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今怀古说《踏歌》

时间:2022-08-30 02:16:14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475-01

"踏歌"原本是中国古代群众性歌舞形式,一种以足踏地为节,载歌载舞的群众自娱性舞蹈。在两晋、汉、唐的历史典籍里多有记载,唐朝诗人刘禹锡曾做《踏歌词》,宋朝的马远还画有《踏歌图》。"踏歌"多与"踏青"的民俗相伴,而"踏青"又多在清明前后举行,名之为"踏青节"。古籍中也有"蜀俗正月初八日"为踏青节、"二月二日踏青节"、"上巳(三月初三),践踏青草,谓之踏青履"的记载,但时间都在春季,这说明与"踏青"相伴的"踏歌"的时间是春天。

本文所说的《踏歌》也是一个舞蹈,是孙颖教授在深入研究古代中国歌舞之后复古创作的一个女子群舞。作为一个成功的舞蹈作品,《踏歌》堪称精彩,令人刮目。作为对中国古代舞蹈的再造,难能可贵,值得借鉴。孙老师的充满探索精神的舞蹈人生,更是令人敬重。于是我要抚今怀古说《踏歌》。

1.《踏歌》再现了中国古代歌舞的精彩

《踏歌》是再现古代踏青习俗,抒发古代少女情怀的集体舞。时间是初春时节,地点是水边林中草地,形象是一群情窦初开的少女,情境是携手踏青载歌载舞。

音乐响起,大幕拉开,映入眼帘的是满台春色。一群少女鱼贯相随,轻抒长袖,款扭细腰,在轻歌中曼舞起来。整个节目的场景、灯光、服饰都是柔曼的嫩绿色,表明是春发的季节,青春的气息,少女的气质,于是就把看客带入了怀春的情境。伴舞的音乐是歌,歌词直白的唱出了"少女"对爱情的寄语与期盼,把看客带进了少女的心里秘境,并在以后的舞蹈中进一步强调、渲染,结束时留给看客的感觉,如同一群小鸟平静的飞过,轻轻地去了,正如她们轻轻地来。清新、别致,淡雅、幽香,让人特别喜欢,特别钟情,过目难忘。

《踏歌》的体裁是司空见惯的女子群舞,述说的是从古至今永恒的爱情话题,舞蹈中没有使用"倒踢紫金冠","云里加冠"、"踹燕翻身"、"点步翻身"等奇险高难的技巧,为何会给看官带来如此美妙的艺术享受,又获得了首届中国舞蹈"荷花杯"比赛作品金奖?

《踏歌》所以能抓住人的眼球,激荡人的情感,源自它"复古"的舞蹈处理,来自它精确地传情表意。整个舞蹈和陪衬舞蹈的音乐始终是平和、悠扬的节奏,似乎连高潮都没有,呈现了一种"处子"品格的旋律,加上"少女"不时出现顾盼流连的眼神,活化了少女的羞涩与文静,呈现了一种古典的含蓄美。

《踏歌》的舞蹈看似平淡,却有大家不曾见过的独特风格。一是端庄秀雅,平缓稳重,流畅自然。动作以腰发力,以脚击节,肢体在自然和谐的扭动中带动双臂摆动、轮转,又不时出现从高举的双臂经腰肢到臀部的轻微波动,形成如清风拂柳的身姿舞态。二是行进中常在"顺拐"的步态中,错过重拍做"顿步"、"点地跳步",在破坏节奏的顺畅中形成片刻的静止造型,表现出一种出人意料的妙美――是少女在展示自己的娇艳,还是在叹息美好的青春在默默流淌,抑或在引起意中人的顾盼,……任人遐想。三是在音乐、歌唱停顿之时呈现的"拧身坐胯"舞姿,伴随腰肢微扭,在转头的瞬间向观众投射"惊鸿一瞥"般的目光,"风情万种"的意象,如同秋香回眸对唐柏虎"三笑",叫人心旌荡漾!此情此景,怎一个"情"字可以了得!平静中突然搅起波澜,含蓄中大胆表露心声,这就是《踏歌》中呈现的表意美,是《踏歌》在探索和复制汉唐舞蹈中最成功的地方。

2.《踏歌》传承了中国舞蹈文化的内涵

任何国家或民族的舞蹈都沉淀着这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理念,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舞蹈文化内涵。《踏歌》是中国古典舞的一种,复活的是"汉唐舞蹈",传承的是中国舞蹈文化内涵。闻一多先生在《说舞》中说:舞蹈是"生命情调"最本质的显现。中国人,中华民族的生命情调是什么?又是怎样在《踏歌》中显现的呢?

