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价值相关性

时间:2022-08-30 10:25:33

试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价值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价值相关性,并对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决策价值 信息披露 相关性

近年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理论界研究企业社会责任(CSR)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可行的理论框架(Clarkson,1995)。在此理论框架下,企业承当社会责任的过程被看作是公司在赚取利润的同时,对股东和债权人之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兼顾其他相关者利益,主要包括公司员工利益、中小竞争者利益、消费者利益、环境利益以及当地社会利益等内容。利益相关者理论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提醒公司应该更多地关注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论证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学术界对CSR的价值相关性不仅提出了各种理论假说,而且运用大量经验数据对这些理论假说进行实证研究,但这些实证研究尚未取得一致结论。本文分析了目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价值相关性现状与分析

纵观现有的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价值相关性研究,一个普遍的问题是确乏一个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系统架构。大部分的研究比较的片面,仅仅是针对某一个或者是部分的因素进行研究,而在实际上,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行为受多个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仅仅研究单一方面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具有很大局限性的研究是缺乏说服力的,经过归纳,目前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价值相关性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方式

现阶段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方式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大部分企业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方式方面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一致性,这些不规范和缺乏系统性就会导致信息质量不高。总的来看,现有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上缺乏全面的考虑,披露报告所构建的指标信度和效度不足,披露的内容也很不全面,而且大部分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信息也只是零星见于企业所披露的众多信息当中,缺乏企业对与自己相关的社会责任进行全面的披露,大部分企业提供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还远不能满足有关各方了解的需求。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方式上,没有采用量化的会计信息,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相关的会计计量方式没有建立,会计人员对于已经发生的社会责任事项不能明确其记账金额和会计科目。除此以外,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有效性和价值也不高。在提高了披露数量的同时,披露的质量却并没有相应的提高。报告中大多是文字内容,而且比较的务虚,缺乏实实在在的信息。社会公众很难根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这些信息判断企业是否真正履行了社会责任,对于其履行的效果更是无法有一个量化的概念。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局面:企业自愿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缺乏可靠性,造成企业的活动对社会影响难以计量,而强制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相关性又不高,影响其决策价值,长此以往,公众会失去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企业的信任,最终受到损害的,还是企业自身。

(二) 企业社会责任对价值的财务效应

温素彬、方苑在研究中指出:“从分年度的截面数据回归结果看,大多数社会责任变量对当期财务绩效的影响为负。从面板数据的回归结果看,大多数社会责任变量对财务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并且显著性大大提高,从而反映出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正向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长期性”。从目前已经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来看,当前我国企业信息披露制度,主要是为货币资本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提供信息服务,更多的是财务信息的披露,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没有将其他利益相关者(如社会大众)的非财务信息披露要求考虑在内,信息披露的内容比较的片面,确乏完整性,尤其是对社会责任信息的需求缺乏系统性的披露。这种信息的不完备性一方面会导致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失误,而由于社会责任的财务效应具有滞后性和长期性,这种决策失误可能经过很长时间才能被发现;另一方面会导致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不能及时地传递给利益相关者,降低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向企业资本和竞争优势的转化效率,从而延缓了社会责任的财务效应,使优质企业在社会中的多元资本优势不能及时地体现出来。总的来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财务效应的考虑不够全面,缺乏系统性,容易对利益相关者决策产生误导,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未来,这是需要重点改善的方面。

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价值相关性建议

(一)转变观念,从根本上认识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进步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了一项简单但有“画龙点睛”作用的说明―企业长期的市场总价值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最高目标。只有实现了企业总价值最大化并保证企业总价值长期持续增长,才能保证各利益相关者能够获得的利益总额持续增长,从而出现各利益相关者多赢的结局。以企业总价值作为绩效评价的指标,并以实现其最大化为企业目标,符合现代财务管理和企业战略管理的客观要求。首先,它关注企业总价值的最大化,全面考虑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及其目标,在各利益主体的博弈中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其次,它关注企业总价值获得的长期性,考虑了企业在获得报酬与所承担的风险的关系,平衡了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在企业长远发展中的作用;再次,它引导企业树立可持续经营理念,实施战略发展,平衡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对于企业行为的影响,尽量规避企业行为的“短视性”;最后,它拓展了企业绩效综合评价的内涵,由单一的为投资者服务拓展到为各利益相关者服务,使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更科学合理,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二)规范CSR信息披露方式,进一步完善社会责任核算体系

1.合理并清晰界定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形成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规范制度。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基础。借鉴发达国家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法律法规建设的经验,企业的社会责任至少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对政府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环境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政府应充分运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释义等手段,合理清晰界定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并指导企业规范、全面而透明地披露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相关信息。

