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市级电视台新闻改革创新

时间:2022-08-30 12:49:34

浅议市级电视台新闻改革创新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智能手机、电视、报纸、广播等传播媒介,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新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这种多媒体并存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传统电视媒体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电视新闻尤其是市级电视台的新闻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本文结合大同广播电视台的一些尝试,从创新观念、创新手段、创新机制三个方面浅议电视新闻的改革创新。

一、创新观念 找准定位

众所周知,目前我们国家是中央省市县四级办台体制,现在各级电视台都确立并强化了“新闻立台”的理念。央视在新一轮的改革中,增加新闻份量,淡化专题比重,引入评论员机制,国内外大容量的信息24小时不间断滚动播出,精心打造世界一流的权威纯新闻频道;各省级电视台则增加新闻播出时段,普遍建立起早中晚夜四个时段新闻播放架构;而各市级电视台既没有央视和省级电视台丰富的新闻资源与覆盖优势,人才和技术力量又相对薄弱,那么怎样才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呢?我认为,应该依托地域优势,坚持内容的本土化,在贴近性和服务上做文章,走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市级电视台本身就是为一城一地服务的媒体,有着央视和卫视所不具备的直接性、敏锐性。不仅拥有信息渠道,发现制作上的快捷性与便利性,而且在报道角度与报道手法等方面更容易符合地方观众的口味。在许多城市,一个热线电话“就能把记者召到身边”,也能很快地把嘉宾请到演播现场,谈论老百姓的话题,这些发生在“身边的家门口的新闻”对于老百姓的吸引力更大。

这种地理和心理的接近性,随着民生新闻的脱颖而出,更吸引大批观众的目光,收视率大幅上升,与那些靠新闻事实的重要性和显著性吸引观众的节目相比毫不逊色。这些优势都是中央台以及各省上星台所不可替代的。随着各市级台新闻自采能力的增强,“央视为主,一家独大”的新闻节目竞争格局逐步被撼动。

二、创新手段 做强品牌

在互联网、智能手机日益普及的新媒体时代,新闻的时效性显得尤为突出,谁先新闻谁就无疑抢占了制高点。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各台的普遍做法:一是搞直播,尽可能还原新闻本质;二是设置多个新闻栏目,增加早中晚夜播出时段,形成新闻播出链条,一旦有突发事件或重大新闻,能保证第一时间插播;三是推出飘字新闻,做到突发事件和重大新闻随到随播;四是建立新闻评论员机制,抢占新闻的第二落脚点,正确引导舆论,以便让受众更好地认识新闻。

在资源、规模、人才技术有限的市级电视台,搞直播常态化常常显得力不从心,但是我们在每年的“人大政协两会”、党代会、云冈旅游节等大型的、重要的活动先行搞试点,锻炼队伍,积累经验。今年又在综合频道推出飘字新闻,及时不间断滚动播出本市和国内国际重要新闻,最新消息保证第一时间送达。在增加投入、强化播出手段的同时,我们强化“新闻立台”理念,举全台之力做精主打新闻――《大同新闻联播》,做活民生新闻――《民生大同》,做巧时段新闻――《魏都晨报》。

与其它电视台一样,以前联播类新闻文山会海、八股文式报道充斥荧屏,观众怨声很大。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后,大同台紧紧抓住这次新闻改革的良机,迅速制定落实改进措施。《大同新闻联播》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和社会效果,决定领导会议活动是否报道;市级主要领导新闻不超过2分钟,其他领导的新闻不超过1分钟;出席一般性会议和活动、观看一般性展览和文艺演出不作报道;出席部门会、行业会、议事协调机构会不作报道。对领导活动的报道不再搞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亮点和政策点,进一步挖掘与百姓相关的新闻内容,形成背景链接等组合式报道,增强新闻的贴近性和可看性。这样一来,每期节目中会议新闻和领导活动减少了,大量的时间留给主题报道和社会新闻,我们相继推出了《深入走转改 服务在基层》、《十精神在基层》、《大同好人》等板块,同时每天留出5分钟时间反映老百姓关注的房屋拆迁、孩子上学、就医难等热点话题,在不回避矛盾的同时,按照中央的政策,坚持正确的新闻观,见微知著地揭示普遍性问题,通过媒体的力量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展示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作为,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

《民生大同》是大同广播电视台践行贴近性和服务至上理念,实现差异化特色发展的主要平台。我们进一步强化“主流民生新闻”的定位,不纠缠于家长里短、市井琐事,而是着眼于市民普遍关注的比如医疗、教育、住房、物价、社会保障等热点难点问题,加强题材预判,选取有希望解决的题材展开报道;积极与120急救、110报警、119消防紧密联系,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增加突发事件的报道量;增设大同好人和情感故事等板块,弘扬真善美,新闻“因人而生动”;开设《魏都拍客》,展示市民用DV、手机、相机拍摄的突发事件和生活中的趣闻趣事;创新运作方式,积极开展“新闻主播进社区”等公益活动,拉近电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扩大节目品牌宣传,树立电视媒体的良好形象;借助互联网,与大庆、大理、张家口、乌盟等电视台建立“民生新闻联播体”,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我们还尝试用大同话播报新闻,深受观众喜爱。

《魏都晨报》是一档新开办的早新闻,它本着低成本运作的原则,简明扼要回顾昨天本市重大新闻;突出服务功能,播报本土每日天气、交通路况、招聘信息、菜价等服务类资讯;建立栏目微博,把它打造成观众反映诉求的互动平台,采用电话连线或视频采访,让有关部门释疑解难。我们还打破三档新闻栏目之间的界限,观众早上反映的问题,晚上在《民生大同》和《大同新闻联播》都可以得到答复。

三、创新机制 打造队伍

互联网时代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建立高效运行的机制迫在眉睫。大同台不断完善新闻节目生产流程,严格报题、审片制度,每天早上坚持召开新闻中心值班主任、制片人、各栏目责编参加的编前会,确定一天的报道重点,对当天的重要新闻采编加强指导策划;成立通联部,打破栏目壁垒,建立体现大编辑部意识的机制,提高新闻的使用效率;完善策划机制,成立专家库、智囊团,定期推出重份量报道;建立创新、创优激励机制,定期评比好新闻、好记者、好摄像,形成浓厚的奖优罚劣的氛围;强化专业学习培训,定期分工种对编辑、记者、摄像进行技能比武,致力培养一支专业的新闻从业队伍和训练有数的通讯员队伍;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推行项目管理,精心计算投入产出,建立科学规范的生产流程。

总之,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有益探索,新闻节目有了很大改观,观众满意度、收视率和广告收入都得到明显提升。我们深刻体会到,坚持新闻内容的本土化是市级电视台生存发展的最好出路,只要深化改革,创新思维,挖掘优势,扬长避短,完全可以扭转在夹缝中生存的窘况,实现整体突围。

上一篇:速递物流服务创新问题研究 下一篇:浅析廖仲恺的人口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