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调查分析

时间:2022-08-30 03:54:40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调查分析

摘要:通过对学生有关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办学条件、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真实感受和建议,提出提升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意度;调查

吉首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创办于1999年,2006年被评为湖南省重点专业,2008年又被评为湖南省特色专业,现有在读学生四个年级共432人。基于学校办学定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系统掌握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服务西部民族地区,面向全国,具有创新能力和务实作风,具备职业经理人潜质,能够从基层管理工作做起的务实型、应用型、创新型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然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学生、教师均反映存在一些问题,使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难以完全实现。因此,本着整体上了解本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目的,吉首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研室于2009年底组织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三个年级学生(2006、2007、2008级)就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一次调研。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回收率100%。基于对调研数据的归纳分析,作者提出了一些改进本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

一、满意度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满意度调查,主要用于测量学生对专业培养条件的满意程度,从学生的角度评价本校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各项条件是否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满意度调查部分共设计了10个问题(其中,第3个问题又分为4个小问题,所以总共包括13个问题)从教学硬件、软件及教学成效等方面测量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办学条件。调查采用李克特五分法,其中5分表示学生对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办学条件非常满意,1分则代表很不满意。

根据对三个年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调查数据分析,三个年级被调查学生对这些专业教学硬软件条件的评分均值均处于2-4分之间,即处在“不满意”至“满意”之间。按照13个问题的先后顺序,三个年级被调查学生对专业教学硬软件条件评分的均值如下:2008级:3.4000,3.3000,2.8000,2.9000,2.3500,3.4000,2.2000,3.6500,3.2000,3.2000,2.8000,2.5500,2.5500;2007级:3.3684,3.1053,2.2105,2.3158,2.7368,2.6316,2.0526,3.2632,3.0000,2.8421,2.8421,2.2105,2.5789;2006级:3.7727,3.5909,3.1364,3.0909,2.9091,3.4091,2.7273,3.4091,3.0455,3.5455,3.2727,2.8636,2.5455。这表明,学生对本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总体办学条件的满意度一般。尤其是对“运动场面积、体育设施”、“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联系的教育效果”、“就业指导与培训措施”、“对自己从学校所获得的职业技能”等四个问题的评分都处于“2~3”区间中,即处于“不满意”至“不确定”之中,特别是“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联系的教育效果”的评分非常接近于“不满意”,这表明学生对当前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不太满意,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更多实践性强的训练,以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但对“院系领导对教学工作的重视情况”、“教学管理部门人员的服务质量”、“曾给你任课的教师整体水平”、“学校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等指标的满意度较高,均处在“不确定”至“满意”之间。这表明学生对本专业的教学管理、师资水平的满意程度较高。另外,从整体评分情况来看,2006级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2007、2008级学生(表1),这可能是由于2006级学生就读于新校区,办学条件相对更好所致。

二、事实调查分析

满意度调查测量的是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办学条件的评价,反映的是整体上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办学条件的满意程度。但是,具体来说,这一评价会对学生的学校、专业选择产生什么影响?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的满意或不满意?以及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如何改进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这些则是由事实调查部分进行调查。事实调查部分共设计了14个问题。

在“学校选择”问题上,学生的回答对学校敲响了警钟。有高达38.3%的学生选择了不会选择本校,还有46.7%的学生表示“不确定”,仅仅只有15%的学生选择了“会”。而在“专业选择”问题上,学生中肯定的回答占了多数。有高达55%的学生选择了“会”,还有18.3%的学生表示“不确定”,但有26.7%的学生选择了“不会”。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尽管学生整体上对本校工商管理专业办学满意程度不是很高,但是相较与本校其它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的办学条件、教学水平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

问题3和问题4则分别对本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工作的肯定和否定方面进行了调查。学生充分肯定了本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其认知程度达到了35%,对师资力量、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也给予了肯定。但强烈要求增强就业培训,对师资力量的进一步增强和校园风气的改善也提出了要求。

问题5调查的是学生对本专业与社会需求结合程度的判断。63.3%的学生对此评价“一般”,20%的学生持肯定态度,还有16.7%的学生持否定的观点。这表明我们的工商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授课内容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社会的衔接。

问题6、7调查的是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喜欢程度及原因。我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中很喜欢和比较喜欢本专业的学生占到了88.3%,这表明学生们对本专业的选择是基于自身偏好的结果,这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而专业喜欢原因的调查则表明兴趣占了很高的比例(53.3%),同时本专业实用性强的特点也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就对我们进一步在办学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分析、解决实际经营管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问题8是用来调查学生的课余学习实践安排。调查结果显示,本专业学生课余学习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放在了应对外语考试上(35%),而在专业知识巩固(15%)和扩大知识面上(23.3%)的时间明显不够。而后者恰恰应是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其分析、解决实际经营管理问题所必须的。当然,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一定程度上与国家英语等级考试有关。

