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突发事件直播中主持人的驾驭能力

时间:2022-08-30 12:27:26

论突发事件直播中主持人的驾驭能力

电视直播的最大特点就是将现场的声画同步播出,时效性、现场感强,观众的参与感强。强烈的现场感与参与感,是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两大特征,也是赢得高收视率的两大优势。当现场直播把动态事件带给观众的时候,他们已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他们或多或少地将自己置身于新闻事件之中。现场直播给予观众的不仅仅是结果,而且是过程。这也是电视优于其他传媒最突出和最具特色的地方。在突发事件的直播过程中,主持人驾驭节目必须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对现场的控制驾驭能力

突发事件的直播第一核心要素就是快。新闻主播是突发事件演播室直播中除导播之外的另一个指挥官。灾害发生之时,也是新闻资源较缺乏的一个时段。此时,主播第一时间的心理素质和对现场的控制驾驭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的直播节目正在进行中,导播通过耳机告诉主持人,前方记者有很重要的信息要,马上连线。就是三、四秒的时间,电视画面从播放的新闻消息马上切回到演播室。前方记者及时通报了前方救灾指挥部刚刚召开的新闻会的情况。由于传输效果不佳,当说到最新的受灾统计数据时,信号完全中断。正准备插播其他新闻时,信号又再次接通。主持人及时地调整思路,简单向观众做了介绍后,又就几分钟之前的最新结果这个问题重新提问,前方记者感受到了演播室的这种要求,在第二次的回答中,语言清楚清晰、铿锵有力。

由于现场直播是同步传送,所有发生在现场的新闻事件都必须在第一时间内传递给观众,主持人无论是在现场还是在后方演播室都必须跟随新闻事件的发展,所有的报道都要一气呵成,没有任何修改或再加工的余地,这就要求直播主持人要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以较佳状态完成。与此同时,在现场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一旦前方新闻事件的发展偏离了前期准备工作和直播计划,那么主持人就要发挥自己的现场控制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调整好,在了解新闻事件之后及时作出恰当准确的报道。主持人的应付自如,镇定、敏捷的反应,处变不惊的应变能力都是成功的现场直播节目的必要保证。

具备对整个直播节目内容的全方位把握能力

重大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作为直播报道直接面对观众的最后一个环节,主持人显得尤为重要,所有报道意图都要通过主持人的主持来实现。主持人一旦出现失误,不仅影响整个报道,而且最终影响现场直播的传播效果。因此,主持人作为现场直播的门面和中流砥柱,不仅要熟悉整个直播的程序和环节,还要对所要报道的事件有全方位的了解,对直播节目的主旨和内容有全方位的把握。还是以2010年8月甘肃舟曲发生的特大泥石流灾害为例。

8月8日,抢险救援第一天,当天的直播从早上10时整开始,第一时段延续到中午1时。接着第二时段的直播从晚上7时30分开始,一切紧张有序。当晚直播亮点应该是对地质专家的采访。当晚8时30分左右,演播室请进了地质专家、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所长王得楷。王所长准备很充分,专门带来一张舟曲县地质情况分区图,工作人员将地图张贴在王所长的身后。在访谈中,王所长介绍了舟曲县城的地质地理环境,分析了这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以及应对的措施。演播室内,主播和摄像将注意力集中在专家身后的地图上。专家的手顺着地图,分区分颜色进行讲解,让大家对舟曲县城以及全县的地质灾害分布范围有了更加具体的了解,而且看图解说也让专家的点评更加深入、更加细致,观众更易接受。

现场直播的新闻事件都是正在发生的,对于它的大致发展方向,它的来龙去脉,相关的背景资料等,主持人都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以保证在主持中能够把握好主持的分寸,从而使主持的基调、风格、节奏都与报道的新闻事件合拍,使整个报道浑然一体。同时,对整体节目的全方位把握也有助于主持人增强自信,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报道整个新闻事件的发展。

具备流畅的表达能力和较好的沟通能力

对于直播而言,主持人的首要语言能力就是现场描述能力,简单来说就是“看图说话”。但话怎么说才会有味道、怎么说才会有吸引力?单纯的有一说一当然不能满足目前受众的资讯诉求。理想状态是,主持人的描述具有感染力、语言富有个性、点评得体到位。良好的表达能力是主持人的必备素质,在直播中,对主持人表达能力的要求更高。在现场直播主持中,主持人话一出口就直接到了观众的耳中,不可能重新来过,是一次成型。尽管主持人在直播前做过大量的准备工作和彩排,但在现场高度紧张的直播主持中,没有任何重新来过的机会,只能一次通过。所以,只有极佳的表达能力才能承担现场直播的重任。

