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时间:2022-08-30 08:07:44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摘要:职业倦怠是指从业者在职业环境中,对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大、工作强度过高所做出的应激反应,并表现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教师是职业倦怠感的高发人群。幼儿教师教学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待遇又偏低再加上自我效能感差等因素,都会导致幼儿教师产生职业怠倦感。社会和相关部门应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应对幼儿教师的职业怠倦感,进而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师 职业倦怠 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040

1 问题的提出

当前幼儿园教师面临的工作任务较为繁重,他们除了要做好本职的教学工作外,还有许多繁杂的工作需要完成。幼儿作为不可控制的群体,总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状况,这些状况都需要幼儿教师认真细致地去处理。日复一日的繁杂工作使幼儿教师感觉到非常的疲惫不堪,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也随之而来。有职业倦怠感的幼儿教师通常会对孩子漠不关心,对教学活动提不起兴趣。这时,幼儿教师不能完全胜任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差,进而也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恶劣的影响。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和梁慧娟博士对北京市50所幼儿园的447名幼儿教师进行职业倦怠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不容乐观。在所调查的447位幼儿教师中,有2.9%的教师有严重的职业倦怠表现,59.5%的教师有比较明显的倦怠倾向,基本无倦怠的教师只占37.6%,处于严重倦怠状况的教师比例虽然较低,但59.5%的教师已有较明显的倦怠倾向。[1]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不仅对幼儿教师的职业成长有重要作用,更能保证幼儿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2 原因分析

2.1 客观原因

2.1.1 工作繁杂

幼儿教师从早上入园开始,一天的繁杂工作就开始了。幼儿教师除了做好教学工作,还必须做好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的管理工作,可以说,时时刻刻都在工作。通常下班时,幼儿教师已经筋疲力尽了。

2.1.2 待遇偏低

幼儿教师所获得的报酬与其繁重的工作状况及身心付出是极其不相符的。工作的任务如此繁重,所得到的报酬却是非常少的。据调查,幼儿教师的收入水平一般比小学教师低20%左右。城市幼儿教师的工资每月在500元-800元不等。农村幼儿教师的收入更低,一般每月只有200元-300元。[2]

2.1.3 自我发展机会少

幼儿园教师作为基层的教师队伍,受国家和社会关注较少。国家在幼儿教育中的资金投入是相当少的,相关的部门组织幼儿教师进行在职培训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这样幼儿教师在工作期间获得专业发展和自我提高的机会较少。虽然现在很多幼儿园开始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所涉及的范围还是相当少的。

2.1.4 价值失落

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不高。社会上很多人都不看重幼儿教师这个职业,觉得他们是“娃子头”。教师始终处于被动的不被实际尊重的地位,无法真正的施展自己的才华。

2.1.5 家长的态度

家长认同幼儿教师的工作重要性,会让幼儿教师产生强烈的职业归属感。然而,当前家长大多都认为幼儿教师就是一个哄孩子的职业,有时候甚至会表现出对幼儿教师的藐视。这时,幼儿教师的内心就会觉得非常的不满,这种不满也会加重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2.2 主观原因

2.2.1 职业兴趣淡漠

职业兴趣是一个人能够较好的完成自己工作的主要内在动力。幼儿教师作为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更是需要幼儿教师有着强烈的职业兴趣。然而大多数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工作却是兴趣微弱,甚至是没有兴趣的。在这种无兴趣的状态下,工作情趣和热情也是没有的。

2.2.2 自我效能感低

幼儿教师面对的工作十分繁杂,要做好这样的工作也是相当不容易的。在工作的过程中,大多数幼儿教师会显得力不从心,觉得自己无法胜任这样的工作。日复一日,幼儿教师就会感觉到自我效能感较差,自我效能感较低的教师认为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微乎其微,对自己的教育能力和对儿童的影响力信心不足,对儿童的期望也较消极,在工作中容易感到紧张、焦虑和烦恼,不能积极地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这成为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很重要的主观因素。[3]

2.2.3 长时间焦虑

幼儿教师工作比较繁多,杂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教学状况,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的情绪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中,必然会影响到幼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长年累月这样持续下去,幼儿教师必然会产生职业倦怠。

3 应对策略

3.1 合理安排幼儿教师的工作量

合理安排幼儿教师的工作量,逐步实现幼儿园班级“师幼比例”的合理化。幼儿园在安排幼儿教师的工作时,合理地分配教师工作。在保证幼儿教育活动高质量实施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减轻幼儿教师的工作量。

3.2 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

幼儿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人是有物质上的各种需要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不仅能够满足幼儿教师的物质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

3.3 为幼儿教师创造专业发展机会

幼儿教师在长时间工作之余,社会及幼儿园应该为他们创造一些可以继续深造和发展幼儿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机会。如职称的评定,科研等。

3.4 加强幼儿教师的心理保健工作

职业态度端正,专业态度适中的幼儿教师,工作压力也相对较低。幼儿教师保持一颗平常心,善于发现工作的乐趣和孩子的可爱之处,从自己的工作和孩子的成长中获得成就感。

3.5 幼儿教师要加强自我修养

教师需要学会自我反思,全面地认识自己。一个理智的教师尽量做到有自知之明,既不狂妄自大,也不过分自卑,从而改进自己的态度与行为,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兴趣及弱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注意扬长避短,克服不足。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4]

参考文献:

[1]梁慧娟,冯晓霞.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成因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4,(5).

[2]王玉美.浅析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4):56.

[3]翟媛媛,王福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调适策略[J].今日科苑,2009,(12).

[4]许新赞.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试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2).

作者简介:王婵,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 350007

上一篇:高职高专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项目化教学课程体... 下一篇:《金属腐蚀与防护》双语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