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点并校背景下的教育发展变化

时间:2022-08-30 06:11:47

撤点并校背景下的教育发展变化

【摘要】在撤点并校的大背景下,该村小学建校十余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在校园建设上状况有所改善,学校内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辍学人数居高不下,教育经费不足,教师队伍素质不高,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通过对本村教育状况的了解,提出一些解决的意见。

【关键词】农村教育 发展变化 困境 对策

一、临沂市XX村近十年的教育发展变化情况

(一)教师和学生人数的变化

学生人数总体上是呈下降趋势,2005―2007年学生人数缓慢增长,2007―2014年学生人数逐年下降,其中2007―2009年学生人数下降的比较明显,可谓是骤然下降,此后下降的比较缓慢,特别是最近几年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该小学的教师人数也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变化比较缓慢,没有出现大的波动。由于该校是撤点并校后建立的新校区,2007年开始使用,所以在建校之初,学生人数达到最高值;此后学生人数连年下降,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口流动,很多孩子跟随进城务工的父母离开家乡到外地读书;二是撤点并校的国家政策,学校合并以后,由于多种因素,父母不愿意把孩子送到学校;三是因为学校的教学质量难以让人满意,所以很多学生家长宁愿花费时间和精力把孩子送到县城里去读书,也不愿意呆在乡村小学。

(二)辍学人数的变化

总体上看,辍学人数呈上升趋势,虽然国家一直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政策,但是在农村,很多人奉行“读书无用论”,一直以来,农村把“升学”当成基础教育的唯一目标,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和思想观念的更新,以至于高考落榜的农村学生“种田不如老子,养猪不如嫂子,挑担不如妹子”,为此受到乡邻们的耻笑。再加上大中专毕业生取消分配制度后,一些出身农村的大学毕业生不但不能有所出息,就连合适固定的工作也找不到,维持生计都成问题,于是,农民更加觉得读书无用,这使得学生厌学情绪高涨,学习自觉性差,辍学人数不断增加。

(三)课程设置的变化

本村小学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程设置的最大变化就是增加了英语课,调查发现,虽然学校较重视英语,但注重的实质是学生们的成绩,从调查统计得出:三到五年级的周课时仅为2-3节,甚至还出现英语课被其他课程占用的情况,英语地位介于副科与主课之间。仅临近小升初的六年级每周有4节以上的课时,才会安排极少的英语早读或英语活动;接受调查的教师普遍反映英语课时不够,这与语文或数学课程的情况形成较大的反差。而且根据调查教统计,90%的班级人数过多,基本在50-70之间,教师所班额过大,课堂操练不到位,容易导致学生掉队,更不用说关注学生差异发展了。

二、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境

(一)教育资金短缺,办学条件落后

一所学校的教学条件、设施和环境的好坏,极大地制约着基础教育的开展和实施。此小学的教学条件设施相对落后,虽然建了学校,但是其它软硬件缺口依然很大。学校没有图书馆、实验室、音乐美术教室、语音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体育器材和场地等等,教学还是“一本书、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的教学。学校除了一座教室以外,几乎没有配套设施,也没有绿化,学校的建地面积不足,校舍拥挤,活动场地狭窄,不能满足学生课外活动的需要。

(二)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影响教学质量

由于农村的办学条件和生活条件与城市相比较为艰苦,再加上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长期以来偏低。很多师范类的和非师范类的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任教,城市教师也不愿意调到农村工作。目前该校的任教人员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知识结构也比较老化,教师的专业结构不均衡,体育、音乐、美术、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的专业教师短缺,这里的教师分身乏术,一个人往往包揽多个年级、多个学科,不但教师很累,学生的个性、智能发展也受对此小学的满意程度总体不是很高,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三)辍学现象较为严重

调研发现,该学校的辍学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资源贫乏,教育教学质量差,加上现行教材与农村实际脱节,学生学习困难、成绩差,使他们产生了悲观心理和厌学情绪从而导致辍学。二是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三是学生家长对重教兴学的认识不够,对子女的学习缺乏远见。

三、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对策

(一)增加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

政府要向农村地区加大财政投入,适当调整投资在富裕的城市和贫穷的农村地区之间的比例,加大对农村投入。虽然中央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已经提出,但城乡居民收入仍存在很大差距,并在1985年-2010年的25年里迅速扩张。因此,我们必须在教育平等和公平的基础上,无论中央还是省委,在教育的经费的投入上都要有所提高,特别强调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上的资金的投入。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提高教师素质,保证教育质量。应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推行教师聘任制,活化用人机制。积极吸引优秀大中专毕业生来农村中小学校任教,为农村基层学校的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让所有教师都能通过培训提高自己的素质,并且严格培训制度,将培训工作做到实处。

(2)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的根本原因是待遇低。待遇低,不能单纯理解为工资低,更主要的是他们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多,且解决无望。造成农村的不少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的大量流失。

(三)更新教育观念,优化学校管理

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农村基础教育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制约农村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问题,在于其目标的单一、偏颇与脱离农村实际。目前村教育重职教轻普教、重升学轻就业、重分数轻素质、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依然严重,要更新这种教育观念,还要优化学校管理,提高管理者综合素质。以校长为首的学校管理干部要解放自己的思想,树立品牌意识,注重学校品位的提升。在管理运作上,要运用新思想,无论是在用人还是在工资发放上,或是在行政管理上,都要综合配套改革,一步到位。

上一篇:城市公共自行车调度优化研究 下一篇:基于EPR制度的企业生态化管理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