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评价的深度思考

时间:2022-08-30 04:40:37

【前言】关于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评价的深度思考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三、尊重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评价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的过程。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对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同,...

关于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评价的深度思考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这表明了具备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作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而阅读能力的评价恰恰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它能培养小学生的理解、评价和发散阅读等能力;能培养小学生认知与非认知素质;能形成小学生必需的道道地地的积累。近几年,我在对小学生阅读评价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做法是:

一、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实施形成性评价

语文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性地开发学习资源,努力营造情趣盎然的语文学习生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合作探究,自主展示,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快快乐乐地经历发展的过程。阅读的兴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喜欢书籍,喜欢文字;2. 阅读的内容广泛;3. 阅读中有明显的个人情感体验;4. 阅读中要注意力集中,乐于活动;5. 参加阅读活动积极。阅读兴趣的形成,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吸取、不断积累、不断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刻意为学生的阅读兴趣“铺路架桥”,例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我根据文眼“和”字,一字点睛,统领全文。我抓住“和”字激发学生阅读历史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探讨。这样学生情绪异常激动,他们纷纷谈论自己的观点,认为前面的两个故事是“不和”的外因,而将相两人为了国家的利益,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则是“和”的内因。对学生阅读兴趣的评价,我主张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采用的评价方法是:1. 每周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情况进一次自我评价;2. 每周班上要进行一次读书汇报会,全班学生对每个学生的阅读进行评价;3. 每周家长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兴趣进行一次评价。最后教师对每个学生的阅读进行一次总结评价,评价的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努力。这样的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也自然而然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实施个性化评价

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可以有效地提高快速阅读效率。阅读教学中我要求学生:1. 要养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这是阅读的必备地条件,也是决定快速阅读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2. 培养默读习惯,尽量采用默读,不出声读;3. 改变阅读是重复读的习惯,作到读书不回视;4. 提倡读书要“有疑而悟”。在教学中运用客观地、准确地带入真情实感的评价,会使孩子更好地认清自己当前的学习状况,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产生争取进步的信心,从而更好地激发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其次同学之间恰如其分的评价,更能使学生受到巨大的鼓舞。如教学《草原》一文时,我要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草原美景的一段,一个学生读完,其他学生立即进行评价,其中一个同学是这样评价的:你读得太美了,在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一幅美丽的画卷:绿色的草原一望无际,与天相接,蒙汉人民正在载歌载舞,举行一场盛大的聚会。这样的一堂语文阅读课,就是学生展示美读水平的比赛课,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美读给予高度的评价,给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的机会。

三、尊重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评价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的过程。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对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同,知识背景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由于个性、家庭及社会背景的不同,生活经验也有明显差别。因此,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带有个体的特点。教师应从不同层面去指导,并认同不同知识经验背景的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例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我在学生充分阅读、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借课文中周瑜的话概括出诸葛亮的特点,然后我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1. 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2. 文章出现了四个主要人物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试分析人物特点。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各抒己见,有创见的学生数不胜数。在学生阅读评价中,我既关注了学生的共性,又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阅读评价实行了分层评价的方法:首先,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不同,把学生分成四个层次:优、良、中、努力;这样的分层评价,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真正实现了“尊重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提高了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空间,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年级阶段的学生的阅读总量为100万字,因此学生的学期读书计划必须保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课内阅读内容有限、时间有限、所得有限。而母语学习资源有限、机会有限、发展无限。所以,教学中我尝试学习语文要两条腿走路,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要引导学生课外学语文、用语文,而让学生尽早、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开展课外阅读,是加强课外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期结束时教师要对学生阅读的情况进行终结性评价,评价等级为“优秀、良好、努力”三级。评价的客观依据是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活动结束后评估学生阅读的书籍(包括学生计划中已经阅读的书籍和未计划但已阅读的书籍),确定学生实际阅读量,然后对照标准数量进行等级评价登记,超额完成记为“优秀”,达到标准记为“良好”,未能达到标准记为“努力”。

总之,对小学生进行阅读能力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验中学生们养成了收集、积累材料并随时阅读的习惯,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

上一篇:关于材料作文的立意之原则和方法 下一篇:日记在初中语文写作训练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