄片与透视相结合在肋骨诊断中的价值 下一篇: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上的临床疗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