比如:1996年5月,中央电视台第一次组织“心连心”艺术团下乡,在江西革命老区遂川做首场慰问演出的那天,场面非常热闹。正值关牧村演唱《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落下了阵阵雨点,顿时场面开始骚动不安。歌声一停,赵忠祥快步走到台前,对乡亲们说:“关牧村的动情歌声,把她自己的眼睛唱湿润了,也把老区人民的眼睛唱湿润了,连老天爷的眼睛也唱湿润了。乡亲们,我们演员都商量好了,如果雨下大了,只要大家不走,我们演员就绝不会走。”赵忠祥的话让现场的观众为之动容,他们用热情的掌声向全体工作人员致意,慰问演出在感人的气氛中继续进行。

天有不测风云。此时此刻,最重要的是让演出继续进行,把可能出现的对演出气氛的破坏降到最低。赵忠祥展现的非凡的沟通能力,把演员、观众的情绪和自然现象的变幻巧妙地融为一体,把一场突如其来的阵雨看作是老天爷被动情的歌声所感动,于是演出效果被升华了,一个偶然因素转化成为一个带有必然色彩的有利因素。同时,他所用的排比句带给人的听觉以强烈的刺激,出色的表达能力加强了传播效果。

具备理性与情感并重的能力

正确的事件报道应该成为主持人或事件和观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和渠道,它除了告知观众发生了什么,还要体现主持人对事件的正确看法,使观众在事件报道中,看到事件本身,看到自身意志与情感的体现。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要求报道者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在观众与事件中的人物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让观众从中找到情感共鸣。

以发生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时主持人的表现为例。

2008年5月12日,在中国的四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立即中断原先的播出安排,转变成全天24小时直播方式。CCTV在报道灾区现场时,记者鄂文松讲述一所学校的孩子遇难情形,泣不成声;海霞在播报震区灾情时,泪水盈盈;赵普在介绍前方近况时,强忍悲痛,声音哽咽。四川电视台的主持人宁远在介绍灾情时语音低沉,悲恸不已;亲历现场的记者张倩在讲述见闻时,泪如雨下。还有央视的康辉、文静、张泉灵、张羽等在播报新闻时都情感鲜明,与平时的镇定、冷静大不相同。即使是老牌主持人敬一丹、白岩松等也声音哽咽,眼圈发红。这么多主持人在荧屏上反常态的表现,是中国电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观众对新闻主持人有了新的认识,新闻研究者和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对此也引起了更多的思考,即新闻主持人能不能像娱乐节目主持人那样流露自己的情感。

从理论上而言,新闻工作者应置身事实之外,冷静地、客观地报道事实本身。其理由很简单,因为新闻是客观地陈述事实,而不是推介记者或媒体的观点;记者和编辑在从事新闻活动时不是自由表达个人观点和立场的普通公民,而是从属于大众媒介的媒体职业工作者。认知产生情绪,情绪体现在报道情感中,有情感因素的报道能够使观众产生感动,激发起观赏情绪。新闻主持人不可能没有情绪和个人情感,这并不是说他可以无所顾忌地任凭情感流淌,更不是说他能恣情放纵。中国传媒大学的叶子教授在《现代电视新闻学》一书中说:“好的新闻报道,在传播过程中,情绪情感的作用大致是沿着以下轨道进行的:事实——记者感知——创作激情——报道情感——观众情感——观众观赏情绪——社会效果。”我们从新闻主持人的角度可以对这句话作两层理解,一是说新闻主持人需要有“报道情感”,二是说新闻主持人的情感流露要有分寸,需要控制,必须充分注意到“观众情感”和“社会效果”。因此,主持人情感流露是必要的,但应该学会情感的掌控与把握。

电视新闻播音是形象化的信息传播过程,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是它的传播优势,充分发挥各种电视手段,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艺术元素,利用新闻主持人的人格魅力和情感营造、创设情绪感染力,以强化新闻的信息与内涵,已成为新闻播音的重要表现手段。新闻主播不仅要有独特的内涵,同时要有丰富、微妙、多样、多面、理性的情感魅力。

(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

参考书目:

1.蔡长虹著:主持人的个性化语言,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陈 振,杨 浩著: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2003。

3.李 丰,宋丽萍著: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2003。

4.叶子著:现代电视新闻学,2005。

5.王 群,曹可凡著:节目主持语言智略,2008。

6.陈思聪:国外名主持的三大特质:德商 智商 志商,2009。

上一篇:地方电视台发展的脱困之道 下一篇:从影片《超脱》中看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