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时间:2022-08-30 08:46:05

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十分重视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培养,下面就在中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品质,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达到某种目的的内部动力。在教学中可采取以下方法激发动机:

1.进行目的教育

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到学习本章节的具体目的、任务和要求,以及这部分在实践中的具体意义和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只有他知道了学习的具体意义,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推动他去积极主动地学习。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在讲课教学内容前,可提出与本课有关的若干问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学习兴趣

1.变换教学形式,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用新颖、有趣、逻辑性强的内容进行讲解,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一堂课中多种讲授方法的交叉使用可防止刻板单调的教学形式。譬如:用读一读、辨一辨讲概念,用自学或发现法处理教材上易懂的内容,用讲讲练练的办法上习题课或复习课,用师生的双边谈话来处理选讲内容。

2.设置悬念,培养兴趣

正确设置悬念,可触发学习激情,引起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还能达到增强记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效果。例如在课头设置悬念,能尽快地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其产生非知不可的感觉。

3.因材施教,保护兴趣

教师如果按学生的不同程度安排学习内容,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享受到成功的欢乐,那么即使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不高,由于数学本身的吸引力,他们也会逐步产生兴趣,因材施教是引起和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措施。所以,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教师在教学时,除传授知识外,还必须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引导学生克服学生上的依赖思想

学生要想真正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就必须对教师讲授的知识进行一番自己思考、自己发现、自己获得的重新加工过程。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教育学生把握课前、课上和课后的三个环节,课前预习、课后及时消化,坚决克服学习上依赖别人的消极思想。

2.指导学生勤于思考

知识是外在的东西,只有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才能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不思考就无所得。要让学生不仅关心问题的结论,而且要注意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养成多方位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3.要善于产生疑问,提出问题

学生能否产生疑问,提出问题,是判断学生是否积极思考的标志之一。教师要引导和培养学生“善于存疑”,要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作者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外国语学校)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的关系 下一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