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教学细节,提高课堂效益

时间:2022-08-30 05:02:21

抓实教学细节,提高课堂效益

摘 要: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须抓实精心备课、精讲多练、精选作业题、用心组织考试、精评试卷等细节。

关键词:备课;上课;选题;讲评;细节;效益

素质教育形式下,课时减少了,教材内容却增加了,知识面拓宽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开阔了。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充分利用45分钟,提高课堂效益。把每节课都上成环节齐全、师生互动活而有序、达成率高的课。因此教师必须抓实教学中的每个细节,认真备课,深挖教材,重组优化,用好用活教材。这就是“要想决胜千里必先运筹帷幄”的道理。借此机会我把自己在“抓实教学细节提高课堂效益”方面的几点思考与同行们交流一下,以期抛砖引玉。

一、精心备课

现代课程理论认为,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和创造者。精心备课,深入分析和全面掌握教材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也是教师工作科学性的重要体现,是教师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的关键一步。新课程下教师备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带着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备课。

教师只有了解自己的学生,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思考所要教的内容,备课才会有针对性。备课时教师应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在这个知识点上,学生可能提出什么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其他同学能解决,“我”改如何设计学生的活动?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材没有直接关系,“我”改如何回答?怎样引导?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我”始料未及的,也是“我”掌握的知识难以正确回答的?“我”该怎么办?只有经常思考这些问题,教师的备课质量才会提高,课堂教学也才会更具有活力,更要实效。

(二)深入研究、挖掘教材,重组优化,对教材进行再整合,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如青岛版七年级下教材第8页,例1,在∠AOC的内部画射线OB,在∠AOC的外部画射线OD,.∠AOC是哪两个角的和?∠BOD是哪两个角的和?当∠AOB=∠COD时,你能找出其它相等的角吗?这个例题很重要,不能和别的例题同样用力。而且这个例题还有很多变式:1、如下左图:当∠AOC=∠BOD时你能找出其它相等的角吗?2、教材第9页,B组第1题,再如

如上右图:OA、OB、OC、OD是由点O引出的四条射线,且AOOD,COBO,∠COD=42°,求∠DOB、∠AOB的度数。

(三)根据学情和考情适当补充,以加强知识的连贯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适当补充教材内容可以优化处理教材,使学生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启迪思维、发展能力。但补充的内容要把握好“度”。

1、例如,青岛版数学下第54页,“交流与发现”,看似是平移和翻转,实际上是考查点的对称问题。所以在学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应补充对称点的坐标问题:(1)、点P(a,b)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P′(a,-b)。(2)、点P(a,b)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P′(-a,b)3、点P(a,b)坐标原点O的对称点的坐标P′(-a,-b),反之亦成立。

再如,有些阅读材料和习题中也有一些知识点很重要,要深挖掘,加以补充。如教材第36页,《广角镜》中“传递性”的介绍,也要重点讲解。特别地还要强调:有一些关系不具备传递性,例如直线的垂直:由直线ab,bc,就不能推出ac。

2、青岛版数学下第11.5《一次函数和它的图象》这一节,综合训练和教材经常用到函数的图象和k、b的符号关系。就可以补充上一次函数的图象和k、b的符号关系y=kx+b经过的象限和k、b的符号关系:

(1)k>0,b>0时,图像过第一、二、三象限;

(2)k>0,b

(3)k0时,图像过第一、二、四象限;

(4)k

(四)提炼教材,抽取规律,编成口诀,易于记忆。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学期第65页,一次函数的性质:一般地,对于一次函数y=kx+b,当k>0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当k0,“小”指k

再如: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课本第82页,例2,为了规范步骤,我把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编成8字口诀“一“设”二“代”三“解”四“还””既规范了步骤又提示了思路,还琅琅上口。

(五)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

突出重点把握难点是教材优化处理的核心。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本质的、主要的、疑难的东西,精加工处理后,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出来,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些成分上去,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对于课本中相对次要的起辅助作用的教学内容,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做适当处理,以适应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

(六)加强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通过集体思维的碰撞激发教师的教学灵感,通过信息交流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对思路的开阔。但是集体备课不能形成一套一成不变的学案,不能包打一切,应因教师的个性和风格,学生的习惯和方法等的不同而进行二次备课,形成适合个人的有个人特色的教案。

(七)写好教学反思:每上完一节课后,不要忙于做其他工作,而是静思回忆,及时总结上课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高认识,以指导下次上课。我一般采取两种形式:1、回忆有无违背教学规律的失败之处,谓之“失误录”2、总结符合教学规律的成功之处,谓之“成功录”

