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高校信息化特色分析

时间:2022-08-29 09:01:43

台湾地区高校信息化特色分析

摘 要:高校信息化建设是教育全局中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考察台湾地区三所高校所得的信息,梳理出他们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得出几点借鉴性的启示: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体系;以应用为主导,做好统一规划,实现数据共享;加强信息化建设人员配置等。

关键词:台湾地区高校;信息化;数据共享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15-0013-03

以高校信息化带动高校现代化,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近年来,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偏重于硬件基础方面,而软件方面的应用,还是存在不少问题。我院作为一所新成立的本科院校,校园网硬件基础建设已经较具规模,甚至领先于多数同类院校,但在软件应用方面,一开始就是各单位需要什么系统买什么系统,造成标准不统一、数据不统一等问题。

2012年11月,笔者受学校委派,到山科技大学、树德科技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开展访学活动。其间,对这三间院校的信息化应用系统以及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和交流学习,收获良多,同时也得到很多启发。

一、台湾地区三所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状况

台湾地区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准。带着学习的目的,此行主要了解他们的校园网络建设、校务资讯系统开发与维护、电化教学服务与支援等三个方面的建设状况。

1.树德科技大学

台湾树德科技大学位于台湾地区的高雄,创建于1986年,是一所私立技职院校,学生人数超过10000人。

校园网建置以高速以太光纤网络为主的校园骨干网络。对外网络除原有的台湾地区学术网络(TANet),同时提供台湾地区高质量研究学术网络(TWAREN)联机,提供IPv6、MPLS、VoIP及多点视讯传输等服务;提供高质量无线网络环境,不受时空限制自由上网。

校务资讯系统历经三个阶段的发展,对信息化系统进行设计、重整,发展到现在,已具有较为完善的功能,系统构成分为教务资讯系统、学务资讯系统、总务资讯系统、人事资讯系统、会计资讯系统、图书资讯系统、个人化资讯系统、数位学习平台、其他系统等15个大系统,分支小系统达136个。RFID课堂点名系统,家长E网通等是比较有特色的教学管理系统。配备专业的开发管理人员7名,系统自主开发程度相当高,除了会计资讯系统外,其余系统均为自主开发。

电子计算器中心有7间开放式计算机教室,提供400多部新款高效能计算机,供全校师生日常上网环境。具有E-learning同步与异步网络教学系统、e化自学中心,各系自有专业计算机教室、e化教室,具有7间高清应用的多媒体视听教室。统一的系统登录入口,提供以信息为核心的主动资讯服务,确保使用者及时获得最新信息的同时,还可以减轻服务器负荷。

2.山科技大学

山科技大学成立于1965年,主校区位于台湾地区台南县永康市,现有在校学生14000余人。

信息化方面的管理分为网络维护组、应用系统组、数位学习组等。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同样走过了先委外开发再发展到现在的逐步自主开发阶段,按照台湾地区高校的要求标准,也建设了无障碍的统一入口平台。为克服统一平台的连接障碍,在购买系统平台的时候,严格接口标准,逐步接手平台修改权限。

校方架设Google APP服务,向用户提供附有私人标志的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和日历工具,用户可以设计并自己所属组织的网站。这些都由 Google 托管,不需要个人安装或维护任何软、硬件。学生们可享受到快速、便捷的服务,与此同时还可以保留学校提供的以.edu为后缀的电子邮件地址。离开校园后,平台服务可以继续沿用。

3.中国科技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台湾地区)创校于1965年,前身为“中国市政专校”,后更名为“中国科技大学”,设有台北文山校区和新竹湖口校区两个校区。这次我们前往的是台北文山校区。

据了解,科大的单一入口平台是不久前才完成开发投入使用的。由于之前的独立系统都使用了.NET开发与SQL Server 平台,整合起来就较为方便。统一入口软件通过委外开发,结合的过程中,那些不能整合在一起的,就选择放弃,更换系统。为了保证统一入口的全天候不间断正常使用,系统也配备了双机备份方案以及与不依赖单一入口平台的备份平台。提供50~60个虚拟主机服务,使用由第三方企业提供的有偿邮箱服务软件mail2000。

二、台湾地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优势与特色

综上所述,这些高校校内完全实现无纸化办公,在资源互动上也较有特色,校园信息化数据应用已经比较广泛和成熟,信息化建设应用情况相比我校较为领先。它们的特色和优势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高效的e化教学体系

在教务上,台湾地区各高校早已实现e化。例如树德科技大学,其E-learning同步与异步网络教学系统,选课系统包含所有课程的课程大纲,信息相当丰富,网络课程还要求老师必须抽出时间来网上解答学生的提问,特别是一些知名教授,很多学生能通过这种途径与他们进行交流。e化教学是台湾地区高校教学里的一个重要补充,除了传统的上传课件和阅读材料外,网大还是各个课程的信息中心。例如调课、作业、考试等信息,都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来发表,目的是促进大家经常登录网大。网大一般还会有讨论版,有一些课程的老师会要求大家在上面发帖子或是辩论,以此考核大家的表现。一些较好的网大系统还会有分组的功能,以进行组内讨论。

