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帮助学生渡过语言关

时间:2022-08-30 10:28:32

有效帮助学生渡过语言关

摘 要:少数民族地区的低年级学生普遍存在语言关问题,对于这些地方的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帮助学生顺利渡过语言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这一现状进行粗探,发现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关键词:语言关;少数民族学生;语言现状;有效措施

语言是人类开展思维活动、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语言能力是人类智能中最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同时,儿童语言能力的开发直接促进智力的开发,人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抽象能力更是以语言能力的发展为前提条件。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低年级学生的汉语学习能力差,教师的教学难度大,教学举步维艰。因此,帮助学生渡过语言关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现状

新学期开学,六、七十个孩子整齐地坐在我校一年级的教室里,他们穿着新衣服,脸上挂着甜甜的微笑,双眼充满了渴望与期待。上课铃响了,我用标准的普通话致辞:“欢迎同学们来到学校,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一年级的学生了……”可是学生一脸茫然。开始发新书了,一本本崭新的汉语教材发到了学生面前。新书发完了,学生脸上的微笑也不见了。我心里直纳闷:怎么会这样呢?下来一了解,原来班上95%以上的学生是少数民族,他们掌握的是自己的母语,连最基本的汉语都听不懂,长这么大,也没接触过汉语言氛围,更没说过一句汉语。他们不知道老师说了什么,更不认识面前的教材是些什么。然而,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低年级识字量大幅增加,语文教学的困难更为突出,教学质量实在令人担忧。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克服“语言关”,给学生带来的困难,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呢?

二、相关科学理论

翻阅了相关书籍,我才知道,早有心理学家指出,2~5岁是孩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2~3岁是孩童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所谓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是说:儿童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间,失去了这段时间,固然也能学习语言,不过岁数越大,学习起来越费力,也越难学。儿童学习掌握语言的能力也是成人所不可企及的。5岁左右是幼儿掌握语法,理解抽象语汇以及综合语言能力开始

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幼儿的语言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接受语言刺激,在关键期用正确的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就需要花大力气弥补,或者将永远无法弥补。

人类大脑中掌管语言学习的区域叫“布罗卡”区,4~12岁是这个区域的灵敏期,此时被存储的语言会被大脑认为是“母语”,也就是说很有可能很快掌握并灵活运用。12岁之后,绝大部分人的“布罗卡”区会关闭,此时再学语言,大脑会将这些语言存储在记忆区,运用时就不再那么灵活自如了。这时当你再产生思维想表达的时候,不是直接从母语区反射出来,而是要绕一圈,绕到记忆区,然后在记忆区提取,然后再说出来。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错过了2~5岁这一最佳的语言学习时期,母语已经在他们头脑中形成定势思维,要他们掌握汉语,改变其思维模式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并不是没有可能,只不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三、帮助学生渡过语言关的有效措施

1.以母语进行适时辅助

老师在教学中,以普通话教学为主线,既在教学及与学生的各种交流中以标准普通话为主线,同时,以学生的母语为辅线,在教学及与学生的交流中遇到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则请能听懂的学生以本民族语言予以协助,帮助学生跨过理解难关。如:在教学“绿色”这个词时,学生从课本上知道了画在这图上的这种颜色就是绿色,但有时他就会认为只有这图上画的叫“绿色”,这时老师就需要用本民族语言过渡一下:身边的许多东西的颜色都叫

“绿色”,这样学生才能完全理解“绿色”这个词所表达的意思。这样一主一辅的“双语”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有很大帮助的。但“双语”教学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少数民族学生“语言关”的燃眉之急,却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语言关”所带来的学习困境。

2.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在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这方面,我进行了许多尝试。在周一的早晨,我让每个学生做一个双休日活动汇报,鼓励学生将双休日发生的事情复述出来。因为是自己的事情,所以学生格外感兴趣。有的在课上没有讲的孩子在课间也会拉着我向我汇报,可见,训练语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

每周我们班会请一个学生准备一个故事讲给全班孩子听,因为孩子都有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意愿,所以准备故事十分认真。讲故事的孩子的语言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语言组织、发音方面都得到强化。

此外,在课间休息时间,我和孩子们一起聊天、做游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和我交流,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又让学生克服了交流的心理障碍。

3.加强学生的汉语表达与理解能力训练

低年级语文老师要有意识、有步骤地加强学生的汉语表达与理解能力训练,最大限度地缩短学生汉语表达能力形成周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语文学习质量。我在一年级教学中,也有意识地进行了一些尝试:(1)进门一句话:每天早晨学生走进教室,在老师的组织下,每个学生用一句话表达一件事或一种感受,这样,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就进行了百余句“一句话”训练。(2)每天读一文:要求学生在每天朝会的8分钟时段,有感情地朗读一篇课文或诗词,既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养成了良好的早读习惯。(3)“一句表扬”游戏:利用班会或队会让学生用一句话表扬你最喜欢的同学。因为是最喜欢的同学,所以说的同学会竭尽全力说到最好,同时,受表扬的同学也会认真倾听,通过这个游戏,所有同学都会得到最棒的语言训练。(4)班级故事会:学生在经过其他途径慢慢具备一些语言基础后,就安排班级故事会,内容上可从简单到复杂,时间上可从每月一次逐步到每周一次。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活动,我班学生的汉语表达与理解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作者单位 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大河坝小学)

上一篇:李贺诗风成因探究 下一篇: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