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用波立维与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30 12:01:49

急性心肌梗死根据是否伴有st段抬高分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nstemi发病的主要机制是在斑块损伤的基础上诱发急性血栓形成,如血栓为非闭塞性,或虽为闭塞性,但其远端已有侧支循环形成,多造成nstemi。nstemi与stemi在住院病死率和远期预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后者在临床上更为常见,其危险程度和预后变异很大[1]。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联用波立维和低分子肝素钠治疗nste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11月在我院住院85例符合who推荐的冠心病命名及诊断标准的nstemi的患者,男性58例,女性27例,年龄48~82(64.16±10.02)岁,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性别、年龄、体重、血糖、血压和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排除标准 有血小板明显减低或明显出血倾向者;近期有活动性溃疡及手术史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对波立维过敏者;有恶性肿瘤者;妊娠及哺乳者;有心肌梗死病史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常规治疗: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阻滞剂及调酯等治疗。治疗组另给予波立维(诺菲安万特制药生产)首剂量150mg,以后每日口服75mg,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钠5000u(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皮下注射,2次/d,7d。对照组给予波立维首剂量150mg,以后每日口服75mg,疗程30d。治疗期间两组均监测胸痛症状改善情况,心电图st-t及t波、心肌酶、血常规、凝血4项、肝肾功能及皮肤黏膜、内脏出血情况。

1.4 疗效判定 显效:心绞痛、胸闷消失,2周内仍有心绞痛、胸闷发作,但频率减少>2/3,st段恢复>50%,t波双向或变浅。无效:心绞痛、胸闷稍缓解或未缓解,仍有反复发作,st段位恢复甚至加重或进展为心肌梗死,出现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2 结果

经30d治疗后,治疗组显效19例(44%),有效21例(49%),无效3例(7%),无一例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无死亡,总有效率93%。对照组显效12例(29%),有效18例(43%),无效12例(29%),3例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死亡1例,总有效率7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nstemi主要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和血管收缩等多因素作用导致相关冠状动脉不完全闭塞,若处理不当,极易发展为完全闭塞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低分子肝素钠是从普通肝素中衍生出来的片段,为凝血酶抑制剂,抗xa活性强,抗凝血酶a作用弱,与血浆蛋白和内皮细胞结合减小,半衰期长,对和血小板结合的xa亦有抑制作用,同时能促使侧支循环的形成和具有轻度的扩血管作用。低分子肝素钠与普通肝素相比,抗凝效果增加而副作用较少[2]。

波立维是一种新的抗血小板聚集药,是二磷酸腺苷(adp)受体阻滞剂,可以非竞争选择性地与血小板表面adp受体结合,使与adp受体耦连的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的纤维蛋白原结合位点不能暴露,纤维蛋白原无法与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相互聚集[3]。相对阿司匹林而言,波立维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更全面、更强;同时波立维可显著降低炎症因子,改善内皮功能,促使斑块稳定。波立维一次口服2h后即可出现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连续给药3~7d,抑制血小板聚集达稳定程度。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无一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明显出血倾向。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钠加波立维治疗nstemi,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安全可靠,有较高的效价比,尤其适用于无急诊介入治疗条件的基层医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王丽萍.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4,2:522-523.

[2]高连英,牛晓波,王玉芬.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0例.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4,2:530-531.

[3]廖业敏,程芝俏.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联用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7,5:3.

上一篇:、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各院校分数线 下一篇:CD4+调节性T细胞的表面分子标记物和作用机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