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升公安县粮棉油高产创建水平的思考

时间:2022-08-30 06:02:27

对提升公安县粮棉油高产创建水平的思考

摘要 粮棉油高产创建是国家强化科技支撑助推粮棉油增产增收的惠农强农富民政策。该文分析了公安县粮棉油高产创建活动成果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粮棉油高产创建;问题;对策;湖北公安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303-02

公安县是全国重点粮、棉、油生产基地,闻名全国的鱼米之乡。公安县自2008年进入农业部粮棉油高产创建项目库以来,已连续扎实深入实施6年。同时,在省级优质板块基地和高产创建等各项补助资金项目政策捆绑聚力扶持下,公安县粮棉油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技术应用日渐普及,种植效益稳中有升,主导地位日益突出,逐渐凸显了地区特点和区位优势,但是仍有不足之处,有待完善。

1 高产创建概况与现状

1.1 创建活动范围广,补贴资金安排合理

6年来,部级高产创建项目实施乡镇9个,分别是章田寺、章庄铺、麻豪口、杨家厂、埠河、闸口、狮子口、斑竹、夹竹园乡镇;万亩创建片28个,其中,双季稻万亩创建片10个,中稻万亩创建片3个,棉花万亩创建片10个,油菜万亩创建片5个;实施面积1.98万hm2,补助资金488万元,累计涉及108个村,覆盖40 732户。省级高产创建项目资金来源优质板块基地建设、良种补贴、高产创建、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产业发展专项等多项补助资金,资金总额438万元,惠及全县各乡镇一半以上村和农户。

1.2 良种良法搭配,农民增产增收

据统计,全县粮棉油品种优质率由2008年的85%提高到2013年的95%,粮棉油品种由原来的169个,发展为集中统供2~3个主推品种;肥料配比逐年科学,氮磷钾比例接近1∶0.42∶0.65水平;示范区农民种植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新品种、新技术接受能力提升;核心示范区单产增幅平稳,油菜维持在2 625~3 600 kg/hm2,平均增产375~450 kg/hm2,早稻产量7 200~7 800 kg/hm2,中稻产量10 275~10 800 kg/hm2,晚稻产量7 800~8 250 kg/hm2,平均增产525~1 275 kg/hm2,棉花产量1 650~1 845 kg/hm2,平均增产120~330 kg/hm2;多年平均节本提质增收2 760元/hm2以上。

1.3 政府支持,领导重视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实施任务。县乡分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形成上下配合整体联动工作机制。制定实施方案,确立实施目标,统分结合,人定责,事项到人。二是加强工作督导,提高服务质量。产前培训引导,产中全程跟踪,以服务促效益,示范一片,成功一片。三是注重共建互动,确保实施效果。引进飞机统防、绿色防控,全程配方施肥、机械播种插收等技术集成推广,稳定订单生产,探索农企牵头、专合响应、大户参与的产业经营模式,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大变革。四是规范项目管理,发挥资金效益。实行专项专帐专户,项目进展不顺利、实施效果不明显、资料不完备、不经过省市县联合验收通过资金不下拨,严格资金审批与监管,严禁挤占挪用[1]。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实施主体不明确

项目主体有的以乡镇为主,资金进乡财政专户,乡镇由农业书记挂帅,指定专人负责项目始终;有的由乡镇农技工作组负责,包技术服务、物化补贴到户与项目实施全过程,乡镇给予配合,资金先入农村财务双代管账户后直达覆盖村;有的事钱分割几块,物资分发、农户领用明细在村一级,统供种子补助、技术资料印刷建账乡镇农技工作组,宣传培训等由乡镇组织;有的直接由企业或村实施。

2.2 实施内容无新意

细数各乡镇高产创建工作总结中工作重点无外乎优良种、配方肥、统防治、跟踪管等,但实际上是部分实施乡镇主导品种沿用多年,无新品种补充和替换;肥料配方没能因地因作物因产量适时调整,最后一袋肥难下田,肥料投入成本不减反增,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增幅放缓;病虫统防统治示范尝试多,千家万户组织难度大、补偿机制少、推进速度慢;农民对传统农业技术指导需求欲不高。

2.3 市场主体不活跃

现有农业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四通米业、茂源米业、新裕油脂等为数不多的几家)参与项目实施区订单生产、优价产销意识不强,动力不足,机制不活,既有政府、部门服务意识淡化和农民履约差因素,也与其自身目光短视、缺乏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创业精神有关。