2.丰富的资讯服务

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已形成较完整的图书馆网络以及各具特色的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丰富,服务细致,是学生学习的强大资讯后盾。他们还藏有大量的视听资料,馆内也会有非常好的视听设施。这几家高校的校务应用系统自主开发度较高,一般都比较适合自己的使用。它们比较注重于主动式的资讯服务,能够提供全校即时的信息传送。这种主动式的信息传递和分类整合,需要各系统的数据库统一共享才能实现。

有些高校还建有E-portfolio,这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职业生涯做详尽的规划以及对学生的成长做官方记录的系统。学生可利用里面的资源规划自己的大学以及职业发展。

富有特色的是它们的虚拟主机、备份空间、储存空间、虚拟桌面及软件协同应用共享等五项云端服务,为校内行政、教学部门或研究团队提供便利、快速有效率的服务。

3.校务行政办公自动化全面应用

树德科技大学与山科技大学都已经全面实施网络化教师教学评价系统,在职工考核评价方面的人事评定考核系统也得到有效应用。通过教学管理系统,班级导师可随时线上查询该班同学缺课情况、考试成绩、学生电子邮件及家长联络资料。建立专案管理量化系统,用于收集各单位对信息化系统开发的工作需求,并能够显示各种阶段性工作的进度和成果。

校园实现e化管理,校务行政信息整合系统使行政办公全面无纸化,电子公文及电子表单系统使用的操作界面简洁明晰、图形化。教师与学生不同群组具有自己专属的资讯界面,通过数据的整合,能够在行政办公室平台上调用同步公用数据,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品质。工作会议,还可以通过在线实时视频会议系统来实现。

4.校园网管理与分工

在网络系统进行全盘统筹规划,在充分把握校园网实际应用需求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了集高性能、稳定性、智能管理性,安全性于一身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全面满足了多媒体课件、远程教学、网络图书馆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学校信息化工程的深入。

由电算中心负责信息平台的开发管理,大体上的架构分为:网络运维组、应用系统组、数位学习组等。网络组业务为负责校园网络系统的规划、管理、调整与维护,并结合教学需求开发一些方便教师使用的应用系统;应用系统组的业务为负责开发学校还未建立起来或需重新建立的一些应用系统等。数位学习组业务为配合教学课件的管理、开发与维护等相关事宜。

电算中心针对学校的信息化需要,自行开发各项业务资讯系统,只是个别采购一些比较专业性的应用软件,例如财务会计软件。由于各应用系统自主开发程度高,系统需要整合和功能扩展,就比较容易。

三、经验的启示与借鉴

通过对这些高校的了解总结,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以供探讨。

1.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体系

由于各部门的工作习惯以及传统的分工制约,常常会是多个信息管理机构并存,各机构分属不同主管校领导,常常出现相互推委、内耗的现象,影响信息化建设的执行协调力,而且各部门一般是需要用什么功能就买什么对应的系统和软件,不利于统一规划。长久以往,系统标准各异、数据堆积等问题积重难返,要实现统一化就更加困难。在实施数字化校园的时候,需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要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需要得到最上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如建立由校长级牵头主导的信息化管理体系,确保强有力的组织管理措施进行协调和管理。

2.以应用为主导,做好统一规划,实现数据共享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整个建设过程必须做好统一规划。可以在实施前采集各单位的应用需求,把分散的软硬件资源进行整合,整理出适合学院实际应用情况的系统开发需求和任务。软件平台建设应该强调应用,要以能够“应用起来”为目的。

把建校之初注重硬件建设的政策转移到注重软件建设上来。开展建设过程,要考虑保护原有的投资,充分整合现有的信息资源。在高水平硬件整合平台的基础上,统一应用系统的底层数据库,统一应用系统数据接口和开发接口,要有统一的数据标准,避免新增系统再次出现数据共享困难的问题。学校可建一个综合管理平台,统一的登录入口,将各应用整合在同一个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只有做到数据集中、应用集中、设备集中,才能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避免各系统的重复建设。

3.加强信息化建设人员配置

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支数量较稳定的技术队伍,特别要加强软件开发人员队伍的建设。要稳定人员队伍,分类分层次对信息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进行培训。新成立院校,由于信息技术人员力量薄弱,又没有太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的辅助力量,可以考虑采用外援力量来进行开发,借助专业的软件公司技术力量,与学校的技术人员共同研发,以建设促进人员培训。不能全面依赖外部开发力量,要对系统的开发全程技术参与,学校技术人员要具备技术消化,逐步接管系统的能力。台湾地区高校的建设经验告诉我们,校园信息化系统需要自身具备系统开发和独立管理水平的人才,这样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创新性和持续性。

四、结束语

高校信息化内涵丰富且系统复杂,影响的因素也很多,由于本次只是了解到台湾地区个别院校的建设情况,材料并不全面,也未能作出全面的解析。希望能够通过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大胆探索和创新,让教育信息化建设少走弯路,快速进步。?

参考文献:

[1]赵国栋.数字化校园:理想与现实[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1):81-89.

[2]查贵庭.美国高校信息化的成功经验与启示[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6(5):5-7.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英语整合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以信息化应用助教育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