问题9是调查各种老师在本专业学生培养中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任课老师、班主任、本专业外聘老师成为学生认为的对其启发和帮助最多的前三类老师,但认为“这样的老师很少”的比例也达到了23.3%。这显示本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任课老师认真负责,教学水平较高;而我院实施的班主任制度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很有帮助;第三,专业外聘老师的作用非常突出,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外聘老师的聘任,充分发挥专业外聘老师的作用;最后,由于近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老师在其培养中的作用很小,今后需要我们所有老师进一步强化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甚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

问题10调查的是学生对本专业的信心。调查表明,对就业前景表示忧虑(忧心忡忡+有点担心)的比重很大,占到了66.7%,而表示“信心十足”者仅仅有8.3%。这一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和就业压力的增大,本专业学生对就业前景普遍表示担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感觉本专业有点像“万金油”,适用面很宽,不像理工科专业一样学习一门专业的技术,不知道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与实际企业的接触,不了解具体管理岗位需要什么能力,需要做什么?因而表现出对未知事物的恐惧。针对这些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强化实践、实验教学,加强校企联合,多渠道创造实践、实习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分析、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问题11、12、13是对本专业学校教育对学生品质和能力提升,以及与同类学校同专业学生能力比较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通过学校教育,学生们的“求知欲”、“抗风险能力”、“合作精神”、“社会适应性”等品质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目前本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自感“创造性”改善的还不够(11.7%)。这要求在今后的专业教学中,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而在能力改善方面,最为学生认同的是其“人际协调能力”的改善,达到了53.3%;而“经营管理能力”改善者仅仅占到了6.7%。这一结果正是本专业缺乏实际经营管理实践的反映。最后,在与其它同类学校同专业学生的能力比较中,认为“差不多”的占到了53.3%,认为“没有优势”的达到了40%,认为“优势明显”的仅仅占6.7%。这一比重表明学生认为相较于同类其它高校,本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处于弱势。

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只有23.3%的学生表示自己积极参加,偶尔参加者占到了63.3%,还有10%和3.3%的学生分别表示“没兴趣”和“没条件”。这一局面要求我们在校园文化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方面应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可以考虑结合本专业的特点,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参与各种校园文化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三、措施建议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学生对于本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取得的成绩,尤其是在强化教学管理体制,积极改进教学设施,引进现代教学手段,提升教师素质等方面做出的努力是认同的。同时,对于进一步提升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也提出了很多合理的建议。归纳起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进一步改善本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针对学生迫切要求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专业教学中的比重的要求,建议学校在加大学校自身硬件投入的同时,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学校与企业、学生与企业的互动。学生应该在校期间,就到专业对口的公司进行实习,帮助自己定位,认清并发挥自身优势,为今后顺利进行工作定位打好基础。学校应把专业实践环节提高到与理论教学同等的地位,通过各种培训机制培养学生的课题研发等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2.优化课程设置

一方面,应适当控制公共基础课程比重,重点改进“两课”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考虑设置更多的选修课程,以便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点进行更加深入的专业学习。

3.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针对学生反映的“创造性”品质和“经营管理能力”改善不够的状况,在今后的专业教学中,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同时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逐步提高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另外,还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注意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抗风险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挫折适应能力。

4.适当实行“双导师”制度,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专业学习和提升实践技能

针对学生对自身发展的迷茫和对专业学习方向认识的不足,以及缺乏专业知识运用机会的现状,我们可以适当地实行“双导师”制度。首先选聘部分专业知识扎实、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习导师。帮助本专业学生在大一阶段就对自身发展进行规划,同时在平时学习中给予辅导,从而提升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其次,从外部企事业单位聘任部门优秀的管理者作为学生的实践导师,通过与学生座谈、工作实践等方式给予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经营管理问题的指导,从而提升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举办更多的与专业相关的活动或讲座

学院专业教师应定期结合当前社会热点经营管理问题或者自己研究的课题给学生开设讲座,从而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另外,也可以积极地邀请企业高级管理者或者有所成就的校友给学生作讲座,帮助学生理清专业学习的方向和提高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学院应积极鼓励学生举行各种与专业相关的活动,以活动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学习。

6.强化学生就业指导

学校应在专业学习的各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和个性化的指导,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并帮助拓宽就业渠道。具体来说,首先应对学生进行就业技巧培训,规范就业流程。要设置就业指导机构和专职的就业指导员,培训学生的应聘技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有计划、渐进地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行业和企业的现状与需求,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到学校给学生就就业技巧给予指导。其次帮助学生拓宽就业渠道。一方面要建立校企挂钩或校企结合的机制,一方面要形成适合专业特点和区域特色的学生就业推荐模式,建立和疏通学生就业渠道。

上一篇:大学新生与应届毕业生职业价值观比较研究 下一篇:高职公共英语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