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策略

时间:2022-08-30 07:24:06

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策略

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关注评价对象发展变化过程的评价,既基于过去、重视现在,又着眼于未来,它要求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有其特殊性,每次活动产生的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但是评价的结果又往往得不到学生和家长的重视,甚至教师自己有时也会忽视。除了学习成绩的评价是刚性评价,由教师主导的综合评价和由学生主导的过程评价都是弹性评价,如何防止评价流于形式,如何保证评价的公正和透明,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一、起点能力评价

相对于其他课程,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差异更大,有的学生经常使用相关电子产品,有的却只在电视中见过,从未接触过。在学生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教师应给予每个人一个大致的评估,即起点能力评价。

起点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技能之前,原有的知识技能准备水平。研究表明,起点能力比起点智力对新的学习有更大的决定作用。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策略的最重要原则是学生必须达到规定教学目标的85%,才能进入下一步骤的学习,其目的就是确保学生在接受新知识前已具备适当的起点能力。因此开学第一次课让学生完成一个活动,活动的内容与高中课改后的高中新生水平要求相符,如给学生一部分教材电子稿(一般就选择《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一、二节),让学生自学后从中找到教师事先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并将问题与答案以Word小报的形式展示出来。在这个活动中,教师从旁观察,就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课堂纪律、动手能力、反应速度、理解能力、互助能力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当活动结束时,教师通过收集作品、批阅作品的过程,可以进一步对各个学生的操作技能、信息素养、自学能力、观察敏锐度、审美情趣有所了解。

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起点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使教师今后教学中的分层次教学和关注个别教学事半功倍。由于信息技术基础差不全是学生主观因素造成的,教师对做得不够好的学生,不要点名评价,在以后教学中给予关注,效果会更好;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表扬的基础上,教师应对其提出较高的作品要求。

二、强调每个学生发展和进步的评价

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教师应以“了解、掌握和熟练操作”程度为标准,评价学生个体的发展水平。

这个评价应基于基础评价,根据学生自身情况,有的能够自主的制作刊物、使用合适的工具完成作品,就可以评价为“优”;有的能在网上找到资料,虽然不熟练,速度也很慢,但相对于其自身来说,也可给个“优”。只要他有所进步,就值得表扬,不求最好,只求更好,这样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反之,如若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统一标准,显然会打击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三、具有诊断功能和促进功能的评价

新课程中的过程性评价是把评价重心从结果和答案转向学生求知、探究与努力的过程,强调评价给多次机会,重视学生在过程中的转变,注意发现学习方法上的不足,在形成终结性评价之前,评价主体会对评价对象指导帮助,并给以再次改正、修正的机会。

学生在评价过程之中,得到的是建议、目标和动力,对学生而言,这种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不是一个分数,它表达的是学生的个性特长与实践能力;不是一个结论,它描述了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不是为了比较,它指明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方向。

四、学习习惯和品行评价

新课程中,要求全面公正地看待学生、多元的评价学生。信息技术教师平时和学生接触的机会比较少,往往会忽略对学生习惯、品行的评价,而有的信息技术教师甚至认为只要最后能通过等级考试的,就是好学生。其实教师除了传授知识以外,都应担负起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责任。教师要善于利用记分册,每一次没穿鞋套、没带书、带课外书看等违反教学规定的行为在记分册上都可以有所体现;学生窃窃私语等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也记录下来,每一次记录教师认真了,坚持不懈,学生也会认真对待。此外,学生一些良好的细节,教师也应该记录下来,比如,笔者在一次教学工作中发现,有几个学生走的时候没有把椅子放回原位,一位女学生就细心地把椅子一个一个放好,还把其他学生乱扔的面纸丢进了垃圾桶,笔者在旁边看了非常感动,在品行和平时分上为其加分。

五、开展自评与互评

学生自评,指的是学生根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学习表现、学习态度以及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的贡献作出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即小组集体对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参与程度、协作精神、学习态度及在协作学习中的贡献作出评价。这两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学生从被评价到自我评价、评价他人,这是当今教育中的一个长足进步,“学会评价”也是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应掌握的技能之一。

在新课程实施后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自评、互评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评价方式。除了平时起到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作用外,在作品展示阶段,评价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以网页展示活动为例,教师作为活动的引导人,考虑到不同角色学生的需求,设计了不同的评价方式,如:展示作品的学生自评表(就课题研究成果、网站制作技术、展示风采等方面提出要求),观看展示的学生评价量规(见表3,就课题研究、网页作品、成果展示等角度提出基础分值、提高分值、典范分值),最终学生以不同角色在留言板上给出分数评价和文字评价。这些都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会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人公。

从学生评价的语言上看,确实还略显稚嫩,但是相信随着评价次数的增多,学生不仅能够精准的评价他人作品,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更能够取其精华、舍其糟粕,优化自己的技术和作品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

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开放的评价方法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方法设计和选择要注意科学、易行、活泼、多样,如网络问卷、课堂提问、讨论、竞赛、作品批阅和展示、随堂测验、成长记录、课后交流等,不一而足。教师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新式的评价平台,也是对自身技术的提升。

例如,在一次高中网页制作活动中,使用了几种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1)小组合作积分,责任组内挂钩,全组分数的增减互相关联。树立“同甘共苦,共同进退”的集体荣誉感,同时小组内责任到人,每一个环节有详细的记录,根据贡献的多少进行评分,尽最大可能做到公平公正。

表1 提高效率而制作的上网规划表

表2 阶段工作记录表

(2)教师细致区分研究水平、技术水平和展示水平,给出评价量规,学生按项目评分,给出具体分值。

表3 网页制作成果展示评价量规

(3)asp评价系统或Blog评价。asp评价系统,学生填写网页上的选项,给出分数之外,填写闪光点和关注点,学生填写的过程,也是发现一个作品的优点及可改进之处的过程。

Blog评价,教师使用博客平台帖子,学生以回帖的形式评价同学的作品。在发帖的过程中,了解评价的语言,学会到位的评价。

这两种评价形式,具有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操作技能、具有即时性和直观性的优点,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无障碍沟通。

总之,在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中实施的评价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或以评价为目标进行教学,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这和课改前片面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相比更能体现教育“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实践证明,如果重视了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成绩不仅会更加客观、更加实际、更加准确,而且终结性评价的成绩也会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上一篇:如何正确对待高中信息技术水平测试 下一篇:利用QQ发展高中师生第二课堂的价值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