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

时间:2022-08-29 09:21:38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

摘要:目的:对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进行观察分析,为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了2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1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住院强化健康教育以及出院健康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知识知晓率、用药依从性以及血糖控制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在知识知晓率、用药依从性以及血糖控制效果方面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

结论:住院强化健康教育以及出院健康指导可以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使血糖控制在一个平稳的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 糖尿病 自我管理 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28-01

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了20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100例患者给予住院强化健康教育以及出院健康指导,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将200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当中男66例,女34例;年龄42~77岁,平均59.5岁;病程1~22年,平均11.5年。对照组患者男71例,女29例;年龄45~79岁,平均62岁;病程1~21年,平均11年。患者均没有明显的心脑血管疾病,没有酮症酸中毒、尿路感染等疾病;排除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官功能不全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知识知晓率、用药依从性以及血糖控制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

2 健康教育

2.1 对照组。本组患者给予糖尿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每周末进行1次,4周为一个周期。出院之后进行随访,随访的方式以电话随访以及上门随访为主,每个月至少随访2~3次。

2.2 观察组。本组患者给予住院强化健康教育以及出院健康指导。

2.2.1 住院期间。①充分利用为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或者是治疗的机会,与患者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由于时间较短,主要是改变患者在生活当中的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②组织讨论会等集体形式的聚会,对患者进行糖尿病防治知识宣教,使患者对糖尿病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同时了解一些治疗方法,使患者能够主动地积极地配合治疗。同时,向患者发放一些宣传手册,详细说明糖尿病的相关防治知识。③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在巡视病房的时候,简单询问一下患者的需求以及有什么地方不舒服等,在给予患者治疗的时候也要多用鼓励性的言语鼓励患者坚持治疗,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

2.2.2 出院指导。①用药指导。出院之后,告知患者要按时服药。同时需要注意不同的降糖药服药时间也有一定差别,没有按照服药时间进行服药的话,会降低治疗的效果[1]。在储存胰岛素制剂的时候要注意,将其放置在2℃~7℃的冷藏柜当中进行储存,在注射之前提前30min左右取出来回暖。在餐前15~30min的时候进行注射,同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促进药物的吸收。②生活指导。嘱患者要经常进行运动,每天运动20~45min的时间,运动方式以打太极拳、慢跑、散步以及骑自行车等为主。在饮食方面,要多食用富含纤维素、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的食物,合理地安排膳食,三餐的热量可以按照早餐1/5、午餐2/5以及晚餐2/5的比例进行[2]。③血糖监测。在家中顶进行血压与血糖的监测,住院期间教会患者使用测量仪器。

3 结果

3.1 知识知晓率以及用药依从性。经过6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两组患者的知识知晓率以及用药依从性结果见表1。

4 讨论

糖尿病是为多种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症状为特征代谢性紊乱综合征。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公共卫生的问题,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如果不及时控制高血糖的话,常会导致多器官受累,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地损害。但是不少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一些早期患者,还没有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不少患者对糖尿病的防治知识等掌握不足。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改善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夏冠斌,沈一鸣,俞爱芬,陈静.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0,06(11):1220-1221

[2] 宋润珞,杨淑娥,李婷婷.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J].护理学杂志,2011,15(05):306-308

上一篇:新形势下放射科医疗纠纷、投诉的原因及预防 下一篇:探讨孕期妇女的社区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