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早期肾损害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31 12:08:52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早期肾损害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IGR)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伴IGR患者22例,实验室检查均显示存在早期肾损害,使用缬沙坦80 mg/d治疗8w,对比治疗前后血脂、血糖、血压及肾功能指标。结果 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152.53±11.25 mmHg vs 135.15±9.36mmHg,94.23±8.64 mmHg vs 86.72±7.74mmHg,P0.05);治疗后餐后2h血糖较治疗前明显降低(9.12±2.15 mmol/L vs 6.19±1.02 mmol/L, P

关键词:缬沙坦;高血压;糖调节受损;临床疗效

高血压、糖尿病是常见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中国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发病率为18.8% [1]。长期高血压会引起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导致血糖异常。高血压还会导致血管内皮受到损伤,引起和加重动脉硬化,进而造成全身其他器官功能受损等一系列病变。糖调节受损(IGR)即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处于IGR阶段的高血压患者中,有一部分患者可能已开始出现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微量蛋白尿是早期微血管损伤和全身性血管内皮受损的标志[2]。患者出现微量蛋白尿,表明其肾脏结构和功能已经出现变化和损伤。微量蛋白尿是高血压患者开始出现肾功能损伤的标志。糖尿病患者发病的早期,也往往存在微量蛋白尿的病理过程。本研究探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IGR患者的早期肾损害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伴IGR及出现早期肾损害患者。共入选患者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38~73岁,平均(47.35±12.63)岁。

纳入标准:①符合高血压及IGR的诊断标准;②实验室检查:24h蛋白定量(mA1b)30~300mg/24h;尿白蛋白排出率(UAER)20~200μg/min。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②原发或继发性肾脏病;③显性蛋白尿、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异常;④肿瘤;⑤妊娠;⑥肾动脉狭窄患者。诊断标准:高血压:按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明确高血压病史;血压超过140/90mmHg。

IGR:按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空腹血糖(FPG)6.1~7.0mmoL/L和(或)餐后2h血糖(P2hBG)7.8~11.1mmoL/L。

1.2方法 入选患者均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服用方法:早晨6时口服;80mg/次;疗程8w。治疗期间均采用低脂、低盐饮食;有吸烟及饮酒习惯的患者戒烟酒;其他生活方式及运动量与患者生活习惯保持一致。

1.3疗效评价 检测治疗前后的血脂、血糖、肝功能和肾功能及尿微量蛋白的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 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1。

2.2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率比较 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明显下降(P

2.3治疗前后血糖代谢指标比较 患者治疗后FPG无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P2hBG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

2.4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变化 患者治疗后UAER、mA1b以及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 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

2.5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发生咳嗽1例;头晕、头痛3例;轻度高血钾2例;均经对症干预后缓解,未影响继续治疗。

3 讨论

已有研究表明,高血压、糖尿病是同源性疾病。两者有共同的致病基因[3]。高血压病患者发生糖尿病概率是血压正常者的2~4倍[4]。高血压也是导致肾功能受损的一个重要原因。其病理基础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自由基产生增多、氧化和抗氧化的代谢过程失衡,造成氧化细胞的破坏,使血管舒张功能受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5-6]。随着肾小球前动脉逐步玻璃样变,小叶间动脉与弓状动脉内膜中层肥厚,以及内弹力膜呈双轨征造成管腔狭窄,从而导致肾脏供血减少,最终出现肾实质的损伤。糖尿病早期会出现高滤过、高灌注等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因素,也是导致肾功能损伤的原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水平均与尿微量白蛋白进展有关[7-8]。已有研究表明,控制血压能够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

