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高产栽培技术(2)

时间:2022-08-30 04:30:27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2)

摘要:大豆既可以是蔬菜作物也可以是粮食作物,由于其用途广泛、经济效益较高,已经成为农民广泛种植的一种重要作物。大豆的生育期较短,产量很容易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要整合各种高产栽培技术,以达到高产的目的,本文简要介绍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生产实际参考。

关键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166-1

1 选择品种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种植习惯、消费习惯的高产优质品种。

2 选择适宜播种期、播种密度

当耕层稳定通过5℃时即可播种。在地温达到播种要求的前提下,抢墒适时早播,播后及时镇压,建立土壤水库,在确保一播全苗的基础上,增强大豆抗苗期干旱的能力。播种后要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如有芽干、坏种或缺苗断条地块应及时坐水补种,尽量补种早熟品种。

播种密度要根据大豆的品种及种植条件确定。植株高大、分枝多、株型展开的品种,种植密度要小;分枝少,株型收敛的品种,种植密度即可相应加大;管理好,水肥条件好,密度要小;肥水条件差,管理不好,密度则要大一些。大豆的播种深度以不超过3cm为宜。

3 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进行晒种,根据以往的实验统计发现晒种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能够提高13%左右,促进早出苗;药剂拌种或者采用包衣剂也是种子处理的一种方法,能够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例如:防治大豆根腐病可用相当于种子量0.5%的50%多福合剂或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拌种。

4 科学整地,合理轮作

大豆对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但是疏松肥沃的土壤是大豆高产的重要基础。另外,大豆应该坚持合理轮作,可与玉米、小麦轮作,要大力提倡秸秆还田。整地以深松为原则,东北大豆主产区采用深松旋耕机进行深松耙茬、增强土壤通透性与抗旱耐涝能力,一般耕翻深度20cm左右。垄作大豆整地要与起垄相结合,做到垄体垄沟深松。

5 合理浇水、施肥,补充微量元素

大豆是属于喜旱怕涝的作物,因此,在必须浇水的时候才浇水,在夏季雨期则一定要注意及时排水,以免发生涝灾。

肥料是大豆增产的基础,因此,合理施肥是大豆高产的重要保证。大豆具有根瘤菌,自身能够合成一部分氮元素,因此,大豆的氮肥需要量较小,不能过量使用氮肥,以免造成植株徒长,豆荚瘪、不饱满等减产现象。大豆应该选择磷、钾含量较高的复合肥料。底肥、追肥都要足量及时地使用。

微量元素在大豆生长过程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豆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主要有钼、锰、锌、硼、镁等。微量元素的使用一定要注意量的控制,不可多使用,如果过量使用,会造成植株中毒。使用微量元素的方法有:种子包衣、拌种、叶面喷肥等。

6 病虫害防治

根据上一年病虫害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利用种子包衣剂进行预防是有效的措施之一。如果二条叶甲、蛇根潜蝇发生较重,则可以使用35%多克福种衣剂(克百威含量必须达到10%)。进行合理的轮作也是预防大豆病虫害的有效措施,例如:预防大豆胞囊线虫的有效措施就是实行与非豆类作物五年以上的轮作。

7 除草

安全除草是保证大豆正常生长的必要措施。除草剂的选择要根据当地的种植条件选择,包括:土壤墒情、杂草的种类、杂草发生的时间。除草剂的使用量、使用时间要严格掌握,以避免药害的发生。在土壤墒情较好时,可在出苗前进行封闭除草,而当土壤墒情较差时,则要在出苗后除草。为防止药害发生,在砂壤土、白浆土、盐碱土及土壤水分较大的田块不建议使用2,4-D丁酯、嗪草酮或含相同成分的药剂进行封闭除草。同时,尽量避免使用长效除草剂,以免造成残留。

8 其他实用技术

如果在大豆的适宜播种期,由于干旱、多雨等自然环境原因不能播种时,可以选择育苗移栽的方式,在小范围内营造适宜大豆生长的环境,同时不影响大豆的播种、生长。

如果植株出现徒长或贪青晚熟的情况时,可以采取摘心的方式,以达到促进分枝、矮化壮秧的目的,同时也能够有效防止植株倒伏。

如果出现倒伏的情况,可以采用化学调控的方法。主要方法有:

(1)喷施多效唑。在大豆分枝到初花期亩喷施100~200毫升/千克的多效唑溶液20~30千克,可使大豆植株矮化,叶片功能期延长,利于豆田通风透光,改善小气候,防止倒伏,促进高产。使用浓度和次数应视大豆生长情况而定。

(2)喷施三苯碘甲酸。在大豆的开花期喷施浓度为100毫升/千克的三苯碘甲酸溶液,间隔5-7天再用200毫升/千克的三苯碘甲酸溶液,每亩每次用量为50千克。可以抑制大豆植株顶端的生长优势、促进腋芽发育、增多分枝、矮化植株,控旺防倒,增加开花,减少落荚,促进早熟增产。

(3)喷施亚硫酸氢钠。在初花期和盛花期亩用15%~17%的亚硫酸氢钠溶液50千克各喷1次,可降低呼吸强度,减少落荚。在大豆花荚期用20~30毫升/千克的增产灵溶液50千克,每隔1周喷1次,连续2次。能使豆荚脱落减少10%,增产10%~15%。

参考文献

[1]?常耀中,董丽华.大豆高产规律及栽培技术研究[J].作物学报,1982年01期.

[2]董钻,董加耕,裘碧梧.东北地区大豆早熟品种主长发育特点和产量形成规律的探讨~~Ⅰ东北地区大豆早熟品种生长发育的若干特点[J].大豆科学,990年04期.

[3]姜举娟.大豆断根摘芯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增产原因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4]许桂芳,肖立明,黄北燕.大豆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技术[J].现代化农业,2005年07期.

[5]王连铮.关于大豆优质高产问题的研讨[J].大豆通报,2002年01期.

[6]耿丙峰,姚卫华.浅谈大豆的三种高产栽培方法[J].大豆通报,2004年06期.

作者简介:尹静(1975-),女,汉族,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兴隆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上一篇: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技术 下一篇: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国光矮丰”在玉米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