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近代中外服装交流的媒介

时间:2022-08-30 09:36:36

浅论近代中外服装交流的媒介

服装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真实地记录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艰辛历程,鲜明地反映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个性特征,同时还生动地体现了不同服装文化形态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中国近代服装先后经历了满汉融合、“土洋结合”,“中山装”的流行、旗袍盛行,“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变迁,在这些变迁中中国逐渐开放门户,大量的西方人怀抱着种种政治和商业目的,或做着冒险发财的梦来到中国,他们穿来了剪裁合体的西式服装,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制作西式服装的技术和工艺,他们对于中国民间和一部分政界人士服装风格的变化起到了最直接的促进作用。

一、洋务运动是最重要的起点

鸦片战争以后,闭关锁国的大清帝国被迫融入国际社会,尽管中外交往十分不平等,但是交流毕竟开始频繁起来。

1861年,一批决心自强的清朝官员开始思考和解决一系列内忧外患的分裂,掀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主张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继续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在这场改良运动中,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大量引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生产技术,还组织翻译了大量外国科技书籍,并派遣了不同年龄和资历的留学生,因而培养了一批外交人才和科技人才,带回来先进的西方社会科学知识,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当然,服装也在这场运动中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金发碧眼的洋商人穿来了满清人民从未见过的“奇装异服”,归国的留学生也穿回了让人耳目一新的西式学生装,而市场上也出现了各种新奇的洋服洋布。人们旧有的着装方式和意识开始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二、世博会成为中外交流的重要媒介

提到中外交流,一定不能忽略的交流活动即是世博会。世博会是全世界全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新思想、新观念、新创造、新设计等等伟大的聚会与表达。据文献记载,从1851年到1949年的九十八年间,国外先后举行了37届世博会。

世博会在近代中外服装设计传播与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媒介作用。1876年费城美国独立百年博览会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国场馆,中国参展的艺术设计作品主要有丝绸、玉器、铜器、金银器、景泰蓝等传统工艺美术品。在会上,中国的丝绸和服装震惊四座,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令在场的人叹为观止。

世博会是一个世界文化艺术、艺术设计等交流与传播的大舞台,服装设计也在此得到一定程度的交流,各国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对中西服装设计和中西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人们在追逐时尚中改写了历史

在中外服装交流中,充斥着各类人群,他们有意无意地参与了近代中外服装的变革与流变,他们直接间接地促进了中外服装的交流与发展。在那个时代里,纵使社会动荡,时代变迁,仍然有一群人,他们淡定地追逐着时尚,追逐着他们执着的时髦。这个人群包括留学生和进步青年,他们朝气蓬勃,喜欢新奇的事物,倡导新式服装,为那个时代带来了新的气象。这个人群还包括电影明星和交际名媛,阮玲玉、胡蝶、陆小曼,她们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服饰流行的方向,她们也是各类流行服饰最鲜活的广告。

中外服装交流潜移默化地发生在最简单的生活中,发生在最可能发生的中外各界人士云集的租界,也发生在交流频繁的西餐馆、百货商店,甚至是街头、广场。据《上海地方志》记载,租界地区一直是上海百货零售业的中心。这里所销售的“环球百货”不仅满足了外侨的需要,也让部分上海市民十分热衷。就在这种看似肤浅的“热衷”中,完成了不那么肤浅的西风东渐的历史性传播。租界也是一个巨大的熔炉,这里有咖啡厅、西餐厅、舞厅、夜总会,这里三教九流,歌舞升平。人们在这里以一种宽松善意的态度去接纳西方文明,这一了解和接纳,中国人的服装就被改变了。此时,各种综合性百货公司,在那个时代频繁地进出着各式各样的“国货”和“舶来品”。这个时期,百货公司更像一个“邮差”,负责把西方商品搬运过来,而包括服装在内的各种商品就在这种“邮递”中相互交流和吸收,并得到发展。

四、广告与中外服装艺术设计交流

19世纪末期,“西服东渐”的现象正在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明显的表现出来,除了大街小巷,除了租界商店,报纸期刊上也充斥了流行的字眼。清末的上海报刊业已初具规模,《六合丛谈》《格致汇编》《圣心报》《益文录》等,比比皆是。后又有《北华捷报》《上海新报》《申报》等。那时很多报纸杂志都已开辟了服装栏目。比如《时报》与它的《服装号外》,《申报》与它的《衣服号》。这些专栏经常不定期地刊登有关时装会、设计师新作的消息,这给当时半推半就地认识与接受洋派服饰的中国读者有了一个可以直面的具体形象与理论引导。这些专栏还经常刊登影星、交际花、女学生等种种名媛生活、服饰方面的文章,建立了一个时髦的参照体系,仿佛教科书一般发挥了与思想启蒙相并列的生活启蒙的作用。

这个时期不能不提到的特色广告绝对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月份牌。月份牌最初是一种传统的年画样式,后来被商业利用来作为宣传商品、促进商品销售而成为一种特殊的商业招贴广告。最早利用月份牌作为商品促销手段的是行,随后月份牌被作为香烟、化妆品、服饰等商品促销的赠品。月份牌上通常绘制着时装美女,她们多是当红的电影明星或公众女性形象,她们往往身着各种时尚的旗袍,或外罩裘皮大衣、洋绒外套,脚蹬高跟鞋等。在月份牌上,我们能鲜明而直接地触碰中西文化的交融和对话,而这种特殊的商业广告为中西服装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服装发展史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缩影,从原始社会的兽皮野草到如今五彩斑斓的各式时装,从遮羞到装饰,人类经历了无数次的服装变革,人类文明也历经了无数的变迁。服装作为人类共同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应该是没有国界的,服装设计的发展需要传统,需要传承,更需要交流,需要革新!

中外服装设计交流始终是中外服装设计乃至中外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这种交流促进了现代服装设计的更新与发展,促进了中西服装文化的融合。我们在交流中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将服装设计推向更加多元化,更加繁荣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华梅中国近代服装史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2]华梅.服饰与考证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

[3]袁仄瑚月百年衣裳.20世纪中国服装流变三联书店,2010

[4]张竞琼.从一元到二元.近代中国服装的传承经脉.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5]冯泽民,刘海清.中西服装发展史.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6]郑立君场景与图像――20世纪的中国招贴艺术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7]黄强衣仪百年.近百年中国服饰风尚之变迁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上一篇:浅议山寨品牌的山寨营销 下一篇:试论从解决文化差异到文化适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