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

时间:2022-04-07 04:18:30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也是他最优秀的爱国词作之一,有人认为此词为辛词之首。

这首先取决于该词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这首词也代表了辛词语言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典故的运用恰到好处,丰富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深化了主题。

词的上阕运用了两个典故。典故一:“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仲谋即孙权,三国时吴国的国君,他在南京建都,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守卫住了家园。此处用典表达了作者对孙仲谋的敬仰和向往。典故二:“人道寄奴曾住”。寄奴即刘裕,刘裕先灭山东的后燕,后灭陕西的后秦,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显赫一时。在当时韩侂胄急于北伐的情况下,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歌颂他的英雄业绩,还表达了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借孙权和刘裕这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典故委婉讽刺了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三个典故。典故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号。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好大喜功,听信王玄漠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震惊朝野。“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典故,目的是希望朝廷要以史为鉴,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行事。典故四:“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王玄漠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作者写佛狸祠这一幕景象时的心情是沉重的,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如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此处用典表达了作者的忧虑之情和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典故五:“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是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否替赵国出力。廉颇本来也很想被赵王召见,效命疆场,击破强秦,使赵国强盛起来。他在赵国使者面前,“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于是赵王以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此处引用典故,表明了作者以廉颇自况,表示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力,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可是朝廷一味屈膝媚和,又有谁会想到自己呢?一腔悲愤溢于言表。运用宋文帝、佛狸祠、廉颇等典故,表达了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以及不被朝廷重用的愤懑之情。

这首词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善用典故。词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借古讽今,紧扣题目“怀古”。全词用典虽多,却都贴切恰当。通篇由古人古事组成的用典,毫无堆砌之感,反而使得词中主人公的形象丰满生动,思想内容深刻博大,用意深沉含蓄。

上一篇:节日情结 第20期 下一篇:奶奶家的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