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绿道规划设计探析

时间:2022-08-30 08:44:31

南宁市绿道规划设计探析

[摘要]:随着绿道建设的大力推进,国内对于绿道理论以及实践研究也迈入全新的时代。所以,本文针对南宁市绿道规划设计进行探讨,并详细阐述绿道游径系统规划要点,以便更好地开展南宁市绿道规划设计实践工作。

[关键词]:南宁市;绿道;规划;设计

[引言]:由于城市化建设步伐越来越快,人们的生存空间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也使得生活环境面临威胁,所以人们在不断的追求优良的“人居环境”。绿道建设,能够提供生态链接空间,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还有利于休闲游憩的空间营造,帮助城市缓解热岛效应,改善市民的居住生活环境。因此,建设绿道能够较好地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1、城市绿道概念界定

1.1绿道

绿道是对各种类型开敞线型空间的总称,对于绿量有一定的要求。平时,我们生活之中所接触的公园路、园林景观路等都可以称为绿道,其所涉及到的范围相对广泛,从滨水带到郊野的小溪边的林荫道等,都可以作为绿道[1]。

1.2城市绿道

城市绿道指的是城市之中的绿道,是将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作为节点,以城市道路、市政走廊等作为线性要素依托,从而建立出具有良好景观资源的开敞空间。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是将城市之中分布零散、破碎的绿色空间相互串联,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能够避免机动车干扰的慢行城市系统。城市绿道拥有保护城市各类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自然生态等功能。

2、南宁市绿道规划设计方法

2.1重视突出文化特色,注重生态恢复

南宁市针对城镇化建设带来的文化缺失,在绿道规划中提出,需要充分挖掘当地的人文特色,能够尊重地方风俗习惯与民族景观特色,不破坏历史文化与遗迹,这样才能够展现地方风情。南宁市则要充分结合现有的地形、水系以及植被等资源,尽量让绿道在规划区域之中均衡的分布,这样就可以为保护生态环境,修复生物物种等提供条件。针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的人群需求,南宁市打造出多功能的节点和绿道,通过划分绿道类型以及后期管理方式之上的差异,就可以将各种绿道应有的价值完全体现出来。

2.2形成稳定的网络体系,保障游人安全

连通规划区域的绿色廊道能构成相对稳定的网络体系,也有利于抗扰动能力的提高。优选绿道路径和节点,强调历史、自然以及人文节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沟通。在南宁市之中,绿道交通是以步行、观光车、自行车等慢行的交通为主体,同时做好照明系统、标识系统以及应急救援系统等完善,确保游人本身的安全性。

合理考虑各种要素及原则:南宁市在绿道选线的时候,主要包含了地理气候、自然生态、经济发展等各种产生制约的因素,并且做好开发模式与建设量的合理开发,这样就能满足高质量的目标要求。在规划中,应该考虑到政策要素、生态环境、地方医院以及城镇布局等因素,做好各方需求的相互协调,进而综合确定规划方案,制定阶段性的、总体性的发展目标。统一规划思想以及工作的方法,能够坚定规划原则,确保各类绿道和配套设施都能够得到合理的规划,进而形成系统完善的、衔接良好的网络系统[2]。

3、南宁市绿道游径系统规划

3.1基本的建设要求

绿道游径的设置:绿道游径包含了步行道、自行车道以及囊括了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的综合体。对于城市的绿道游径,首先考虑步行道建设,对于郊野型和滨水型,可以考虑综合慢行道。绿道游径应该在现有何地、道路防护绿带等充分利用的基础上,避免大填大挖,确保经济合理与技术可行。绿道游径不得经过存在不良地质的危险地段。

绿道游径的改建:在改建绿道游径的时候,应该确保现有绿化植被的保留,因地制宜的按照路侧绿地的绿化分布情况或者是乔木的位置来进行游径路线的灵活调整,确保施工的破坏度能够最小化。同时,在改建绿道之后,还应该恢复受到破坏的场地以及绿化植被。绿道游径需要同轨道交通站点以及交通网络保持相互的联系,增强其可达性。当绿道需要跨过河流、铁路、山体等障碍物的时候,可以利用人行天桥、轮渡、路面画线等方式来确保连通。绿道游径一般都不能直接接入城市道路和公路。绿道游径可以发挥联通的作用,接入城市道路、隧道以及桥梁的非机动车道,并且需要严格按照交通安全法内的相互规定,其长度不得超过3km。另外,与机动车道需要设置安全隔离的设施,并且在前方的机动车道还需要设置好警示标志以及减速带。

满足铺装要求,合理设计滨水型绿道:绿道游径路面铺装需要满足使用强度的要求,再配合上渗水性强、环保生态的本地自然材料作为其基础。滨水型绿道游径,应该远离机动车道,尽量靠近水边,这样能够符合观水和亲水的要求,同时还需要注意设置防护设施与警示标志[3]。

3.2绿道游径设计标准

3.2.1按照不同类型的使用功能以及经过的空间条件,就可以对绿道游径的宽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南宁市而言,其绿道游径最小的宽度标准见表1所示。

3.2.2南市在选择绿道游径铺装材料的时候,尽量以功能和类型作为基础,在满足使用强度的基础上,采用环保生态的自然材料作为其路面。尽量让选择的材料同周边环境之间相互的协调,并且还能够代表南宁市的文化特征以及本地特色要求。

3.2.3对于南宁市都市型的步行道,可以考虑铺设透水材料,对于郊野和滨水,则考虑软性铺装材料,具体如木料路、颗粒石路等。对于透水性材料的铺装,具体见图1所示。

3.2.4自行车道应该考虑红色的基调,能够选择红色透水行沥青。当然,在选择材料方面,需要根据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材料,具体见图2所示。

3.2.5设计慢行道的坡度,需要与现有自然条件下的纵坡和横坡相互的匹配。针对不同的慢行道,坡度设计范围具体见表2所示。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绿道能够满足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的要求,为城镇居民提供绿荫和休憩的场所,这样就能确保身心健康,并且降低卫生成本的消耗,为对具有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展示提供良好的介质。而这就要求我们基于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发展的观点来思考问题,并且将问题解决。所以在规划并设计南宁市的绿道时应充分尊重地域文化,注重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总结出具有南宁市特色的规划设计方法,并且能够将其落实到建设以及后期的管理之中去,这样才能够形成自然和谐的文明绿道网络,最终满足南宁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胡军发.城市绿道规划设计研究――以重庆为例[J].低碳世界,2016(13):128-129.

[2]张亚琼,周晨.绿道规划设计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16(05):122-124+128.

[3]丁金华,马程林,胡中慧,韩雨薇.基于生态功能保护的苏州城市绿道规划设计[J].生态经济,2017(02):190-194.

[4]彭瑗.绿道规划设计思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5(03):117-121.

上一篇:百联是一个跳板 阿里正在瞄准北京市场 下一篇:百货公司优化供应链的几条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