二、精讲多练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上课前十分钟要浏览一下备课,熟悉各环节,要锤炼语言,不能有废话。各个环节的时间要把握好,不能随便出入教室和接打电话,以防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自学时教师一定不要辅导和来回走动。例题和练习题能放手的就放手,换种学习方式效果不见的不好,否则老师讲得再好,学生听不懂,效果也是零。特别是学困生,就象一个人的胃,消化功能不好,粗茶淡饭有助于消化,大酒大肉反而消化不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学、讨论和训练,要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听节课就像考次试一样紧张,多让学困生回答稍微容易的问题,多鼓励表扬。具体环节如下:

(一)自学。

自学的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内容,以便在上课时教师教的内容有思想上的准备,二是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解决一些教材中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同时又起到巩固旧知识的作用,三是发掘新教材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增强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巡视,搜集学生有哪些错误,并及时分类:哪些属于新知识,这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旧知遗忘或粗心大意的,这是次要矛盾。把它们精心梳理归类,为“讲解”准备内容,这实际上是在修改课前写好的教案,进行第三次备课。

(二)“交流”。交流是指每个组的“C、D”同学问“A、B”同学(我把全班同学分成10个组,每组4—5人,根据学习成绩由高到低分成A、B、C、D四个等级。)是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是“兵教兵”。通过讨论、更正,各抒己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即学生与学生的互动,然后教师与学生互动,也就是教师补充、更正,帮助归纳、总结,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师讲,要做到“三讲三不讲”,该讲的讲好,做到两个明确:

明确讲的内容。讲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内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疑难问题或练习中的错误。对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坚决不讲。若是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老师就不要再讲了。若是后进生做错了,引导中等生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原因,引导更正、归纳。

明确讲的方式。先“兵教兵”,后教师讲,一般先让学生更正,尽可能让较多的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更正,再引导大家讨论,弄懂为什么。同学间可以相互质疑、讨论,最后教师作出评价,一般予以更正、补充。

(四)“当堂训练”。主要是做课后习题和综合训练上的题目,是学生模仿例题做题,训练学生运用知识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的“量和次数”要足。

(五)当堂检测。当堂检测的题目不要太难太多,但题型要全,其目的有二:一是检测每个学生是否当堂达标,做到“堂堂清”。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三、精选作业题。做作业是听课的后继,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精选作业题应注意一下几点:1.充实、丰富作业的内容。学生的作业应分层次不能全都是单一的;2.控制好作业的难度。作业的难易程度,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出发点。必须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 3.作业的完成时间应因“生”而异,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不能一样,应由一个时间点改为一个时间段。

四、精评试卷

(一)讲评前应做到:1、在阅卷中有选择、有重点地将卷面情况如一些典型性、普遍性的错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审题不清、概念模糊造成的失分较多的题目记录下来,以备课堂讲解、纠正和提高。2、讲评课应该和上新课一样,要有目的、有步骤、有重点,注意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3、要引导学生对所犯错误进行反思,不要简单归结为粗心,计算错误。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为什么这样犯错进行反思,要研究产生错误的根源。(二)讲课时可这样:(1)按题型讲评试卷,突出解题技巧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学生可以集中学习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研究这类问题的命题思路,快速有效地掌握解题规律。比如:将一份试卷的选择题部分集中讲评,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解法。教师根据学生的解答归纳出选择题的不同处理方法:直接法、特殊值法、数形结合法,估算法等。这样学生对选择题的解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在今后的考试中可以主动用所学的方法解决问题。(2)按专题讲评试卷,突出数学思想。将试卷中涉及某一部分知识的题目集中讲解,这里可能有选择题,填空题,也可能有解答题,题型多样,但考查的都是同一部分的知识。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学生能系统的复习所考查的某一部分知识的内容,解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易于查找自己在这方面知识和方法上的漏洞,及时改进。(3)按方法讲评试卷,突出能力培养。

将试卷中涉及某一数学思想方法的题目集中讲解。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学生通过试卷讲评,可以加深对某一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将一份试卷中考查数形结合思想的问题集中讲评,学生会感受到,什么样的题目适合使用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的关键是什么,怎样解决问题。

总之通过讲评达到启发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和一题多解,训练学生由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过渡,提高分析、综合和灵活运用能力。以上只是我个人在备课和上课时的一点感悟,总之只要我们有“把课教好的决心、把教育当成事业的责任心和坚持不懈的恒心”,就必定会有办法也必定会教好。

参考文献:

[1]《当代教育科学》.当代教育科学杂志出版社.2011.亓殿强.

[2] 《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2.蔡林森.

[3] 《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7.蔡林森.

[4] 《蔡林森传—一个中国校长的奇迹》.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顾明远.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郭元祥.

[6]《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吴庆麟.

上一篇:中学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探究 下一篇:公司转投资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