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护生交流恐惧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08-30 08:31:32

高校护生交流恐惧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高校护生在交流情景中表现出的交流恐惧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对314名在校护生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性别、年级、来源、是否独生子女等作为单独因素对高校护生的交流恐惧没有明显影响(P>0.05),文理生与家庭经济状况对高校护生的交流恐惧状况在某些维度上有较为显著的影响(P

【关键词】 心理健康;交流恐惧;交流恐惧自陈量表;高校护生;影响因素

Investigation on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Nursing and Analysis of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Shi Qiong, Fan Jialu.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2,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 (CA) of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nursing. Methods 314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nursing were tested by Personal Report of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PRCA-24). Results The gender, grade, origin and being or not the only child in his family didn't influence the CA of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nursing as a single factor(P>0.05). The economic status of family and the major of social or scientific subject were two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tudents' CA (P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 PRCA-24; University nursing students; Influential factors

交流恐惧(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CA)的概念是1976年由美国著名学者吉母斯・麦可克瑞斯肯(James McCroskey)提出的[1],他将其定义为“一种对与真实的或想象的他人交流时产生的个人恐惧或焦虑”[2]。护理专业学生在医学院校是一个以女生为主的特殊群体,为了解这一群体人际交往状况,本研究采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3]对高校护生进行调查,以期探讨导致高校护生与人交流时表现出交流恐惧的相关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护理专业本科生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学生(四年级学生已步入临床实习,未选取)作为被试对象。发放问卷330份,回收问卷319份,其中有效问卷314份,回收率96.7%,有效回收率98.4%。男生21人,女生293人,平均年龄21岁;文科生157人,理科生157人(安徽医科大学护理专业文、理生兼招);一年级111人,二年级115人,三年级88人。

1.2 方法 实验者首先与护理学院的辅导员取得联系,对他们说明测试的目的、测试方法和注意事项,利用课间时间集体施测,并给予现场指导。除了四年级护理本科生和个别缺勤者,护理学院其他本科生均做了此项测试。所使用的问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含4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各有6个条目,分别用于测量在小组讨论时、两人交谈、参加会议以及当众演讲不同场合下的交流恐惧程度。量表采用了李克特5分表评分,得分越高,表示交流恐惧程度越高。PRCA-24在测量人际交往方面显现出较高的信度及效度[3](总量表的α>0.90;分量表的α>0.75)。第二部分为“基本资料栏”,要求被试填写自己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年级、来源(城镇/农村)、文理生(文/理)、是否独生子女 (是/否)、成长环境(单亲/双亲)和家庭经济状况(好/中/差)等。

1.3 数据分析 本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1.0处理。资料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Bonfferoni t检和效应检验。

2 结 果

2.1 高校护生在PRCA-24上的得分情况特点 如表1所示,314名被试在PRCA-24上的总量表分均值为67.18,标准差为10.71;与美国大学生常模相比,高校护生在小组、会议、两人及总分项上都高于美国大学生,并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

2.2 影响高校护生交流恐惧的单因素分析 分别对性别、年级、来源、文理生、是否独生子女、成长环境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具有显著差异,结果见表2和表3。

如表3所示,经过F检验,不同家庭经济情况的高校护生在小组、会议、两人3个分量表及总得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公众分量表上的得分存在差异。进一步用Bonfferoni t检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公众分量表上家庭经济条件好的护生和家庭经济条件中等或差的护生分别存在着差异。

2.3 影响高校护生交流恐惧的双因素分析 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年级、来源和是否独生子女以及成长环境作为单独的因素对高校护生的交流恐惧没有构成严重的影响,但可能存在两两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故进行双因素分析,具有显著交互作用,结果见表4。

3 讨 论

本研究以314名高校护生为被试,发现PRCA-24的总量表分均值高于美国大学生常模,并有显著性差异(P

文科学生4个分量表上得分普遍低于理科学生,并在小组和公众分量表上有显著差异(P

通过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对比,高校护生在小组、会议、两人3个分量表及总量表得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公众分量表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

此外,性别、年级、来源、是否独生子女和成长环境作为单独的因素对高校护生的交流恐惧没有构成严重的影响;虽然农村护生、非独生子女护生和单亲家庭的护生在总量表得分和某些分量表上得分分别高于城市护生、独生子女护生和双亲家庭护生,但均不存在显著性。通过交互作用的分析表明,年级*家庭经济、性别*家庭经济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进一步对这些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效应检验发现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女护生和家庭经济贫困的三年级护生,往往容易成为高交流恐惧者,分类统计出上述两类人群高交流恐惧者的检出率分别是:23.07%、33.33%,高于样本总体检出率(17.50%)。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女生,生活条件相对恶劣,往往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而三年级护生中,女生所占比例最大,所以家庭经济条件差的三年级护生相对交流恐惧状况较为严重。

根据国外资料,男女生之间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在本研究中,男、女生在各个分量表和总量表得分上,女生略偏高于男生,但男女生之间并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可能与护理专业男、女结构比例有很大的关系。有研究表明,年级因素对交流恐惧有一定的影响,但本研究中,各年级之间交流恐惧水平相当,并都显著高于美国常模(P

4 参考文献

[1]McCroskey JC. The Effects of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 on Nonverbal Behavior.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1976,(24):39-44

[2]McCroskey JC. Validity of the PRCA as an index oral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 Communication Monographs, 1978,(45):192-203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2-235

[4]郭晓薇.大学生社交焦虑成因的研究.心理学探新,2000,(1):55-58

[5]谢刚,刘翔平.关于大学生羞怯表现及其原因的调查研究.社会心理学,1996,(2):13-17

[6]李英,刘爱书,张守臣.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焦虑的影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4):252-256

[7]沈永健,杜文东,王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6):618-620

(收稿时间:2007-06-22)

上一篇:大学新生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下一篇:大学贫困生主观幸福感与其影响因素关系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