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时间:2022-08-30 04:00:02

浅析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摘 要:行为习惯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孩子的一生都受益匪浅,有的家长在重视幼儿智力发展的时候总是忽略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有的家长甚至认为习惯的培养重在幼儿园,这样导致幼儿在园在家两个样。对幼儿习惯的培养只有家园达到同步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习惯 幼儿行为

查・艾霍尔曾经说过: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结合相关的专业知识,我想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要了解习惯对幼儿的影响,那么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就是,什么是习惯?习惯是一种行为方式,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通常我们所说的习惯可以简单的分成两类,一种是好习惯,另外一种就是坏习惯。通过对习惯的理解我们可以知道,不论是好习惯或者坏习惯,它都是可以通过行为来诱导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调习惯的培养要从幼儿抓起,我国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马克・吐温有句名言这样说到: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下楼。说明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有时间的积累,而且要有足够的耐心,作为老师要从自身的人格魅力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而作为父母更是应该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给幼儿起到示范作用。

既然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都很受益,那我们要怎么样来培养幼儿的这些良好品质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不同的时期我们对于幼儿所要达到的行为要求是不同的,明白了这一点,在习惯的培养方面我们就不会急于求成而是更可以让原本看起来困难的习惯培养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我们把0―3岁的孩子归类到婴儿期,在这个时期的孩子我们主要培养的方面是儿童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3-6岁的孩子处于幼儿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主要的培养目标是巩固和扩展婴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培养初步的学习习惯和遵守规则的习惯。6-11岁的儿童是处于小学时期,这个时期的重点应该放在巩固和扩展婴幼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培养学习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交往的习惯、生活自理和自我保护的习惯方面。

我在这里重点要讲的是3-6岁的孩子,也就是处于幼儿期的孩子在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一些观点。

一、要求合理

不同时期重点不一样,一段时间内只能培养一、两个习惯。这跟我们之前对儿童的划分是有相似的作用,不同时期的孩子在身心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要根据不同时期的身心特点结合幼儿自身的条件设定目标。

比如对于刚上小班的幼儿,特别是入园初期,我们给出的目标就是能够做到入园时情绪稳定,参与简单的集体活动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尊敬日常接近的成人;在成人的提醒下会问“早”,问“好”,学会说“再见”;要别人帮助时,会说“请”;接受别人的帮助后,会说“谢谢”;不怕生人,会在成人的提醒下热情而礼貌地欢迎客人;逐步养成过集体生活的习惯,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遵守幼儿园的一些规则,如按时入园、离园、按时吃饭、下课、参加游戏等;遵守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在成人周围活动,不离开成人独自乱跑。

有些人觉得这些要求太低了,可是这些看似简单的要求其实对于刚入园的小班朋友来说已经是比较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刚入园那几周,因为他们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走进完全陌生的集体生活,孩子从内心到行为都会出现很多不适和慌张。记得我当时带小班的第一天,班上百分之八十的幼儿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有的哭闹、有的撕咬、有的到处乱跑。

但是如果对于中班新学期入园的小朋友来说,稳定情绪通常最多只在开学第一天或者前几天比较注意,因为中班的孩子对于幼儿园生活已经很了解。所以我们对中班小朋友的要求比小班入园的幼儿要求就明显提高了,要求尽快回到幼儿园的学习状态,在小班的基础上对于各种技能能够更加熟练的掌握等等,具体的一些要求是:对长辈会称呼“您”;能注意倾听对方的谈话,不打岔,能有礼貌地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个人活动不影响别人。当别人碰撞了自己时会说“没关系”、“不要紧”,当自己碰撞了别人时会说“对不起”等;不说粗鲁话,不说谎话,做错了事能大胆承认,认真改正;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并较自觉地遵守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在家的生活有规律;在成人的提醒下,在公共场所知道遵守秩序,不乱跑、乱喊。过马路小心,听民警的话,逐渐知道遵守交通规则。

这些目标的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平时习惯的培养和遵守。在培养习惯时,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培养,在一个习惯基本形成的基础上在提出新的习惯要求。有一些富有经验的教育者曾提出习惯形成的时间,培养习惯关键是第一个月。如果能第一个月坚持下来,基本上就可以了。所以家长和老师应当相互配合让幼儿的行为习惯得到不断的加强。

二、榜样示范

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儿童的行为也是从模仿开始的,家长、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要求儿童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有时候家长会因为偷懒或者自身的不注意忽视了这个问题,反而是我们的小朋友在榜样的示范作用上做的比较好。有一次在跟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她告诉我,某天她跟孩子一起过马路,交通指示灯是红色,但是母亲看看周围没有过往的车辆于是准备拉着孩子过马路,但是这位幼儿却及时的跟她说红灯亮了停一停,绿灯亮了向前行。听到孩子这样说,那位家长告诉我当时她感觉还不如自己的孩子,孩子反而给她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相信,幼儿在学校的行为习惯大部分还是比较好的,可是为什么总是有家长跟老师交流的时候发现孩子在家一点都不如在幼儿园的表现。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先让家长自己思考一下在家的行为有没有起到示范作用,榜样是最好的说服力。只有从自身做起才能更好的要求别人。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幼儿一生的成长都至关重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是我们长期研究的方向,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总结出更多的经验,让我们的孩子们更加茁壮成长。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不能着急,要谨记马克・吐温说过的那句话: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下楼。

上一篇:小议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下一篇:压缩机喘振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