血管紧张素II(AngII)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主要活性介质,是一个生长和结构变异的助催因子,在导致高血压及靶器官损害中起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药(ARB)能够选择性地扩张出球小动脉,延缓肾小球硬化。缬沙坦为新一代的ARB,可选择性、竞争性地与AngII受体1亚型(AT1)结合,特异性拮抗AT1受体的作用大于AT2受体约20000倍,阻断了所有促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有关的AngII的作用,包括非ACE酶促途径生成的AngII,从而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提高肾血流灌注量,增加水、钠排泄,减少血容量,使血压下降,改善肾小球的高代谢状态,从而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减少肾小球对蛋白的通透性、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进展,达到保护肾脏、延缓肾脏病进展的作用。研究发现缬沙坦能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肌酐、血尿素氮等指标[9]。这可能与其逆转了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损害进程有关。目前缬沙坦已经广泛用于延缓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10-12]。

药理研究表明,缬沙坦口服吸收迅速, 2h达血药峰值浓度,平均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23%,血浆浓度以双指数方式下降,分布相和消除相的平均半衰期分别为

NAVIGATOR研究显示,降压药物缬沙坦可显著预防IGT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风险,在控制血压的同时,还有预防糖尿病发生的作用。有研究显示,缬沙坦可缓解高血压患者高胰岛素血症,改善胰岛素抵抗,可能与其直接抑制AngII与血管紧张素I型受体的结合,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扩张外周血管,增加骨骼肌血流量有关。本研究对伴有早期肾损害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前期的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餐后血糖有明显的改善,而且蛋白尿指标也有明显改善,这可能是由于缬沙坦的肾保护作用不仅与血压的降低程度、改善糖脂代谢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还与ARB通过降低肾小球囊内压、改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和肾血流量,起到了降低尿白蛋白的排泄量的作用有关。这与ROADMAP研究结论一致[13]。在临床上对于高血压合并IGR患者,尽早发现早期肾损害患者,采用缬沙坦及时进行血压控制及糖代谢调节,可能会延缓高血压合并IGR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及肾损害,并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秦海坚.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2011,17(11):136-137.

[2]中华高血压杂志编辑委员会.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微量蛋白尿的筛查干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20:423-428.

[3]Li XM, Ling Y, Lu DR, et al.Association of the aldosterone synthase gene-344T>C Polymorphism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nd glucose homeostasis:a case-control study in a Han Chinese population[J].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2011,38(9):598-604 .

[4]胡蓉. 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的社区干预研究进展[J]. 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41):8-9.

[5]Afonso L, Hari P, Kondur A, et al.Usefulness of microalbuminuria in patients with the metabolic syndrome to predict subclinical atherosclerosi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utcomes[J].Am J Cardiol,2010,106(7):976-983.

[6]Allen Adolphe, et al.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intima-media thickness, ethnicity,metabolic syndrome,and cardiovascular risk in 2268 study participants[J].Mayo ain Proc.2009,84(3):221-228.

[7]Leoncini G, Viazzi F, Vercelli M, et al.Metalolic syndrome and microalbuminuria predict renal outcome in non-diabetic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the MAGIC study[J].J Hum Hypertens.2012,26(3):149-156.

[8]Cobas RA, Santos B, da Silva PC, et al.Progression to microalbuminuria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a seven-year prospective study[J].Diabetol Metab Syndr,2011(3):11.

[9]陈俐. 培哚普利与缬沙坦联合运用对高血压合并蛋白尿的影响[J]. 四川医学,2012,33(6): 998-999

[10]曹东平,彭应心,姚文静,等. 缬沙坦-氢氯噻嗪合用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疗效[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9,14(5):567-571

[11]蒲超,薛痕,杨有京. 缬沙坦联合A-酮酸对血透患者残余肾功能保护的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2010,31(4):469-471.

[12]远航,刘念,贾冶,等. 不同剂量的缬沙坦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疗效观察[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11-13.

[13]Grassi P.The ROADMAP trial:olmesartan for the delay or prevention of microalbuminuria in type2 diabetes[J].Expert Opin Pharmacother,2011,12:2421-2424.

上一篇:软聚硅酮泡沫敷料治疗难治性创面的急诊临床疗... 下一篇:卡维地洛联合坎地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