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费医疗体制下药费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

时间:2022-08-04 01:58:44

公费医疗体制下药费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67-01

公费医疗是指国家为保障国家工作人员而实行的、通过医疗卫生部门按规定向享受人员提供免费医疗及预防服务的一项社保制度。公费医疗制度的设计导致了医疗消费没有约束节制的动力,药费水平年年攀升,给财政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本文将对某单位连续5年公费医疗报销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影响药费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

1 公费医疗报销现状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财政对公费医疗报销的人均拨款是逐年增加,平均增长速度为10.5%,而人均实际药费支出也是逐年递增的,平均增长速度达19.6%,但药费支出的增加速度远高于财政投入的增加速度,将近达到2倍。

从表3可以看出,每年都有药费超支,并以36.13%的平均速度增长,而且超支金额都达了拨款金额的1倍以上。

2 公费医疗报销快速增长的原因

2.1 用光报销额度。由于每人每年的报销额度确定,当年未用完的额度即不能转入下年继续使用,也不能以现金的形式发放给个人,这就造成了每个人在年底前都会把自己的额度用光,即使确实没用完,也会有人用你的名字开药,把你的额度用完。这样的结果是,如果人数不增加,每年的药费支出起码持平,但绝对不会有减少。

2.2 一人报销,全家看病。公费医疗报销时,审核人员只看发票和病例上的名字,是否是享受公费医疗报销人员的名字,至于看病人和享受公费医疗报销人是否是同一人,根本核实不了,这就形成了全家只要有一人可以公费医疗报销,那其他人都可以用他的名字去看病,而医院对此类情况也是睁只眼,闭只眼。这也是造成药费攀升的原因之一。

2.3 老年人、慢性病人药费多。

从表4可以看出,退休人员的药费占了全年药费的约50%,而退休人员只占单位在职职工的26%。老年人身体状况差,药费是单位的大头,如果碰上一年住几次院,那超支的药费会更多。

从表2可看到,2011年人均药费支出最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当年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的药费多,占到了全年药费的34.23%。通过分析可得出,老年人和慢性病人的看病率对全年药费开支有重大影响。

2.4 定点医院药品贵。要想享受公费医疗报销,就必须到定点的医院去看病,未经公费医疗办公室同意到其他医院看病是不能报销的。而公费医疗办公室审核非定点医院发票的手续繁琐,一般人不是不得以都不会到外医院看病,这就造成了定点医院对药品的垄断权。在定点医院,同一产地生产的同一种药比药店可能贵几倍,相同功效的便宜药没有。由此可看出,药品的垄断制对药费的增长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5 小病大看。公费医疗报销中,门诊是按90%报销,住院是按95%报销,而且住院的费用是不占用当年的报销额度的,这就意味着,为了提高报销比例,又不影响当年的报销额度,很多人会选择小病住院治疗,这将直接影响到药费的增长。

2.6 超支药费全额报销。对于每年的超支药费,文件规定公费医疗办公室、定点医院、单位分别按3:3:4的比例分摊报销。从表1、表2可以看出每年人均药费支出都超出了财政的拨款额度。所以,即使超支了当年的报销额度,只要单位还不是很穷,最终还是会全部报销的,这也就助长了看病开药没有节制,药费节节攀升的局面发生。

2.7 非报销范围内药费变相报销。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公费医疗可以报销的检查项目和药品范围都是有据可查的。有些人为了把自费项目和自费药品放入报销范围,让医院把费用拆开、分解成可报销的部分,同时病例上也不列明自费的治疗,这样,原本该自己承担的部分也堂而皇之的进入了报销的范围。正因为有公费医疗给保着,原来可做可不做的检查都会去做,原来可开可不开的药也都会开,这无形中就加大了药费的开支。

综上所述,造成药费高居不下的种种原因归根到底都是因为公费医疗体制不合理,所以,改革是必然的。2009年4月1日,北京市平谷区政府主动请缨进行公务员入医保的改革试点,拉开了全国公费医疗改革的序幕。改革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控制药费的增长速度,不是要降低谁的待遇水平。新的医疗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所谓社会统筹,就是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统一筹集、统一管理、统一调剂、统一使用,人越多,基金越雄厚,越能分担额风险。这就避免了每个人不管有病没病都要把自己的额度用完,造成浪费。建立职工个人帐户,可使其自觉节约医疗费用,并使职工在年轻、健康时为年老多病时做必要的积累。这对“小病大看”有很好的杜绝作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医疗机构定点制度,医疗保险机构选择符合标准的医院为定点医院,每一个参保职工可选择若干定点医院就诊,这可防止垄断机制形成,药品费和诊疗费都会相应下降。

截至目前,内地31个省区市中,至少有24个已取消公费医疗,全部参加医疗保险,其他省份正在逐步取消公费医疗。我们一定要顺应这一大趋势,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为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创造条件。

上一篇:实施护理入院须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下一篇:颌面外科术后的疼痛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