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处分价值浅析

时间:2022-08-30 06:29:58

保安处分价值浅析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12-0043-01

摘要:保安处分是集刑罚的双重预防于一身,针对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而采取的防卫政策,是一种刑事制裁措施。在我国刑法理论上,虽然没有使用保安处分这一概念,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实质上的保安处分,我们称之为"保安性措施"。事实上,我国早已存在类似西方保安处分的一些制度和措施,如劳动教养,强制留场等。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对以上措施在立法上加以完善,将其纳入法制调整的轨道,这对于社会防卫和保障人权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保安处分人身危险性 保障人权社会防卫

一、保安处分的产生及其理论根据

近代保安处分制度的日益兴盛,是近现代刑法发展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突破。保安处分制度的源头可以追溯至古罗马时代,但是直到近现代它才受到特别重视以至日益兴盛。其原因是在这一时期,人们才逐渐清醒地认识到刑罚社会功能的局限性。在这个时候,保安处分作为一种集刑罚的双重预防于一身,针对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而采取的防卫政策应运而生。它的事前防卫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刑罚主要针对于事后救济的一种有效补充。

近代意义上的保安处分,是18世纪末由德国著名刑法学家克莱因首先提出的。他把保安处分与刑罚联结起来,主张在刑罚以外对行为者的人身危险性加以评量,当其人身危险性不属于恶害倾向性质时对其科以保安处分。克莱因将刑罚与保安处分进行区分:刑罚是在判决中根据其种类和限度而准确规定的,其本质要求它包含对行为及行为人的否定评价;而保安处分则是仅根据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而确立的。德国著名刑法学家李斯特将克莱因的保安处分理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他提出的“刑罚目的观念”,为保安处分制度的理论奠定了实质基础。真正把保安处分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的是瑞士著名刑法学家斯托斯,1893年他在瑞士刑法典草案中正式规定保安处分,史称“斯托斯案”。“斯托斯案”在当时给各国带来巨大影响,以至引起各国争相效仿。其中1930年意大利刑法典首开先河在刑法中系统地把保安处分作为一种制度确立下来,是保安处分制度完善化、成熟化的标志,成为50年代及以后各国刑事立法的楷模。上世纪50年代后,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几乎都规定了保安处分,英美法系也不例外。

二、保安处分在我国的现状及其完善

在我国刑法理论上,虽然没有使用保安处分这一概念,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实质上的保安处分,我国学者称之为“保安性措施”。这类措施在我国的立法理论和实践中是大量存在的。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行政法上的保安性措施,另一种是刑法上的保安性条款。行政法上的保安性措施主要包括劳动教养,工读学校,少年犯管教,收容遣送,强制留场作业等,对于刑法中的保安性条款主要有:(1)刑法第十七条第四款:“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2)刑法第十八第一款: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但应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3)刑法第三十五条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或附加适用驱逐出境的规定等。另外,还有刑法典以外的单行刑事法律中规定的保安处分措施。由此可见,我国的保安性措施大量地存在于实践中,在预防犯罪的斗争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保安处分在我国存在很多问题,较为突出的是“立法不完善,大量靠政策指导实践,有的甚至完全依靠政策;因时因事采取措施,缺乏长期规划,执行波动性大,稳定性差,标准不统一等等。”尽管存在以上问题,但是有人认为“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没有保安处分之名,却有保安处分之实。”“在我国,保安处分已默默存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对于我国刑法能否系统地规定保安处分制度,很多人仍是有所担忧。有学者指出,这种着重人身危险,立足社会防卫的制度一旦失控极易走向践踏人权,破坏法制的极端。然而,有相当多的学者却主张我国保安处分急需刑事立法化,司法化。事实上,我国早已存在类似西方保安处分的一些制度和措施,如劳动教养,强制留场等。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对以上措施在立法上加以完善,将其纳入法制调整的轨道,这对于社会防卫和保障人权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我国保安处分制度的完善

我国目前保安处分刑事立法化的可行性方案就是单独制定一个刑法修正案,对保安处分制度进行规定。值得可喜的是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中应包括保安处分的适用条件和适用对象,以及保安处分的基本原则等等。其适用条件可分为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就是指人身危险性;客观条件为其适用对象必须有违法行为的存在,这两点必须同时具备。其适用对象可分为对人的保安处分和对物的保安处分,再具体对各项进行分类列举,做到立法明确,有法可依。其基本原则可根据刑法的基本原则进行延伸,如根据罪刑法定原则,保安处分制度应有保安处分法定原则,另外还应注意根据保安处分的本质目的应规定隔离排害与改善教育相结合为其基本原则。

近百年刑法发展实践证明,保安处分是近代社会对付犯罪的有效手段,它是传统刑罚不可替代的,它是社会需要的产物。保安处分的立法化和司法化符合刑事制裁多样化和人权保障的要求。保安处分作为二十世纪末以来最有活力的一项刑事法律制度,已成为世界性的立法趋势,必将在世界刑事法律体系中蔓延开来。

参考文献:

[1]陈兴良.基因的奴隶―龙布罗梭论[J].比较法研究,1994年第3期

[2]陈兴良.刑法哲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鲍遂现.刑法学研究新视野[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4]陈啸平.保安处分的诱惑与风险[J].法学评论,1989年第5期

[5]杨春洗.刑法基础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上一篇:性痴方是真名士 下一篇:论我国监听立法的制度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