中华民族的生命观是"天人合一",中国人的哲学观是阴阳对立统一、相辅相成和相互转换,中华民族的美学理念是儒家的"和"、道家的"妙",是"和而不同"和"神奇奥妙"。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认为,艺术一方面是对客观事物的"离形写意",讲究意象、神韵、气势、情趣;另一方面要表现人性的真、善、美,表达出伦理道德的理念。因此,学习艺术既要"师古人",更要"师造化",达到"发于心""游于艺""参于道"的境界。所以,"艺"被看做通向"道"的桥梁,是从"游戏"走向"参悟"的通道。

《踏歌》表现了从古至今就有的"踏青"习俗,表达了中华民族崇尚自然、生命气息与自然万物同步的宇宙观;再现了汉唐时期太平盛世下的民间习俗、民生形态,展示了古代少女的意识美和仪态美;把与夫君的关系比作林与鸟,水与花,祈盼"但愿与君长相守,不做昙花一现"的爱情永恒,表达了自古以来中华女性的爱情观。这是《踏歌》呈现给我们的哲学美、情趣美和意识美,是中国人的生命情调。

《踏歌》在舞蹈本体上则完整的体现了中国古典舞动作的圆、曲、拧、倾形态,曲回而行的轨迹,婉转而进的动势,轻、重、缓、急的节奏,刚柔相济的韵律,以及渗透于全部造型、动作中的形、神、劲、律身韵法则。冯双白老师说的:"中国古典舞是一种'舞神'的艺术","首先是内心意念先行而后见诸于动作表征"。《踏歌》的舞,表演起来形神兼备,过程中意念明确、气息通达、神满意足,是"以形表神、以神带形",体现了中国古典舞"舞神"的艺术精神和审美原则,展示了中国舞蹈文化和审美追求,是汉唐风韵的中国舞,是新古典主义中国舞的代表作,具有突出的典型性和示范性。

3.《踏歌》体现了孙颖先生的艺术追求

孙先生认为,从事舞蹈艺术的人,依然需要讲政治、讲艺术思想。因为艺术是上层建筑,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搞舞蹈不可能没有思想、没有观点、没有立场、没有(价值)取向。学习外国的、时尚的舞蹈理念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但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用外国的芭蕾和现代舞淹没本土的、民族的舞蹈文化。必须用我们本民族的舞蹈美,激发国民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的亲合力、凝聚力。他认为,从舞蹈艺术的角度看,任何一种艺术技法都生根于一定的历史和文化,都反映着明确的文化观和艺术观。美国人侵略越南,发动了极其野蛮血腥的战争,而它的电影《野战排》却宣传美国大兵在战场上的"人性";日本人则在电影《山本五十六》中,把一个军国主义的屠夫粉饰为充满大和精神的"民族英雄"。……这些例子清楚地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离开本民族文化理念的艺术!

孙颖先生坚持,必须提倡民族艺术,提倡弘扬民族文化,提倡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因为它们的价值取向是爱国主义,它们的哲学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尊重客观存在,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追求艺术的真实,特别考究的是典型性。他呼吁,中国古典舞的当务之急是从速改变技能、技法就是舞蹈价值的观念,解决舞蹈的文化定位,解决中国人怎样了解中国文化的问题。为此,要开发民族(舞蹈艺术)资源,抢救民族舞蹈文化遗产。认真思考中国古典舞的文化基础、历史基础、民族基础、审美依据,尽快建设起具有世界声誉的中国舞科学体系。

今天,中国古典舞已经取得辉煌的成绩,也面临着如何继续发展的诸多问题,主要是需要尽快建立起完善成套的中国古典舞语言体系和科学的认定中国古典舞的美学特征。冯双白老师说:"在今后的历史进程中,古典舞是否真的会以"新古典舞"的面貌被历史选择出来,将取决于各种现实性因素和需要"。为了中国舞蹈事业繁荣发展,让我们循着孙颖教授的足迹,踏歌前行吧!

上一篇: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刍议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农村普通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