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县发展龙眼生产的可行性调查分析

时间:2022-08-30 03:47:12

荣县发展龙眼生产的可行性调查分析

摘要 介绍龙眼生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根据荣县的自然气候特点,分析其发展龙眼生产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龙眼;环境条件;可行性;四川荣县

中图分类号 S66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0-0077-02

Feasibility Investigation Report of Longan Development in Rongxian County

XIAO Jian CHE Zheng-quan HUANG Jie

(Economic Crop Station Rongxian Agriculture Bureau in Sichuan Province,Rongxian Sichuan 643100)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requirement of longan p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climate in Rongxian,the feasibility of its development were analyzed,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longan;environmental condition;feasibility;Rongxian Sichuan

龙眼为无患子科(Sapindaceae),龙眼属(Euphoria long-ana Lim)常绿乔木,在我国的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有广泛栽培;四川、云南、贵州也有栽培。龙眼是我国的特产名果,风味香甜,营养价值很高。还具有抗癌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功能,堪称营养滋补佳品。龙眼树适应性强,比较抗旱耐瘠,寿命长,适宜在亚热带丘陵地栽培。据笔者调查,在荣县东南部的乐德、度佳、河口、旭阳镇等地广泛而零星分布,但都是处在自生自灭状态,产量极低,不能形成商品。近年来,市场供应的龙眼,多为广西、福建等省长途贩运而来,其价格都在10元/kg左右,且风味因长途贩运而变差。也有少量为泸州贩运而来,品质较新鲜。

荣县有发展龙眼生产的自然条件,若能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做出全面规划,选择一定数量的土地进行集约化栽培,至少可以解决本县及自贡、内江、乐山等的龙眼鲜果供应,同时也能增加农民的收入。

1 龙眼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 温度

温度是能否发展龙眼生产的决定因素。龙眼对温度的要求比较敏感,喜温忌冻,年均温低于17.5 ℃地区,生长发育不正常,最适年均温度在20~22 ℃之间,每年能抽梢3~4次。冬季要有必要的低温又不过低,8~14 ℃有利于花芽分化,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下,温度越低越有利于花芽分化和防止“冲梢”现象。而降至0 ℃则幼苗易受冻害,-4.0~-0.5 ℃则大树也表现不同程度的冻害。若低温伴随长期干旱,则冻害更甚。

1.2 水分

龙眼在亚热带果树中是比较耐旱的。年降雨量1 000 mm以上即可完全满足其生长发育要求。在果实迅速发育期间,要有充足的水分和营养元素的供应。冬季、开花期、果实成熟期适当少雨有利于花芽分化、授粉受精和提高果实品质。

1.3 风

龙眼花期遇干热风易导致柱头干燥凋萎,严重影响授粉受精,降低坐果率。而7―9月大风易造成果实大量脱落,甚至枝条折断,树冠损毁。

1.4 土壤

龙眼对土壤的适应性颇强,但喜欢深厚、松软,富含有机质(1%以上)、全氮量0.7 g/kg以上、磷25 mg/kg以上的土壤。土壤深厚的,龙眼根可深入土壤2~3 m,最深达5 m以上。而大部分吸收根分布在土中10~100 cm范围,其中以50 cm范围内最多。菌根是龙眼适应山地土壤恶劣环境的原因之一[1]。

2 荣县自然气候特点与发展龙眼生产的可行性分析

荣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西南边缘,岷江和沱江流域之间,面积1 954 km2。境内丘陵起伏,平坝、河谷、冲沟交错。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日照偏少。

2.1 温度

荣县历年平均温度17.8 ℃。1月最冷,平均7.3 ℃,极端最低气温-2.7 ℃;7―8月最热,平均26.9 ℃,极端最高气温39 ℃。全年日平均气温都在0 ℃以上。无霜期平均331 d,最长达365 d。

温度的四季分布为春季16.9 ℃,气温回升快,变化大,夏季平均气温25.3 ℃,高温高湿,持续炎热;秋季平均气温16.0 ℃,降温快,日照少,雨水多;冬季平均气温7.8 ℃,此期气温低,变化小,日照少,少雨雪、多雾。

从荣县气温的四季分布来看,夏季的高温有利于龙眼夏梢的大量抽发,有利于果实迅速膨大。而夏梢又是下一年优良的结果母技,抽发较好,可为下一年丰产打下基础。冬季的适当低温有利于花芽分化,又无抽发冬梢(俗称“冲梢”)的可能,也为丰产奠定了基础。春季气温回升快,有利于开花和春梢抽发。秋季多雨,有利于秋梢抽生;而降温快可促进秋梢迅速停长和老熟。春、夏、秋梢,特别是夏、秋梢是主要的结果母枝,抽发较好有利于连年丰产[2-3]。

