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指环王》的“魔戒”看个人选择和道德伦理的角力博弈

时间:2022-06-19 12:50:03

从《指环王》的“魔戒”看个人选择和道德伦理的角力博弈

电影《指环王》(Tolkien,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New York: Delray/ Ballantine Books,2001.)是根据托尔金小说《魔戒》改编而成的。托尔金是全世界最老牌的牛津大学的古英语教授,作品蕴含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含量。文学传统中,经常出现一种“宝物”类叙事,即人类所有的个体都希望祈求能够得到的宝物或圣物,因为它与神圣和信仰相关联,具有神奇力量。《指环王》中的“宝物”就是一枚金戒指。不过它被赋予负面邪恶的力量,所以又叫“魔戒”。与那些常见的宝物主题一样,谁拥有了它,谁就拥有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同时伴随着贪婪、占有欲。于是魔戒本身及其对它的争夺,便会带给人间流血屠杀、种族灭绝等灾难。只有把这个魔戒从人类社会中销毁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才能够重新实现。《指环王》套用了一个很常见的文学主题,它的思想魅力就源于它的寓言式叙事魅力和各种人物在面对至尊之戒时不同反应之间形成的互文张力。

一、魔戒的堕落者:格伦姆

中土的第二纪,精灵的宝石工匠们在塞利布灵博的带领下,和萨隆合作铸造了许多戒指,这些戒指中最重要的一枚在古诗,即魔戒上铭文的出典中有如此记载:三大戒指归属天下精灵诸君,七大戒指归于石厅矮人列王,九枚戒指分属阳寿可数人类众王,还有一枚属于魔都的黑暗之王。“一枚戒指统帅众戒。”至尊之戒会为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力量。

意志强大者比如阿拉贡,就能拥有控制他人意念行动的能力。而意志薄弱者,比如格伦姆就只会把戒指用作隐身和逃避的工具。格伦姆,可怜悲惨,丧家无友,却一直贪恋着他“宝贝”戒指。说格伦姆是小说中拥有戒指时间最长的生物,而他也是被自己的贪欲摧垮得最为彻底的一个。对托尔金来讲,每个人物最为关键的一刻是他们受到戒指的诱惑之时。正是那一刻的选择预定了人物的命运。格伦姆做出选择的那一刻要远溯到《指环王》故事开始之前,甚至远在《霍比特人》故事开始之前,甘道夫讲述了那个故事—史密格如何杀了朋友迪亚格尔抢到戒指。就在魔都周围的荒蛮之地,我们看到了格伦姆因对戒指的贪欲而精神分裂。他不停地自言自语,他的灵魂分裂为二:一半是史密格,在戒指闯人之前的那个霍比特人;另一半是格伦姆,一个一心只想夺回宝物的怪物。格伦姆和弗罗多合作的唯一原因是,他的两半(山姆叫作“臭贼和臭鬼”)达成了停战协定:“哪个都不想让他们的敌人得到戒指。”(Tolkien, The Two Towers,New York: Delray/ Ballantine Books,2001, p.274)弗罗多也意识到了戒指念头在格伦姆身上的巨大威力。于是一开始他让格伦姆向戒指起誓,保证他会做个忠实的向导,(TT, p.250)但不久,在快到魔都的黑暗之门时,格伦姆只要一想到弗罗多要毁了他的宝贝,就悲伤难扼:“求您别把宝贝带到他(萨隆)那去!……拿着它,我尊敬的主人,对史密格好点。千万别让他拿到了。要不咱们回去吧,去好地方,把它还给可怜的史密格吧……史密格会好好地保管它的;史密格会做好多好多的好事的,特别是为善良的霍比特人。”(TT, p.273) 格伦姆的感情爆发使得弗罗多触到了问题的核心,他向格伦姆描述了他面临的丢失自己灵魂的危险。格伦姆向他的宝贝发过了誓。但戒指不只有助他信守承诺,也会想方设法诱他自己违反诺言。格伦姆是因对戒指力量的无边贪念以致灵魂沦丧、生活意义消解的最典型的例子。

