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研究

时间:2022-08-30 10:05:07

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研究

摘要:在这个与时俱进、快速发展的社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刚走出校门要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将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尤其对贫困大学生群体而言,就业压力更为紧迫。他们的心理能承受的了这样的压力吗?又该怎样来减缓这种压力呢?这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探究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并适时找出解决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解决焦躁不安的心理,尽快融入社会,更好适应社会,找到施展才华的职场。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心理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003-03

高校为祖国发展培养着各式各样的储备型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输出量日益增加,导致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下,一些贫困大学生常常会表现出焦躁不安,易陷入对“自己否定”的困境,产生对社会的失望、对寻找工作的抗拒等负能量。认真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使贫困大学生顺利找到工作已成为当今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

从1999年各大高校扩招开始,大学生的数量急速增长。图1显示,2013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在700万左右,比2012年的680万增加了20万左右,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纵观全表,2004年全国才280万大学毕业生,可见其人数增长幅度之快。

此外,从我国历年高校就业率统计的结果发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始终呈下滑趋势,60%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完全没有就业意向。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已成为近年来需要解决就业岗位的首要考虑因素。

2005年,陈至立指出,在数量庞大的大学毕业生中,贫困大学生大约占20%,2009年占23.06%,其别困难的大学毕业生占总数的7.27%。在这个就业率不乐观的状况下,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将逐年趋于严峻。

众所周知,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大学生,认真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刻不容缓,且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与稳定,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是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是每个大学生自身的经济大问题,若不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必将会导致各种不必要的矛盾,最终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贫困大学生产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研究

(一)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调查

为了研究贫困大学生无法就业的问题作了相关问卷调查,问卷共发出500份,回收472份,最终的有效问卷有460份。经调查数据显示:有18.2%的贫困大学生因为过高的期望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而未能就业;有24.8%的贫困大学生不能较理性的看待第一份工作,在选择应聘岗位时,过多注重薪酬、就业环境、舒适度以及工作地点是否方便等,并没有衡量这份工作是否适合自己未来的发展;有21.7%的贫困大学生没能清楚认识到自己错过了就业良机,这类大学生不能清楚认识自己的能力,不能清楚认为自己适合什么职业或者自己喜欢什么工作再或者自己能够胜任何种性质的岗位,而是一味地观望,期待工作“自动”到来;有35.3%的贫困大学生不能承受压力,过于自卑,不敢出门为自己的目标迈出第一步。

(二)自我否定的心理问题

当前社会难免存在一些“拜金”现象,时常“拼爹”、“靠山走后门”等行为正慢慢“侵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犹如倾盆大雨,极易浇灭贫困大学生找工作的积极性,造成他们盲从看待自己,认为自己输了背景,意味着输掉前程,以至于在求职过程中,经常产生较多的负面想法,也不能自信坚强的去面对、克服一些问题。例如,有的贫困大学生接到面试通知时会产生顾虑,认为自己怎么能如此简单的就获得了面试机会,是不是有陷阱,于是就放弃面试机会;有的在即将与公司签约时,临阵弃枪,放弃就业机会;还有的在处于岗前培训期时,滋生很多不正确的想法,无法踏实开展工作。上述均是贫困大学生内心不自信的表现,即自我否定的心理问题。

(三)焦躁不安的心理问题

从幼儿班到大学差不多十六七年,这么多年的努力拼搏就是为了在大学毕业时找份有前途的工作,因为这里面不仅有自己寒窗苦读的心血,更有亲朋好友所寄托的希望。贫困大学生通过奋斗坚持到现在,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大部分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付出的回报,想要快点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常言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实迫于现实所需,穷人家的孩子是不得不早当家。富人子弟有父母可以依靠,而穷人家的孩子所能得到的资源却少之又少。在处于人生择业的十字口时,贫困大学生往往认定要靠自己撑起整个家族的未来,容易想得太多,急于获得成功,最终产生焦躁不安的心理问题,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

(四)不正确的求职思想

不是所有的工作都适合一个人,找工作其实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很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陷入了一些羡慕他人、盲目跟从等误区,这在贫困大学生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他们寒窗苦读到城市,总觉得要在城市闯出一番天地而不想回到家乡,然而城市生活水平是很高的,没有一定的工资保障是无法生存的。因此,对薪水表现出较高的期望,却无法正确考虑自身的能力。

三、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解决措施

(一)“三位一体”宏观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三位一体”是指国家、社会、高校都积极需要采取相关措施,真正有效的落实到每一处,帮助贫困大学生好就业、就好业。首先,政府应继续加大对贫困大学就业津贴的补偿力度,制订切合实际的就业援助方案,在宣导大学生创业时,应切实考虑到贫困大学生“资金缺乏”的实际困难,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其次,社会集合各方资源,不定期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为他们提供更人性化的就业环境。最后,各大高校首先应做好“双困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工作,通过打好“制定合理职业生涯规划”、“点对点帮扶”等组合拳,从而尽最大可能帮助贫困大学生实现就业;适当延长关注期,从入学伊始,主动提供多样的学习平台,为贫困大学生长远考虑;建立一些专门服务于贫困大学生的教育体系,多元化地辅导贫困大学生,促进其全面发展;改善贫困大学生狭隘的学习圈,开拓他们学习的思路,培养他们自信自强的性格;开设更多相关课程,提升其自我求职素养和正确求职思想,鼓励他们早日接触社会,正确看待、认知社会,磨平他们急于求成、焦躁不安的心理。

上一篇:基于层次聚类分析的中国大陆地区星级饭店分类... 下一篇:工程图学测绘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