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做好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时间:2022-08-30 06:30:33

浅析如何做好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摘 要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简称贫困生)已成为大学校园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目前,高校贫困生问题成为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国家、政府、学校及社会各界除了建立完善资助体系,对高校贫困生进行生活上的关心和经济上资助的同时,也开始寻找对策来加强贫困生的心灵教育,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做好贫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成为高校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 思想政治工作 心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高校贫困生心理特征及成因分析

(1)自卑心理。贫困生大多来自偏远山区、农牧区。家庭生活贫困,导致贫困生在消费、衣着等方面与那些衣食无忧的同学相比,难免产生巨大的心理反差。许多贫困生往往感到无能为力,消极的对待人生,感觉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滋生自卑感。

(2)焦虑心理。贫困生的焦虑心理最主要的来源是对经济条件的过多担心,他们在面对学习和生活压力的同时也要面对困难的经济现状,使他们处于一种长期的焦虑状态中。

(3)偏执心理。贫困生一般来源于社会弱势群体,他们经常会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利益也会受到侵害。作为已近步入成年的大学生在成长中经历了社会的不良侵害后,对学校的不良现象也产生了通感的效应,这些负面的影响往往会严重扭曲贫困生的心理,导致他们偏执心理的产生。

2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2.1过分重视经济帮助,而忽略了育人

我国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已经越来越完善,通过这些年的不断努力,已经拥有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确保贫困生能够具有顺利完成学业的基本生存条件。现在高校过分强调解决贫困生经济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有所减弱,导致高校没有充分发挥出教育功能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使贫困生对社会缺乏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走极端。

2.2过分重视共性发展,而忽略了个体差异

贫困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自身是渴望与他人沟通,但在现实的思想教育工作中,高校只重视了群体的情况,而忽略了个体的需求。贫困生的自我需求得不到满足,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导致贫困生的进步和发展受到了限制,“以人为本”的思想更没有落实,阻碍了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2.3过分重视理性教育,而忽略了情感育人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上都是采取“填鸭式”的方式进行,一是教师进行教学时,不是以学生为前提,而是以按时完成任务为前提进行教学,往往导致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不好,并且也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的相违背。二是行政管理者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也是行政命令的多,更多强调的是政策、法规等,采取简单的“灌输”方式进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情感表达被抑制。贫困生的真实情感无法充分地抒发出来,感受不到他人的关心,精神的困惑无法及时解决,这样就导致他们缺乏一种用感恩的心来对社会进行感恩,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目标相偏离。

3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灵教育

3.1做好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加强高校心理咨询力度。利用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对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充分了解,通过心理咨询有针对性地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

其次,在班级内增加班级心理委员来关注贫困生心理状态,及时发现贫困生中存在的诸多心理问题,通过同学间的沟通和交流让贫困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窗的友谊,进一步增强自信心。

再次,发挥团体辅导的作用。如贫困生成立辅导小组、自信心训练小组、人际交往训练小组等,通过组织团体辅导与行为训练来解决贫困生中存在的某些具有共性的心理障碍问题。

3.2经济资助与育人相结合

将人文关怀融入到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首先,要从让贫困生摆脱经济窘困开始,在此基础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工作,这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对高校贫困生的直接资助过程,同时也能够充分体现对高校贫困生的人文关怀过程。

3.3规范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

高校贫困生在获得政府、社会和学校物质资助的同时,还需要在自我的支配下,以情感、意识等方式,去感受、体悟生活。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灵教育就是要通过营造一个对关怀贫困生、尊重贫困生的氛围,使他们充分感觉到教师、同学、社会各界都在注意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尊重他们,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并进行全身心地投入,投入理想,投入信念,投入人格,投入情感,投入个性,投入热情……投入整个的生命,从而唤起他们对大学生活的热爱,改变他们对社会的不正确态度与看法,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做好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帮助贫困生战胜困难,实现理想的关键。

3.4建立良好的贫困生毕业就业的机制

要加强对贫困生的就业能力训练,加强择业观教育,积极帮扶其就业。同时加大就业扶持制度,即建立各种优惠政策和刺激措施,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到基层、到西部地区就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鼓励大学生到非正规部门就业等。

总之,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关注贫困生的生存状况为基础,坚持以教育为先导,以育人为目标,端正贫困生对待贫困的态度,坚定贫困生自我面对人生的勇气和信念,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全面提高贫困生的能力,使之成为德才兼备之人,从根本上帮助贫困生真正摆脱贫困。

上一篇:深化“以人为本”育人思想,优化现代思想政治教... 下一篇:多媒体课件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