二、魔戒的受害者:博罗米尔

不仅格伦姆,就连善良有坚定意志的人也会因力量的诱惑而堕落。托尔金笔下的博罗米尔高贵勇毅、充满活力,却对毁掉至尊之戒的计划迷惑不解。在埃尔隆德召开的会议上,他质问到会的各位为什么就不能想想戒指“已经在我们的掌握之中,在紧要关头时就能为我们服务……有了它,自由人民的自由的国王们就一定能打败敌人……把戒指用作武器吧……戴上它去胜利吧!”(FR, p. 300) 博罗米尔是出于善良的目的而想利用戒指。在他看来,为了满足中土自由人民打败邪魔萨隆的愿望而用戒指根本没什么错。但博罗米尔的想法遭到了埃尔隆德和其他人的反对,埃尔隆德以柏拉图《理想国》中论辩式的口吻说道:“我们决不能用至尊之戒……它完全是邪恶的使灵魂堕落。”(FR, p.300)

表面上博罗米尔被劝服了,护戒队伍一路南行,他也没再提要用戒指的事。但慢慢地,博罗米尔被利用魔戒拯救岗铎的诱惑征服了。他悄悄尾随弗罗多来到阿门·汗附近的森林,力劝弗罗多把戒指带去岗铎。然而,他自己的话出卖了自己,他把自己当成一个伟大的战士,手戴戒指,所有对抗魔都的军队都统归他的摩下。他开始时说戒指可以拯救他的人民,但很快弗罗多就明白了,有一些更自私的动机在作祟。“真不幸它落人了你手中。”博罗米尔说道,“它本可能是我的。它应该是我的。给我!”(FR, p.449)弗罗多只好戴上戒指隐身逃走。最后博罗米尔还是表现出了他的英雄气概,为救梅里和皮平他奋力作战,伤重弥留之际,他向阿拉贡坦白了一切。戒指的影响是暂时的,不过也可能仅仅是因为博罗米尔和戒指接触不多而已。博罗米尔无法抵御能像神一样随心所欲的诱惑。对戒指力量的欲念让他灵魂堕落,让他竟然诬称弗罗多是黑暗魔君的可恶同伙。这里的道德训诫是显而易见的:哪怕是勇毅刚强,操尚弥高的人在魔戒面前也难免不能自拔。

三、魔戒的征服者:格兰德丽尔

那么究竟谁能避免这种堕落呢?在博罗米尔死前,托尔金描写了水泽精灵女王格兰德丽尔受到戒指诱惑的场面。格兰德丽尔是中土世界法力最强的精灵之一,而弗罗多主动要把戒指献给她。弗罗多的这一动机颇为复杂:他畏蕙却步,对是否能完成使命疑虑重重,他也意识到了毁灭至尊之戒意味着精灵将从中土世界隐退。也许,格兰德丽尔接受了戒指,魔都的邪恶就能被打败,中土的精灵就能得到拯救。“格兰女王,您是这么英明无惧,这么美丽无私。”弗罗多说道,“如果您要,我就把至尊之戒给您。它对我来讲实在是太沉重了。”

格兰德丽尔仰天大笑,因为弗罗多摆在她面前的是几乎无法抵抗的诱惑,同时这也是对她的无力的嘲弄:如果真想要,她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从弗罗多那里夺来。但强夺是邪恶的行事方式,如果真得这么做了就说明魔戒已然让她的灵魂堕落了。“我心里的确很想要你献给我的东西,这我不否认。”她告诉弗罗多。如果戒指落在她手里她该怎么办这个问题,她已经深思熟虑了好多年。“这枚很久以前就铸造出来的戒指仍然可以为非作歹。假如我用抢夺或恐吓的方法从我的小客人手里得到它,岂不是给萨隆德宝贝增光添彩么?”

现在,她没必要力夺了,弗罗多自愿要献给她。于是,格兰德丽尔继续说道:“你主动把戒指给我!因为你,一位女王将代替昔日的魔君。但我不会是黑暗邪恶的,我将美丽与威仪同在,就如同是清晨和暗夜!我将美净如海如日,如山顶皑皑的积雪!我也将和风暴电闪一样令人畏惧!比大地之基更强大。所有人都会爱戴我,也惧怕我。”(FR, p. 410) 说到此,格兰德丽尔展起双臂,从她戴的精灵戒指射出一道耀眼的光。“她站在弗罗多面前,无比高大,无比美丽,让人畏惧而又心生崇敬。”(FR, p.410)在此,弗罗多。同样我们读者也看到了如果格兰德丽尔接受了戒指,她会是什么样子。一个美丽并强大的精灵,人人爱之而又惧之。但格兰德丽尔还是拒绝了至尊之戒,通过了弗罗多无意间给她设下的考验。

