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空间安全性设计浅析

时间:2022-08-30 03:39:21

幼儿园的空间安全性设计浅析

【摘 要】本文在分析总结幼儿园校园安全隐患来源的基础上,从场地及空间设计的角度探讨实现幼儿园校园安全设计的对策。

【关键词】校园;安全;场地空间;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向城市,我国各大城市都有数量可观的幼儿园。近年来,我国多地先后发生幼儿园伤害事故,幼儿园内的安全问题,成为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非常关心的事情。保证幼儿的安全不仅是家长的责任,也是各级教育部门、幼儿园教职工的重要职责,同时这也是建筑师在幼儿园规划及建筑设计的时候必须考虑的因素。幼儿园建筑安全是幼儿园安全防护的首要环节,因此,在严格遵守现有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的同时应进一步健全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各级各类幼儿国现存的建筑安全问题进行分析管理,以保证幼儿园的安全和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1、安全隐患的“来源”

“安全”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概念,辞海对于安全的解释是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从未成年人教育场所的设计角度来说,安全意味着身体上的物质安全和环境安全,以及心理上对空间氛围的感知安全。结合场地及空间设计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我们认为园的安全隐患主要存在于下几个方面:

1.1 社会安全事件

校门口的突发的社会安全事件排除一定的社会因素外,很多园在设计中也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校门口缓冲空间的设置过于局促,导致在接送时间段内,入口的交通拥堵,私家车、电动车、自行车等车辆随意停放,人车流混乱无序,给通行者、接送者及校方都造成极大的交通困扰,特别是位于城市繁华地段交通复杂区域的学校这种现象尤为严重,交通混乱堵塞的状态成为常态,是不能忽视的安全隐患。此外,个别校园为了追求入口的视觉效果而忽视了门卫在报警机制、治安辅助等方面的设置,不够周全的考虑,使得人员出入控制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成为接送时间段校门口的突发事件和交通事件频发重要原因之一。

1.2 园内活动

园内活动占据了幼儿相当比例的在校时间,3到6岁的幼儿活泼多动,好奇心强,对于未知世界的需求很高,所谓一草一木皆参与成长,在游戏、学习、娱乐、体育、制作、语言社交等活动之中,孩子们的个性和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而在认知环境的过程中,他们对于身体和行为的掌控能力是不足的,缺乏对潜在安全隐患的预知和应变的能力。而现实却是很多园的校园空间分割与围合不够合理,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室内外活动空间安全处理不全面、不合理和不便利;空间引导手法、视线处理和细部处理等方面不够慎重这些都是危险滋生的土壤。高处防护措施不利,地面湿滑不平整,植物配置不合理,游戏区域尺度不足、通道狭窄、障碍物影响视觉、在可触及高度范围内存在尖锐、硬质、粗糙的建构筑物等问题更是常见,这些都很有可能造成对的身心伤害。园设计中应对不安全因素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以保证在园内的活动有适宜的空间尺度,良好的视野,舒适的媒介和界面。

1.3 场地因素

场地因素是指园内学习生活环境的物理要素,如日照及室内照明、温度、通风、空气质量、声音、色彩及材料等方面。幼儿身心处于稚嫩的发展状态,较成年人脆弱许多,更易受到场地的物质环境的影响,这使得对于环境的敏感度和依恋性更强。然而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下,在同迅速城市化进程中各类矛盾的纠缠和斗争中,园的场地安全性面临很多挑战,如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不可控制的客观环境因素,由用地受限引或开发不济起的通风不利、日照不足,以及室内照明、色彩、温度、材料的选取和设置不合理而造成缺乏个性、单一、不具亲切性及吸引力、不符合心理、生理发展的规律的冷漠空间,问题场地。

2、园校安全对策

根据上文所述,实现园的校园安全,应针对应对各类安全隐患,对其进行可预见和合理的趋避、预防和引导。以场地安全及空间设计的角度出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合理的安全对策。