荣县冬季的极端最低温度-2.7 ℃,出现在1962年,以后每隔几年的冬季也偶然出现下雪或霜冻,但都很轻微,且持续时间短,不会对龙眼的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2.2 日照

荣县年平均日照时数1 239.9 h,日照百分率为28%,3―8月的月日照时数都在110 h以上,尤其是7月、8月,日照时数分别达173、195 h。12月日照最少,仅56.8 h。

龙眼对日照要求不高,比较耐阴,因此荣县的日照可以满足龙眼对光的需求。

2.3 水分

荣县平均年降雨量1 011.7 mm,分布不均,夏季占全年的60%,秋季占21%,春季占16%,冬季仅占3%。这样的分布与龙眼的生长发育规律相吻合,有利于丰产稳产。但大雨、暴雨常造成水土流失,不能为龙眼生产所利用;固常年有冬干、春旱、夏旱、伏旱的出现,若认真深翻改良土壤,提高土地保水保肥能力;坡梯土,做好蓄水灌溉工程,即可完全满足龙眼生长发育的要求。

2.4 大风

荣县平均每年出现8级以上大风6次,多发生在3―9月,且以4―8月为多。龙眼开花期在4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此时的大风严重阻碍昆虫的授粉工作,好在龙眼花期长达1个月以上,短时大风不易造成减产;而8―9月的大风易将即将成熟的果实吹落,造成收获损失。为防止大风危害,应尽量避开风口栽植,或做好果园主风方向的防护林工程,从而避免风害。

3 荣县龙眼生产现状

荣县龙眼生产有悠久的历史,现有零星分布的大树,百年以上的也有很多。荣县现有成年树约2 000株,分布较多的是成佳、龙潭、鼎新、双石、乐德、度佳、五宝、河口、新桥等乡镇。栽培的龙眼多为实生苗,也有少量引进的嫁接苗栽植,但由于栽培管理粗放,产量较低,许多群众在房前屋后栽植龙眼是喜爱它终年常绿,可作风景树栽培。因此,结果多少并不计较,也未加以管理,任其自生自灭,所以产量甚低。

荣县气候具有多样化,且以东南浅丘平坝区具有发展龙眼的有利条件。此区年平均气温17.5~18.1 ℃,年极端最高温度39.0~40.0 ℃,年极端最低温-2.7~-2.5 ℃(1962年),此区土壤肥沃,以棕紫泥、红棕紫泥、灰棕紫泥为主。此区除偶有干旱外,其他灾害性天气都比较少,是发展龙眼可供选择的地区,特别是旭水河两岸,很有发展潜力。

荣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四川北有秦巴山脉,南有云贵高原作屏障,加上荣县西北群山阻挡,冬季西北冷空气不易影响东南部气温,从而形成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特殊气候,既能保证龙眼生长季节的正常生长发育,又基本上没有冻害发生。这正是成佳、龙潭、乐德、度佳等乡镇龙眼树广泛而又零星分布的原因。

4 建议

(1)在荣县东南部,特别是旭水河流域(发展龙眼生产的适宜区),做好规划,集约化栽培,加强管理,定能种植出较为高产优质的龙眼,满足荣县及周边地区的鲜果供应需求。

(2)除在双石、望佳、乐德、河口、度佳、旭阳镇等区域生产龙眼外,也可在其他地方的房前屋后零星栽植一些作风景树供观赏。

(3)荣县是龙眼生产的北沿、积温较广东、广西、福建等省低,各物候期也更晚。应考虑发展中晚熟品种为主,更晚上市,有利于在市场上错开季节供应,避免与主产区的竞争,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4)做好优良品种的选育试种,留优去劣[4]。发展优良品种,只有适应当地自然气候的优良品种,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取得经济效益。发展优良品种的途径可通过“查、引、选、育”来完成。就荣县来说,现有资源主要是实生龙眼,种植资源丰富,通过品种资源调查,选出高产优质,有地方适应性的品种不失为一重要手段,而引种试种,将他人成功育成的优良品种引入试种成功后,加以推广,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选种和育种时间长,但常能选育出更适应本地生产的优良品种。

(5)建立自己的优良品种苗圃,生产优质苗木是龙眼生产的基础。避免实生苗、劣质苗在市场流通,对荣县龙眼生产有重要意义,对提高荣县龙眼的产量和品质,提高产品竞争能力有重要作用。

(6)抓好技术普及和培训工作,是荣县发展龙眼生产的关键。应从建园、栽培管理到果实的采收、运销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培训。

5 参考文献

[1] 河北农业大学.果树栽培总论[M].1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

[2] 华南农学院.果树栽培学各论上册[M].1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3] 匡昭敏,李强.龙眼气象灾害指标及发生规律研究综述[J].中国南方果树,2003(6):35-38.

[4] 中国果树实用新技术大全(常绿果树卷)[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

上一篇:电力自动化系统在配网运行管理中的运用 下一篇:药用植物当归早期抽薹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