随后,她的双臂慢慢落下……变回了原来的模样:一个身形修长的精灵女人,一袭白衣,柔柔的温文尔雅的声音略带忧伤。“我通过了考验,”她说:“我该退隐了,我将回西方去,我还是我,永远的格兰德丽尔。” 格兰德丽尔坚守了她的原则,坚持了做人的完整性,她还是她自己“永远的格兰德丽尔”。尽管格兰德丽尔知道,拒绝了戒指之力她就无法阻止精灵从中土世界的淡出了,但她拒绝为无边的力而降格自己的灵魂。通过她,托尔金告诉我们,强大和贤德的人有可能拒绝无限力量的诱惑,博罗米尔和格兰德丽尔代表了个人选择和道德关系问题的两种不同回答。和格伦姆不同,在这两个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选择真正发生的时刻。虽然他们两人的回应相殊,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实际上都没有戴上过魔戒。那么戴上过、使用过戒指的人弗罗多和山姆又会怎样呢?他们的行为是否有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力、堕落和道德之间的关系。

四、魔戒的挣扎者:弗罗多

弗罗多,戒指的持有人,《指环王》的核心人物和大英雄。在三部曲中,他保管戒指的时间比任何人都要长,他也是使用戒指次数最多的人。他是否因此堕落了呢?在某种程度上讲,的确如此。越临近魔都,弗罗多使用戒指时内心斗争得就越厉害,他最终还是为戒指的力量俘获了。尽管在他们旅途之初遇到黑骑士时,弗罗多就受诱惑想要戴上戒指。但他第一次真正戴上戒指是在旁博迪尔家。他的动机比较天真:旁博迪尔对“又珍贵又重要”的戒指如此举重若轻,毫不在乎,让他有点不快,怕旁博迪尔在施法术时调了包,于是他是想检查一下戒指还是不是他的那枚(FR, p. 151)。很明显,弗罗多的感情很复杂。托尔金两次描写了弗罗多戴上戒指时的兴奋。他第一次戴上戒指,看到梅里惊讶的样子时,“莫名地暗暗自得。”随后,当旁博迪尔叫他别再胡闹时,“他开怀大笑(假装开心),拿下戒指,重新坐了下来。”(FR, p. 151)托尔金并没有解释为什么弗罗多不是毫无顾虑地开心和满足。是因为戒指之力是邪恶的吗?有道德的人都知道使用戒指是不对的,所以戴上时力量、满足和罪恶感就在心里激烈斗争起来。因此可以说这时的弗罗多已经受了戒指的影响。

在《护戒使者》的开头部分,弗罗多又有两次戴上戒指,一次是在柏里的客栈意外戴上,再一次是在天顶山遭遇黑骑士时。在柏特伯的客栈,弗罗多边唱着歌,下意识地戴上了戒指。我们只能责备他不小心,但这种不小心却很可能是戒指的力量使然。后一次在天顶山上,至尊之戒回应了其它戒指的召唤。当黑骑士向着阿拉贡和霍比特人来时,弗罗多的“恐惧被一阵强烈突然的戴上戒指的冲动吞没了”。尽管这种感觉先前困在经过古墓时就曾有过,但这一次完全不同:“他想屈服了。不想逃走,不管是好是坏他不想做任何事:他只觉得他必须戴上戒指。”他放弃了挣扎,因为“抵抗几乎是不可能的”。(FR, p.221)带着曾经分给九个人类国王戒指的戒灵,联合起来用意念迫使他戴上戒指—和在柏里的意外不同—他根本没得选择,这是其他戴戒人对他精神压迫力量的结果。

弗罗多再一次戴上戒指却是他自己选择的:他想躲开博罗米尔和其他护戒者,他逃到了阿门·汗的顶峰,在戒指之力的帮助下坐上了古代国王的石质王座,环视足下的土地。这一刻危机四伏,萨隆感觉到了有人戴着戒指,并开始用魔眼搜寻他。而此时弗罗多满是恐惧,内心斗争着:他拒斥魔眼,他对自己大声呵斥道“决不”,但他说的好像又是“我向着你来了。”“他分辨不清。”紧接着,另一个声音催促他摘下戒指。两种声音在他体内争斗,翻滚,折磨着他,一度势均力敌,“突然间他恢复了知觉。既不是魔眼,也不是另一个声音,现在可以由他自己作出选择,他当机立断地摘下戒指。”(FR, p.451)

