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与常规护理对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对比

时间:2022-08-30 05:38:36

个性化与常规护理对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对比

摘 要: 目的:比较个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心理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2例,观察组2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观察并比较分析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及焦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平均血压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压合格25例(89.29%),未合格3例(10.71%),对照组血压合格15例(68.18%),未合格7例(31.82%),两组血压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常规护理;血压控制;焦虑缓解;

随着大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血压监控的完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逐渐精细化。药物治疗的丰富,护理加强,都不断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1]~ [2]。近年来,我院通过对所收治的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研究,对比个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在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以及心理焦虑的缓解的效果。进一步确认了个性化护理的重要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标准[1],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40~69岁,平均(53.5±2.1)岁。对照组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43~67岁,平均(54.3±1.8)岁。所有患者神志清除且合作,均排除患有精神障碍、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其他急慢性疾病等。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患者入院后常规检查、病情监测、饮食指导等,并按照医嘱用药,叮嘱患者尽量避免意外跌倒,以免引发严重后果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疾病知识宣传教育 根据患者社会背景、文化程度,运用有效沟通手段、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宣传高血压相关知识。如:高血压发病特点、危险因素、临床症状等,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让患者了解高血压虽可引起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现已能得到很好治疗和控制,使患者心理压力得以消除,从而避免心理因素对生理疾病的干扰。2)增强患者对高血压治疗的了解 主动向病人介绍高血压治疗的目的、意义、配合治疗的必要性,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有关疾病治疗方面的问题,与患者共同探讨控制高血压的对策。让他们从根本上意识到坚持长期规律服药的重要性,提高其治疗依从性。3)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环境与人的身心健康密不可分。病人入院时,护理人员主动介绍医院环境、病房设施、病区医务人员及其他病友,以消除患者因环境改变引起的紧张、焦虑情绪,使其尽快适应医院环境。同时保持病房安静整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以促进病人身心和谐统一。4)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高血压病情易反复、并发症多,在患者初次接受治疗时,即应让患者树立安全感和信任感。在护理过程中,应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主动关心尊重病人,耐心倾听病人内心想法,评估患者需求,及时发现并分析解决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帮助其澄清对高血压疾病的错误观念和思维方式,以克服无助感。让患者在最佳状态下积极主动地接受治疗,维持血压的稳定。5)帮助病人形成有利于高血压治疗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协助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运动,合理安排有益身心的活动,如下棋、散步等,转移患者对疾病的过度关注、担忧。指导患者控制体重,少食多餐,以低胆固醇、低脂、低盐、清淡易消化饮食为原则,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预防便秘,禁烟酒。

1.3 疗效评价标准

高血压治疗合格标准[2]:收缩压低于140 mm Hg,舒张压低于90 mm Hg,无头痛头晕等症状即为血压合格。利用SAS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总分低于40分表示患者为轻度或无焦虑症状;评分为40~50分表示患者有中度焦虑症状;评分大于50分为表示患者有重度焦虑症状[2]。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 . 1 两组患者高血压改善情况比较

观 察 组 血 压 达 标 25 例(89.29%),未合格3例(10.71%),对照组血压合格15例(68.18%),未合格7例(31.82%),两组血压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平均血压值的变化

2.2 两组患者焦虑情况比较

观察组重度焦虑3例(10.71%),中度焦虑4例(14.29%),轻度及无焦虑21例(75.00%)对照组重度焦虑5例(22.73%),中度焦虑8例(36.36%),轻度及无焦虑9例(40.91%),两组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焦虑情况比较(%)

3讨论

高血压是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目前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持续的高血压状态易导致患者引发冠心病、脑出血、脑梗死等一系列并发疾病,若不及时控制与治疗,将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3-5]。对高血压患者针对性治疗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高血压程度,对治疗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护理方法着重于药物治疗与患者病症控制,而忽略了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药物,面对高血压病情出现的心理焦虑问题。而焦虑心理的产生会使病人大脑皮层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失调,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 导致血压升高,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对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基础上,应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改善患者面对疾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个性护理服务是指护理过程中充分考虑患者的性格、年龄、病情、家庭因素等多方面的护理影响因素,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人文关怀的护理服务。个性化护理服务的实质是整体护理服务,是整体护理深入发展及走向成熟的具体表现[6-8]。通过个性化护理可改善患者紧张、不安、焦虑情绪,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9]。此外,通过针对性护理服务可以引导患者合理饮食,保证营养摄入同时,不会增加高脂、高钠食物的摄入量[10]。在研究中发现:观察组血压合格25例(89.29%),未合格3例(10.71%),对照组血压合格15例(68.18%),未合格7 例(31.82%),观察组患者血压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平均血压值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个性化心理护理更加有利于患者的血压控制。在焦虑症状改善方面,观察组重度焦虑3例(10.71%),中度焦虑4例(14.29%),轻度及无焦虑21例(75.00%),对照组重度焦虑5例(22.73%),中度焦虑8例(36.36%),轻度及无焦虑9例(40.91%)。研究结果表明,个性化心理护理缓解了患者焦虑情绪,有助于提高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与常规护理相比,个性化护理对减轻患者的心理焦虑程度,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梅颜.心血管疾病患者常见的心理精神问题[J].中华内科杂志,2011,50(9):722-723.

[2]胡大一,丁荣晶.关注心血管疾病患者精神心理卫生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2):89-91

[3] 李婷,段书.焦虑抑郁与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哲学,2012,33(10):47-48,58.

[4]危林松.高血压并发焦虑抑郁症状260例患者心理干预治疗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10):205-206.

[5]莫伟文.心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焦虑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6):2300-2301.

[6]戴秀菊,杨金娟,周志虹,等.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6):43-44.

[7]徐穆娣,占美莲.老年高血压120例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32-33.

[8]靳芹,宋月兰.心理护理对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50-151.

[9]陈玉颜.心理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11):96-98.

[10] 苏锦丽,叶顺芳,曾金萍,等.老年高血压34例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3):32-33.

上一篇:肝源性糖尿病的护理干预 下一篇: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提高生存质量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