2.1 场地安全

2.1.1幼儿园选址

幼儿园建筑应在实现一定功能的同时,考虑安全的影响因素。对选址的要求应相对严格,要考虑幼儿园相邻建筑的危险相关性及周边的影响。四个班以上的托儿所、幼儿园应有独立的建筑基地,并应根据城镇及工矿区的建设规划合理安排布点 托儿所、幼儿园的规模在三个班以下时,也可设于居住建筑物的底层,但应有独立的出入口和相应的室外游戏场地及安全防护设施。幼儿园选址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并满足有关卫生防护标准的要求。单独成立的较大规模的幼儿园应设置在城市的生活区,远离各种爆炸危险场所和工业企业的生产区。工矿企业所设的幼儿园应设置在企业的生活区内,远离生产厂房和仓库。

2.1.2 场地总体布局

校园的总体布局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效利用有限的用地,保证院内交通路线清晰合理,保证在室内活动时有充足的日照、良好的通风、舒适的视野,同时,应对室外活动场地做合理的计算及安排,可充分利用屋顶空间,使师生能够通过便捷的路径,到达有足够的空间和安全的界面的室外活动场地。

2.2 空间设计

2.2.1平整性

幼儿活动时喜欢跑、跳、追等,速度不易控制,平衡能力差,顾及不到场地的许可与否和周围的障碍物。因此作为承载活动的主要界面楼地板应平整,尽可能避免凹凸的布置。比如卫生间地面较滑,凸起的大便蹲位及小便槽就较为不利,因为卫生间大都面积小,陈设多,幼儿倒退及转弯余地小。

另外,不同界面之交角处应为圆弧形。即使如此,幼儿摔跤蹭墙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幼儿活动所及的界面应采用有相当柔性和防滑的材料,并在墙面隔板的适当高度设置拉手,以提供危急时用手稳固身子的凭借——手往往是灵活而且反应较快的。

2.2.2趋地性

如前所述,幼儿并无把握空间整体的能力,而现在很多幼儿园为二层甚至更高,且班数较多,规模宏大,疏散的路线可以说是“曲径通幽”,从活动的楼层房间通过长而曲折的走廊折至楼梯间下来,对幼儿来说未免复杂,疏散时可能出现混乱而影响安全。如果采用幼儿喜欢的滑滑梯连接上下层楼地面或与楼梯结合,增加空间的趋地性,减少空间的层次,削弱高度对于空间的影响(据日本学者相马一郎,佐古顺彦《环境心理学》分析,幼儿将高度看得过高的倾向很明显),则不仅使空间产生相当大的趣味,同时也利用这种趣味引导幼儿从自己熟悉的地方直观地疏散,无疑增加疏散的可靠性。

2.2.3回旋余地

由于互相连接的房间根据功能要求相互封闭并且可能具有不同的交通方向性,出入口往往是交通冲突的焦点。如果有足够的交通缓冲和回旋余地,就能为幼儿的活动提供相应的回旋半径,避免转弯过急而摔跤或迎面相撞;另外也为幼儿同时性观察相邻处的情况提供了方便。

在考虑回旋余地时还应注意到行为方向性,比如人的左转优先习惯对幼儿的影响。门也应具有相应的形式,如设置幼儿视觉高度的小观察窗与把手相配合,以赋予其主动性,也可以考虑用推拉门替代平开门等等。

2.3行为的引导

(1)行为的限制

行为的引导也包括对不当行为的限制。如前所述,幼儿对空间的认识还不成熟,因此其行为的发生并不一定具有相应的空间条件,这种情况下的行为应当得到控制。比如幼儿喜欢顺坡滑下,楼梯的扶手。踏步的牵边也往往成为他们的滑滑梯,而不顾及高度的危险。这就需要增设某些限制性构件,如楼梯扶手设计一些弧形构件。

(2)行为的诱导

考虑到趣味性对于幼儿的作用,可以通过环境的趣味性设计来调整幼儿的注意力,诱导其行为与空间一致。比如踏步上若有适当的图案,使之成为幼儿的视觉趣味中心,幼儿就会注意到自己的步伐与踏步的关系,不会随便蹦蹦跳跳;同时也会自然抑制缘栏杆攀爬的冲动。当安全性措施以趣味性形态

上一篇:花岗石矿开发利用方案的比较 下一篇:利用太阳能对高速公路积雪进行处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