2.建立健全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是企业及时提供正确、有效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技术基础,企业会计核算人员需要通过一系列规范的会计程序,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对社会责任会计业务和事项进行合理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才能保证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企业的社会责任支出对于企业来说是资本性投资,社会责任支出所产生的现金流出形成的是非财务资本,例如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支出形成的是顾客忠诚度和顾客满意度,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形成的是人力资源,企业对环境和社会的责任形成的是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等,这些指标难以用具体单一的会计科目和数值衡量,但履行这些社会责任的支出会以其他形式给企业带来回报。在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下,社会责任支出往往会处理为当期费用,企业当期社会责任支出与企业当期绩效回报不匹配,导致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与当期财务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很不明显,甚至呈负相关性,这就是社会责任会计体系的失败。基于这种核算体系的失败,有些企业会选择短期行为,以减少当期社会责任会计支出,但当期绩效并不会显著减少,企业总价值也不会显著受到影响。为了避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短视行为”,在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方面,相关部门应研究和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社会责任会计核算方法,企业也应该根据履行社会责任支出的实际情况将其资本化或费用化。

3.构建合理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模式。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起步较晚,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未觉醒,借鉴国际惯例,建议我国企业采用会计基础型与非会计基础型相结合的方式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具体而言,即结合现有会计科目表和财务报表附注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基于我国国情和信息披露的“成本-效益”原则,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可以在现有的三大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科目定量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在报表附注中披露相关的定性信息。在社会责任会计的会计核算和披露过程中需要大量运用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设计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制度和体系,定量和定性判断相关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确保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决策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单独披露社会责任会计报告。随着我国会计制度的不断健全,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外部监管的加强,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是社会责任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4.建立社会责任审计制度,完善监督环境。企业以总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树立和社会责任的履行并不一定与企业价值正相关,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就需要社会监督予以保证。但在目前的审计制度下,审计主要侧重于查漏防弊,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关注较少,社会责任会计的审计监督体系尚未形成。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审计制度,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监督力度,完善监督环境,有利于保证企业对外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三)及时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增强投资者的决策价值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投入与回报在财务上具有滞后性与长期性的特点,拓宽社会责任成本的补偿渠道,增强补偿力度和及时性才与企业目标实现一致,也是企业能够持续履行社会责任的保障。企业应以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为指导,定期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需求,对于社会责任信息的重大事件,要及时披露。在披露渠道方面,企业要主动通过报纸、电台、网站等媒体渠道以专题报道形式披露社会责任相关信息,宣传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投入和努力程度,让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显现化”,使公众认可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长期形成独特的企业社会责任回报机制。

(四)根据实际情况,承担与本企业相适应的社会责任

基于成本收益框架的分析。社会责任会计目标的实现要以 “成本―收益”原则为前提。基于这一原则,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不应当成为企业的负担,而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有效节约交易成本的工具。企业并不是非盈利组织,也不是慈善机构,因而,社会责任的承担并不是 “多多益善”,而应寻求最优社会责任规模,实现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一致。

基于公司特征的分析。Cowenet a.l (1987)研究表明,不同行业的社会责任披露存在着显著差异,Lang和Lundholm (1993)研究发现自愿性披露的信息均存在行业差异。Foster(1986)曾总结说,在有关公司信息披露政策差异的研究中,显著性最一致的变量是公司规模,研究通常发现,规模大的公司会选择披露更多的信息。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也会受到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规模的影响,其价值相关性可能还会受到其他一些企业特征的影响。

基于企业战略、目标、社会责任投资主题的分析。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不断深入,企业社会责任已被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策略逐步引入到企业战略管理中来(Baron,2003)。企业在确定社会责任主题前,需要结合企业使命、企业宗旨、企业战略等企业定位要素,综合企业拥有的资源、运作能力等企业能力要素,以及企业规模、企业成长阶段、企业性质、企业文化、企业暴露度(Miles,1987)、政治卷入度等企业特征体现要素,进行社会责任履行的可行性分析,寻求能满足企业目标与社会利益的双赢的主题,将其纳入到企业现有的战略规划中。从企业的资源分配和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设计和管理,确保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目标的融合和一致,使企业社会责任在最大程度上为企业目标的可持续实现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金兵,韩玉启.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现状与前瞻.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3

2.张涛,吴生秀.浅议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价值相关性.会计之友,2010(20)

3..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探析.经济问题探索,2008.9

上一篇: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平稳\可持续增长问题探讨 下一篇:模块化组织中的组织间协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