2.4 农田设施不配套

项目区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年久失修,排灌沟渠淤塞,疏浚不畅,易遭受涝旱灾害,灾年保产能力亟待提高。2013年6月,渍灾致公安县夹竹园镇部分部级创建片中稻淹水3 d,7―8月持续高温干旱致斑竹镇整建制推进项目区棉田引水抗旱灌溉耗时耗钱费力,效果大打折扣,蕾铃脱落严重,较上年多2成,秋桃单株成桃数少5.6个。

2.5 激励机制待完善

创建公平和谐竞争有序的实施环境,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联席通报制、创建考评指标体系不可一蹴而就,需不断修复完善。政府部门农技员服务意识有淡化倾向,争先进位意识不浓,创建激情消沉,项目总结验收不能持之以恒、项目选址随意、项目末位淘汰少、项目间创建比武少、奖惩口头多真正执行少,都给项目创建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完善激励机制很有必要。

3 提升高产创建对策

3.1 严格申报程序,保证项目实施

从2014年开始,凡符合高产创建条件且有强烈意向的乡镇必须在每年项目规划下达前上报局参与竞争项目名称和具体实施方案,先由局种植业科初审入围,后经局业务专班集体会审,按乡镇专班工作热情、工作实绩与创建内容虚实或新颖评级,优中选优,确保项目实施顺利[2]。

3.2 签订项目协议,明确创建主体

局与达成意向乡镇农业书记、农技工作组或经营主体三方签订高产创建实施协议,一年一签,明确项目实施责任主体,理清各自责权义,确保事项落实。县乡村3级、局乡镇专班农技工作组(市场主体)三方签立创建责任状,全程配合,相互监督,构建三位一体多方联手的创建局面。严明纪律约束人,严厉责任重视事,策马扬鞭抢进度。

3.3 整合项目力量,提升创建水平

生成合力的基础是要立足公安县农业生产实际,虑及农民迫切需求,放眼公安县农业长远发展,注重技术指导和示范引领,提倡县乡农技员领办基地,敞开大门,与科研院所合作,积极示范实用性、前沿性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每个创建片有2~3个20 hm2以上的核心示范区,每个核心示范区内至少有1块乡镇品种对比田和1个展示区,品种由农户推荐、农技工作组收集,有目的地安排1~2个有苗头的新品种;有1块肥效对照田和1个配方施肥展示片,设3个处理;有1个3.33 hm2全程机械化展示片;有1个轻简实用技术试验区和增产模式攻关区。让高产创建片真正成为省市县专家的试验田,农民的田间课堂,让高产创建永驻农民心中。

3.4 完备抗灾体系,确保旱涝保收

利用农水建设资金,加快项目区排灌设施更新改造,沟渠硬化升级,提高农田灌溉能力和抗灾能力,旱能灌,渍能排。未雨绸缪,应灾预案早制定,技术培训、农技园地、现场指导、手机短信、农技小报等多措并举,科技防灾减灾[3]。

3.5 培育经营主体,壮大产业实力

每年各项目区要与本地一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开发关系,把创建片建成企业的生产基地,为企业与农民签订订单生产、优价销售合同牵线搭桥,为企业履责和农民践约排忧解难,给予参与大户一定政策和物质补贴,为专业大户流转土地扩大种植规模申报家庭农场提供方便,农技部门除承担公益性技术服务外,还应积极投身创办农业专合组织,拓宽工作内涵,尝试专业化、信息化服务,完善产业链条,让产业发展形体兼备、格局完型,实力雄厚指日可待。

3.6 加强项目管控,激发政策活力

粮棉油高产创建是国家强化科技支撑助推粮棉油增产增收的惠农强农富民政策,项目监管过程就是政策落实过程[4]。高产创建是一项补贴政策,资金量小,对乡镇、实施主体和农民诱惑力有限,关注度一般,创建动力略显不足,但农业局作为项目主管和业主单位,应本着对产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守政策底线,严格全程管控,等同工程项目一样管理,强化环节督导,不疏漏任何细节,善始善终,保证资金封闭运行,让政策四两拨千斤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

4 参考文献

[1] 李好中,茹萌.创新工作机制 更高层次推进高产创建[J].中国农业信息,2012(1):20-21.

[2] 汪新国,杨进华.扎实开展高产创建活动 促进粮棉油生产水平不断提升[J].中国农技推广,2013(8):12-13.

[3] 杨成林.高台县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工作的思考[J].发展,2012(5):44-45.

[4] 张卫东,袁艳,丁卫东,等.芜湖市粮棉油高产创建成效与启示[J].中国农技推广,2013(9):14-15,19.

上一篇:天津市地震局值班日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从颜色词看中西方文化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