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哲学心思想在西方的文本旅行

时间:2022-08-30 01:19:24

林语堂哲学心思想在西方的文本旅行

【摘要】“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一生作品颇丰。《京华烟云》是他用英文创作的长篇小说,曾轰动欧美文坛。其中关于中国宗教哲学的描述属于翻译的范畴。本文以《京华烟云》为蓝本,从旅行理论的角度描述了中国宗教哲学旅行的全过程:旅行的源点、旅行过程中的变异及在西方世界的接受。

【关键词】哲学思想;旅行理论;归化;异化

一、引言

“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是一位学贯中西的文学家、翻译家和语言学家,其一生作品颇丰。《京华烟云》是他旅居巴黎时用英文写的长篇小说,分为《道家的女儿》,《庭院的悲剧》,《秋之歌》三部分,且均以庄子的名言开篇。正如林如斯所言:“此书最大的有点不在于性格描写得生动,不在于风景形容得宛如在眼前,不在心理描绘得巧妙,而在其哲学意义。”她曾用“浮生若梦”来概括本书的主旨。(施建伟,1997)

赛义德在《世界・文本・批评家》中首次提出了旅行理论的概念,根据赛义德的观点,理论的旅行分为四步:“第一,需要有一个源点或者是类似源点的东西,即观念赖以在其中发生并进入话语的一系列发轫的情况。第二,当观念从以前某一点移向它将在其中凸显的另一时空时,需要一段横向距离,一条穿过形形语境压力的途径。第三,需要具备一系列条件――姑且可以把他们成为接受条件,把他们成为各种抵抗条件――然后,这一些系列条件再去面对这种移植过来的理论或者观念,使之可能引进或者得到容忍,而无论它看起来是多么地不相容。第四,现在全部(或者部分)得到容纳(或者融合)的观念,就在一个新的时空里得到它的新用途、新位置使之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了。”(赛义德,李自修译,2009)《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用英文创作的,其中关于中国宗教哲学的内容不可避免的带有翻译色彩,更严格的说是在翻译基础上的译创,《京华烟云》中哲学思想的翻译也有其源点,变异,接受和流行。

二、旅行的源点:亦耶亦孔的

《京华烟云》是儒释道的合奏,尤以道家思想见长,但其中也可见基督教的影子。这是林语堂自己的亲历,更是蕴涵在内心深处的文化情怀和宗教哲学观。出生于坂仔的一个牧师家庭,从小受其父的影响,林语堂成为一名基督教徒。中学毕业以后,他进入圣约翰大学深造,这所学校以教英文著名,自此他与英文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林语堂早期教育中接触更多的是基督教文化,这也就造成了他与中国文化的严重脱节。但在上学期间林逐渐意识到自己本国文化及其语言的缺失,开始埋头研究中国文学、哲学等知识。凭借他自己的勤奋和悟性,林语堂对儒道佛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在林语堂的思想世界里,既有西方基督教教义的存在,也有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儒家伦理和佛教信条的成分。而这也正是《京华烟云》中哲学思想得以传播的基础和起点。

三、旅行过程中的变异:归化与异化的糅合

根据旅行理论,宗教哲学在从此时此地到彼时彼地运动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所增强或是减弱,而在旅行过程中发生变异也是一种合理的现象,这是对具体的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回应。(赛义德,李自修译,2009)这种变异与译者的翻译策略息息相关。林语堂在《京华烟云》的创作中主要采取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

1、异化翻译策略

异化主张译文应以源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异化不仅不会造成理解的障碍,还会丰富译入语。对于《京华烟云》中宗教哲学的翻译,林借用多种翻译方法实现异化的目的。

1.直译法

直译就是用译语中的“对应词”已出原语中的文化信息。这样能够尽量保留原语的文化特征,开阔读者的文化视野。在《京华烟云》中,林语堂在处理“天”这个词时,林语堂将其直译为“Heaven”,保留了原有的道家的宗教色彩,从而将道教思想与基督教思想区分开来,更好地将中国文化介绍给西方。直译法还体现在一些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上,如:坏蛋badeggs,孽种seeds ofsin,入世enteringthe world,出世leavingtheworld等。

2.音译法

由于原语文化中一些特有物象在译语中是空白的,这时只能采用音译法把这些特有的事物移植到译语中去,这既保留了原语的异国情调,又吸收了外来语丰富译语语言,在《京华烟云》中主要有:阴阳(YinYane),忍让(jen jang),阎罗(Yen lo)等,但林更多的是采取音译法与注释法相结合的方式,如:观音,Kuanym,or Goddessof Mercy,by her longer title,“theGreatSpiritofGreatKindnessandGreatMercy,Saving the Afflicated and theDistressed”忍让,jen(forbearance),jang (yielding)等,这样既保留了原语的异国情调,又通过注释的方式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使得读者对原语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

3.注释法

原文中的一些事件、典故等往往带有一定的文化色彩。译者在处理这些词语时可先直译,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加注等方法予以解释或说明。如:Mr.Yao was liberal toward westemideas,and eventalk about“fleemar-riage”forherdaughters-meaning mar-riage by the boy’s and girl’s ownchoice-which fitted very well with theTaoist doctrine of noninterference withnature,在该例中,meaningmarriagebythe boy’sandgirl’s own choice是对freemarriage的解释,通过这种注释的方式,使得翻译既生动形象又克服了文化上的差距。

总体而言,林语堂提倡的这种“中国腔调”的翻译实际上也吻合他传播中国古代宗教哲学的初衷,即将中国文化的精髓介绍到西方,使西方读者更真实地了解中国。

2、归化翻译策略

归化认为译文应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归化翻译是从译文读者出发,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但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原语文化的流失。在《京华烟云》中,林语堂在翻译中国古典宗教哲学时,尽管以异化翻译为主,但仍有归化的痕迹。林语堂在处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一道家思想时,将其译为:“Mencontrive,butthegodsdecide”gods是基督教的概念,林语堂将道教概念转化为基督教概念,这对西方读者来说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但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道教和基督教两者之间存在的深层次的差异。

四、旅行的终点:墙里开花墙外红

《京华烟云》一经出版,立刻成为畅销书,深受美国读者的喜爱,又被“每月读书会”选中。先后被翻译成数国文字,并陆续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出版。据统计,1939-1947年8年间,《京华烟云》在美销售达25万部。1975年《京华烟云》曾获得诺贝尔奖提名。比起在国内,《京华烟云》在国外的影响更深远,不妨借用一句俗语:墙里开花墙外红。

五、结语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小说艺术百花园里最鲜艳的花朵。《京华烟云》从创作到出版到接受与流行,实际上是一部中国宗教哲学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史,从一个源点点开始,穿越一段距离,经过重重阻碍,最终被西方世界所接受。

上一篇: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河南省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