和格兰德丽尔面临考验一样,弗罗多也找到了自己心里对抗戒指的力量。当他又变回自己的时候,他超越了戒指之力。但是他戴戒指的行动却已经开始变成一个自觉的行动,为的是躲开危险,探知究竟。于是戒指对他的影响也开始越来越大,他渐渐地开始利用戒指的力量,而非仅仅持有戒指了。然而最终弗罗多也被戒指之力击垮了。在通往魔都的长途上,我们看到,是至尊之戒给他施加了越来越大的身体和精神压力。离魔都越近,他的意志越难以控制戒指,每向前再迈一步也就变得更加困难。结果到达末日山脉时,他已经无力再完成他的使命了。山姆目睹了一切:弗罗多站在熔火之前,大声喊道:“我来了……但我现在不想再那么做了。我不干了,至尊之戒属于我。”说完,他戴上戒指消失了。(RK, p. 239)最后还是靠了格伦姆阴差阳错毁了戒指,拯救了弗罗多。

五、魔戒的胜利者:山姆

当弗罗多一点一点地被戒指的诱惑吞噬时,同伴山姆却克服了戒指之力。在《双塔》的结尾处,他以为弗罗多死了,于是带上戒指决心继续前进。但当他发现弗罗多没死而是被魔兵捉去时,他为救他主人放弃了任务。“埃尔隆德和所有智慧伟大的国王们一定会理解我的。他们的计划错了。我成不了他们的带戒人。我不能没有弗罗多老爷。”(TT,p. 390)山姆忠实自己,他的核心使命是保护弗罗多。

尽管山姆没能成功尾随魔兵进入西里昂格之塔,孤零零地站在通往魔都的险峻山路上,他遇到了最严峻的道德抉择。虽然他并没有戴上戒指,但他能感觉到戒指的力量,因为“戒指离远古时铸造它的熔炉越近,它的力量就越大,变得愈加凶猛。” (RK, p. 185) 这时山姆觉得自己“在膨胀,好像包裹在自己巨大扭曲的阴影中,魔都森然的高墙上透出不祥的凶兆。”戒指在诱惑他,“啮食着他的毅力和理智,”他看见自己变得“英明神武,成了这个时代的英雄,手持耀眼夺目的宝剑,阔步走过黑暗之地,征讨魔都的军队齐集他的摩下。” “接着乌云翻滚而去,阳光重新普照大地。在他的统治下,高格罗斯之谷变成了美丽的花园,到处是鲜花绿树,枝头果实累累。只要他戴上戒指,这一切就有可能实现。(RK, p. 186)

但山姆面对考验镇静自若,他明白能征讨魔君的决不是他。托尔金解释道,有两点原因使山姆能幸免戒指的诱惑:他对弗罗多的爱以及他的自知之明。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对主人的爱戴,同时也是出于他“未曾泯灭的霍比特人天性。”他知道自己无法担起如此重任。“他该得的,也是他唯一需要的不过是做个自由的园丁,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小花园,绝不是要一个无边无际的大庭院。他只靠自己的双手,不会差使别人。”(RK, p. 186) 在山姆内心深处,他很清楚自己是谁。就像格兰德丽尔知道要固守本性,他也知道他自己不过是霞尔国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园丁。通过山姆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善良坚韧的人只要固守本性,就可以抵御无限力量的诱惑的。

结语

托尔金向我们展示了堕落之力是如何在戴戒者身上一步步变强的,就算英雄弗罗多也臣服其下。开始时他只不过是天真地偶尔借用了戒指之力,最终却在深思熟虑之下决定戴上戒指,直到最后决定要将之据为己有。正如柏拉图所说,戒指引起的堕落的显著标志就是灵魂、心智或者人格的沦丧。要拒绝戒指就得作回自己,一个没有任何超能力的普普通通的自己。所有接触过戒指的人都在企图变得更加强大的欲念中迷失了自我(至少也是暂时的)。所有与戒指相遇的人都有机会做出选择,所有人都受到了诱惑,其中一些在其内心找到了拒绝诱惑的力量。在《理想国》的结尾部分,柏拉图回到了“选择”这个概念。他称对个人最本质性格的选择是“人面临的最大危险”,人在此时必须“以他的灼灼双眼紧紧盯住自己灵魂的本性。”(Plato,Republic,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Inc., 2004,p.618.)托尔金小说中的人物也正是固守了自己灵魂的本性才抵御了戒指的诱惑。格兰德丽尔、旁博迪尔和山姆,这些最坚定拒绝戒指和无限力量诱惑的人物,他们的力量悉来自其自知之明,他们明白自己的界限在哪。柏拉图问道:“为什么要讲道德?”托尔金答曰:“成为你自己。”,即告诫读者不是误入歧途贪图神奇的戒指,而是选择一种契合我自己能力的人生。

[本文系2013年北京理工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项目(研究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一篇: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广播主持人的应对 下一篇:电视技术发展的几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