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建设对宜居城市环境景观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8-30 01:32:20

地铁建设对宜居城市环境景观的影响分析

摘 要:地铁建设对宜居城市交通状况的改善,立体化交通网络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并能充分利用地下城市空间,优化城市环境,推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但地铁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对城市环境景观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正负面影响。该文以宜居城市之一的长沙市为例,分析了该市地铁1、2号线一期工程建设期中对大气、噪音、水污染、道路以及交通等方面的影响,以此为长沙宜居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建设 城市环境景观 影响 长沙市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a)-0-02

随着城市空间的拓展和经济社会的迅速增长,人们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宜居城市”的概念也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为了促进宜居城市建设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长沙市从2000年开始提出城市地铁建设,并深入开展大量前期工作,直至2009年长沙市就建设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提出以建设“两型社会”和打造“最佳宜居城市”为目标,正式启动地铁建设工程,以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状况,加快长沙市立体化交通网络的建设,改善居民出行条件,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但地铁建设属于大型市政设施建设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都会对城市环境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对城市宜居程度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该文就此分析了该市地铁1、2号线一期工程建设期中对大气、噪音、水污染、道路以及交通等方面的影响,以此为长沙宜居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

1 长沙市地铁1号线及2号线建设简介

长沙地铁2009年正式启动建设,目前在建的有1号线及2号线一期工程,2号线一期工程将于2013年10月正式运营,2014年底1号线将开通。2020年之前建成轨道交通1-6号线主体工程,其中,1号线及2号线成“十”字在河东的五一广场相交,3号线及4号线在大河西先导区成“×”型相交,这4条线路成为市区骨干线。按长沙轨道交通规划,到2020年末,长沙轨道交通通车里程将达到234.3 km,成为中国修建轨道交通最快的城市。该文介绍的重点则是目前在建的1号线及2号线一期工程。1号线起点站为长沙湘江航电枢纽附近,与支其线交汇于金霞组团附近,止于暮云镇的万家丽路站,拉动联通城市南北。东西向的2号线,将连接大河西先导区、金桥火车站和汽车西站、长沙火车站、长沙火车南站等交通枢纽。

2 地铁建设施工期对城市环境景观的影响

地铁建设是一项大型的城市市政设施建设项目,其1号线及2号线一期工程的建设活动涉及的范围广、周期长。地铁施工期的征地、拆迁、施工场地的开辟、线路施工等活动将会对整个长沙市环境景观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地铁建设施工期对于城市环境景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城市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在地铁建设施工期,施工机械在进行线路基坑的挖掘运输、回填修复的过程中都会对地表植被产生破坏,使土层,在风力作用下粉尘扬起,施工车辆运输时又将产生二次扬尘,加剧大气扬尘污染。同时施工场地全部是在原有的城市道路上,施工期会占用大面积的交通道路,使原本就拥挤的道路更加的阻塞,是经过的车辆绕行、减速或滞留,造成汽车尾气排放量增加,主要有NOX、SO2、CO2。其中扬尘污染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由于长沙的地形是低洼地,与外界的空气交换流通不畅,造成长沙市空中的粉尘很难扩散稀释,据调查地铁施工沿线的PM10浓度达到日平均值0.97 mg/m3,SO2浓度日平均最高值达到0.263 mg/m3,严重超标(国家三级标准日平均SO2 0.25 mg/m3,

PM10 0.25 mg/m3),对沿路居民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2.2 给城市环境带来噪音与振动污染

地铁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设施,其施工建设所使用的都是动力和功能极其强大的大型机械和重型运输车辆,如挖掘机、打桩机、夯锤、风动机等,机械在施工运转时都产生不同程度的振动。机器的振动通过周围地层由底下向外扩散,进一步诱发沿线建筑物的二次振动,对建筑物尤其是古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以及其中的居民工作生活都带来很大的影响。如大型施工机械在产生振动的同时也会给城市环境带来刺耳的噪音,尤其是在五一路,八一路等部分建筑物密集没人口众多的地区,交通道路狭窄,施工场地距离居住区和工作区较近,噪音干扰严重,道路的阻塞是经过的机车相互拥挤鸣笛,也产生一定的噪音干扰。据调查地铁施工时沿线环境产生的噪音均在70 dB以上,远远超过国家噪音标准,其噪音干扰对沿线的城市环境产生较严重的噪音污染,同时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生理和心理的不良变化。

2.3 对城市水土流失和地下水污染

长沙市比邻湘江,地下水位较高,地铁大多处于10~20 m深的地下,根据不同地段和建筑物情况可到达30 m以下,因此会到达地下含水层,施工在挖掘过程中施工场地及进场道路可能形成高浊度污水夹带施工场地上的水泥、油污、垃圾杂物等直接排入附近水体,可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地下水污染。施工在进行湘江地下隧道施工时,产生的水泥、油污、垃圾杂物等更会给湘江的水质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1、2号线的施工范围较广,施工期采用明挖法会对地表植被产生破坏,铁路基坑的挖掘,弃土的运输、道路回填和修复的过程都会动用大面积的土壤,使土层,长沙地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均年降水量达到1301.1 mm,常年雨量充沛,会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加之长沙地处南方红壤地区,地质复杂,岩层都浸泡在地下水里,属于软弱地质,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如果施工过程中不能有效控制的话,会产生严重的城市水土流失现象。

