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IT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解读

时间:2022-08-29 11:36:26

对IT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解读

摘要:本文依据ACM和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出版的《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探讨了IT应用型人才应具有专业工作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社会责任承担能力与国际化合作发展能力等四个层面,并从社会责任的视角分析了普及计算机伦理教育对培养IT人才具有上述四项能力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专业规范;职业伦理守则;计算机伦理教育;社会责任

1差距引出的问题

目前,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需要参加一些职业培训才能开始工作,实际上这完全是大学期间的工作。其中原因固然有很多,但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尤其是IT人才专业教学人员,确实应该考虑如何改进国内的教学。

曾有报道说,上海某企业新进的员工都要开设团队合作、商务礼仪、企业文化等方面的课程训练,才能让新员工到岗实习工作。这些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IT专业教育中缺少人文教育,或者说通识教育。而对照美国耶鲁大学《学生学习指导提纲》的内容,可以引起我们的深思:

(1) 受过教育的男女学生必须能用母语口述或笔谈自己的思想。

(2) 学生必须具备外语听、说、读、写“四会”的能力,熟悉该语言的文学。

(3) 受过教育者要学会用历史的观点看待自己的时代,这一观点的树立需要学习其他文明与文化、本国的古代文化和别国的文化(即国内外经典名著)。

(4) 数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语言,已成为研究多种人文科学的重要工具。数学技巧广泛地渗透到科学的各个领域,现代男女不了解数学的基本原理就不能算受过教育的人。

(5) 良好的教育还意味着受教育者懂得什么是科学,科学上已取得的成就与将要取得的成就。学习科学可以了解新的思维模式,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助于人们欣赏到极其复杂的、谐和的自然。

(6) 为了理解社会、人生、人际关系等实际问题,学生至少要学习一门社会科学。受过良好教育的男女必须懂得与人生活、相处的学问。现代美国人特别应该了解东欧、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西欧与美国的文化、社会制度、政府、经济等情况[1]。

印度IT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正确的人才培养方法。我们需要研究国内外的人才培养方法,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采取必要的措施,增强IT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避免陷入落后于时展的局面。

2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特征

我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2006年版)对计算机人才有非常明确的培养目标和规格[2]。结合教学实践和科研活动,我们认为IT应用型人才应有的能力应该分为专业工作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社会责任承担能力与国际化合作发展能力等四个层面。下面就详细地讨论这四个方面的具体能力。

2.1专业工作能力

专业工作能力表现为能胜任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工作,可以细分为核心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专门技能等几个方面。职业资格认证是衡量从业者基本职业能力的国际通行办法。目前,IT行业软硬件、网络、嵌入式方向都有职业资格考试,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参加这些考试,获得职业专门技能任职资格证书。而学校应该帮助、督促学生去完成这些基本培训和考试。

核心技能是指在软件或是硬件、网络、计算机应用等方向具有当下应用广泛的技术技能。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得非常快,很多新技术层出不穷,比如学生熟悉Java就比熟悉C语言有更多的职业能力。还有一些经典的技术技能,如编程能力、芯片设计能力、系统设计能力、组网能力等,需要学生有高出一般人的“绝活”。我国高校目前已普遍采用开放实验室、ACM程序设计大赛等来营造校园文化和学习环境,所以,这个目标在大学也不难实现。

行业通用技能包括职业道德素养、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协调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以及维持健康身体的能力等。这些能力是从小慢慢养成的,需要从小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人文教育和文化环境中熏陶出来。比起历史上曾有的和目前国外一些国家的人文教育,我国现在的人文教育远远不够。例如我国历史上曾有“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启蒙教育,读经书(《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六祖坛经》等)教育,这些对孩童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和认识自然都有很好的作用。复旦大学的通识教育很有特色,学生阅读的书籍包括《诗经》、《圣经》等经典读物,引导、启发学生传承人类文明,很值得国内各高校推广学习。

表1所示是美国9所大学开设的通识教育课时安排,学习量占全部学习量的20%以上,个别大学甚至超过了50%。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如斯坦福大学整个新通识教育的构架分为3大类9个领域:第1大类是文化核心课程(其中分3个领域,第1个领域是新CIV(Culture、Idea、Value),即“各种文化,各种观念、各种价值”;第2个领域是世界文化,第3个领域是美国文化);第2大类是科学核心课程;第3大类是人文社会科学核心课程。

每门课程都需要经过学校的专门委员会审定批准,内容则无一例外都是传统经典著作的阅读和讨论。其中一门古今欧洲指定要讨论的读物为:柏拉图对话两种(Dialogues by Prato)、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圣经》、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中世纪英国文学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等西方传统名著,再加上一本非西方传统名著,但在世界范围颇有影响的《古兰经》。这些都反映出CIV核心课程的特色。

通过这些人文教育,学生能够理解目前人类所处的时代、社会生活环境,找到自己的理想,练就基本的职业素养,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与人交流、合作相处的能力。

2.2职业发展能力

在信息社会,由于Internet的不断发展,很多新技术不断面世,开拓了很多新的工作岗位,而一些职业则逐渐淡出。时代需要终生学习,每个人必须能够不断地学习,规划自己的人生,适应社会的变化,才能拥有充实的人生。

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结合信息时代的特征,我们应该在自己喜欢的专业多思考,多用功。如很多学生喜欢绘画,也喜欢玩计算机,那么数字动漫、电脑装饰设计、广告设计等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又如有些医生对计算机技术很感兴趣,那么可以开拓信息医疗应用领域,如用虚拟现实技术治疗孤独症、恐惧症等。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很多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如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出现很多空巢老人,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实现居家养老,是对个人、家庭、社会都有利的好事。又如设计开发老人用手持式全球定位器GPS、呼叫器,老人一旦走失或需要急救,问题可以很快得到解决。

提高IT应用型人才的职业发展能力,一是基于自己的兴趣;二是开放思想,在不同学科间互动、合作,会创造出新的职业和职业发展空间;三是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百姓生活的理念,开拓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新应用领域。

2.3社会责任承担能力

更高层次的人才能力体现在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做天下人,担天下事”。计算机是个万能工具,而如何应用它则是人决定的。比毒瘾危害还严重的网瘾伤害了很多家庭和孩子,制作不健康电子游戏的人是否要与贩卖的人一样承担法律责任呢?作为IT人,在设计、开发技术产品时,是首先考虑产品投放市场后的社会影响,还是只顾赚钱,不顾他人的幸福与否?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上一篇:“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实践教学改革与探讨 下一篇:“软件工程”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