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

时间:2022-08-29 08:56:39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卒中的有效性。方法 将我院2010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神志语言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中西医结合;康复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4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37-01

随着心脑血管病发病人数的增加,脑卒中发病率越来越高,且预后差、无特效药物方法治疗,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难题[1]。我们对我院2010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29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0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中医病类诊断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1995年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西医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实验组29例,男17例,女12例;脑出血19例,脑梗死10例;年龄56.47±9.41岁,50-59岁9例,60-69岁9例,70-79岁7例,80岁以上4例;发病到就诊时间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西医治疗,包括脱水、利尿、降低颅内压、预防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扩血管、脑细胞营养等。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加6-氨基已酸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钩藤30g,川芎10g,天麻15g,怀牛膝30g,赤芍20g,麦冬20g,黄芩20g,并根据病人特点加减三七、白术、半夏、茯苓、何首乌、五味子、山茱萸等。所有患者均给予早期康复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包,组间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间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P>0.05)。治疗前后两组运动功能评分均为治疗后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83、14.73,P

2.2 两组间语言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语言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P>0.05)。治疗前后两组语言功能评分均为治疗后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24、10.80,P

2.3 两组疗效比较 实验组死亡2例,病死率6.89%;对照组死亡4例,病死率13.79%。实验组2例死亡病例1例为脑内病灶死亡,1例为非脑内病灶死亡。对照组死亡的4例中,3例为脑内病灶死亡,1例为非脑内病灶死亡。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组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表现为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和体征,甚至伴发意识障碍,是高血压与动脉硬化发展到后期出现急性脑缺血或缺血并发症走向下坡的一种局面,临床治疗存在困难。尽管近年来脑卒中的治疗方法较多,但预后效果仍较差,临床存活患者80%左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

西医治疗脑卒中的原则是利尿、降低颅内压、预防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扩血管、溶栓等,防止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中医认为脑卒中是在气血内虚基础上,因忧思恼怒、劳倦内伤、嗜食烟酒等诱因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于脑,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而发生。所以中医治疗主要是根据辨证论治思想,根据中风致病特点,结合中医四诊辨证施治,从而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2,3]。本组资料中根据病人特点,给予熄风化痰、活血通络、开窍、滋养肝肾等药物辨证施治。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单用西医组,且病死率低,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施海,斌蒋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卒中105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11.

[2] 李新强,黄银凤.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卒中82例[J].河南中医,2007,27(10):41.

[3] 寇幸福.脑卒中的治疗与预防[J].河南中医,2008,28(12):47.

上一篇:濮阳县手足口病(514例)发病情况调查及预防对策 下一篇:胸部基本病变X线表现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