2.4 对道路和城市景观的影响

施工中将产生大量的弃土、弃渣和生活垃圾,会给周边环境卫生、绿化树木、城市景观等带来负面影响。施工后期将实施绿化、场地清理及其他恢复性工程,以改善和复原受影响。施工及设备、材料、土石方运输,可能占用和破坏已有道路,使火车站、五一大道等市区主要交通枢纽通行能力大幅度下降,道路网服务降低,增加了城区道路负荷,造成交通严重阻塞,使城市交通受到较大干扰,严重影响城市交通环境景观。同时五一广场范围内立交桥拆除,对五一广场站点造成的影响大约有3年,湘江大道与橘子洲大桥东南角框架桥的部分拆除,对其影响大约有2年,其他主要干道也受到部分不同程度的影响。

3 地铁运营期对城市环境景观的影响

地铁作为现代城市中快速、便捷、清洁和高效的交通工具,其建成后的运营将给城市的交通运输状况的改善、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生态的改善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城市环境景观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3.1 改善城市交通状况,集约城市空间,优化城市结构

随着长沙市的不断发展,市区人口在不断的增长。据统计长沙市201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为249.3 km3,市区总面积达954 km3,常住人口达704万4118人,市中心区人口高达309万3980人,中心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不断的增加。城市平面距离的增加,中心区人口流量的剧增和城市空间密度的增加,都给长沙市中心区的商业发展的道路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城市交通的发展要考虑到城市的发展空间,包括平面空间和立体空间。长沙市规划部门提出城市交通系统空间布局要建立在可持续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基础上。因此地铁建设成为长沙市改善城市交通系统空间的一个契机。地铁是解决大量人群快速便捷出行和远距离运输的交通系统。地铁在底下不占用地上路面、车站和停车场等设施,节省了大量的城市宝贵建设用地和发展空间,同时带动大量的人口流动,有效改善城市交通较窄拥挤的现状。

3.2 节约土地资源与减少能源消耗

城市交通系统资源消耗严重,所消耗的资源主要是不可再生的城市土地和石油等能源,面对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和“两性型社会”的目标,节约资源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各种交通工具中地铁交通最佳的集约化交通方式,占用地面空间少,有效节约土地资源,地铁在地下的部分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占用地上的面积是0,同时地铁运输速度快,客运量大,集约度高,使分散的土地开发资源逐渐聚集,是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交通运输业对能源的消耗是非常高的。长沙的燃油消耗中交通运输业所占比例达到40%左右。而在各类城市公共运输工具中,地铁交通、城郊铁路、公共汽车、航空和私家小汽车的单位(人/千米)能源消耗量比为:0.8∶1.0∶2.0∶5.3∶7.7,地铁采用电力牵引运行,因此地铁的建设以地铁代替汽车,意味着能源消耗由油转化成电,大大降低了能源的消耗,所以低能耗的地铁交通系统在长沙的发展势在必行。

3.3 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城市的发展必然带来城市的环境问题,而城市环境问题与城市交通又密不可分。长沙市机车尾气污染一直是环境难题,据环保部门测定的数据:汽车每燃烧一吨燃料,产生的有毒物质高达40-70 kg,道路交通污染成为城市空气中的主要污染源,严重危害人们生活。同时地上交通所带来的噪音污染也在时刻干扰人民的日常生活,影响生理与心理平衡。而地铁由于采用电力牵引,因此,运输每一位乘客所产生的污染大大低于其他交通,地铁建成后可有效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交通”。

4 结语

完善的城市地铁是现代大都市实现城市生态化目标,提高城市宜居指数不可缺少的基础性设施。地铁以其严密的组织运行,快速安全舒适,高效率低能耗的综合优势成为长沙“绿色生态交通系统”的不可缺少的主力军,地铁建设的施工期和运营期给长沙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正负面性影响,因此有必要正视这些影响,施工期加强防范措施,以减少负面影响,地铁建成修复后努力恢复施工期造成的破坏。使地铁在解决城市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现状的同时,增添交通景观的艺术性,加强道路交通生态景观的营造,让城市道路交通景观给人们出行带来享受。

参考文献

[1] 李兆友,王健.地铁与城市[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

[2] 边经卫.大城市空间发展与轨道交通[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8).

[3] 姜伟立,王华,黄夏银,等.南京地铁一号线南延线路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J].2006,19(6):15-17.

[4] 张建文,张潞.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2001,14(5):34-35.

[5] 易晓,郝健.如何评价宜居城市的交通景观[J].科学决策月刊,2006,34(5):11-12.

上一篇:VRS网络RTK技术在打桩船海上打桩中的简易应用 下一篇: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