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需要一把充满智慧的“戒尺”

时间:2022-08-29 08:41:28

教师需要一把充满智慧的“戒尺”

一直以来,谁也没有剥夺过教师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只是,随着体罚学生事件的增多,以及缺少智慧的批评教育直接刺痛学生脆弱的心灵,以至于导致不良的后果。于是形成了一种教师主动“放弃”批评教育权利的现象。

批评教育,从某种角度讲就是惩罚教育。早有教育专家指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有观点认为,惩戒学生是教师黔驴技穷的表现。在我国古代,教师都有一把戒尺。有人认为戒尺的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是警戒,警示,所以戒尺的形式不可缺少;二是尺度和方式,正是教育心理学需要研究的警诫标准。

教师的“戒尺”如何掌握?如何让激励教育与惩戒教育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这些都值得每位教师深思。

教师需要一把充满智慧的“戒尺”,让惩戒成为一种教育艺术,让学生在受到教师批评的过程中体会出教师心中的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批评教育更需要智惹和技巧。我们有义务保护幼小脆弱的心灵,也有义务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从而培养幼儿健康的人格。以下是我们在批评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尝试。

一、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

爱因斯坦说:“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负担。”作为幼儿教师,在批评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放低语气,晓之以理,指出缺点,明白不良行为带来的后果,教给正确的方法,让幼儿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了。并主动向小朋友道歉。

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使孩子远离狂风暴雨般的大声斥责,在和风细雨中感受人文关怀。给幼儿送上一份珍贵的心灵礼物。让小朋友在这份礼物中自我完善,享受批评,享受教育。这种批评教育不仅帮助幼儿改正错误,还能起到警示、激励的作用。

二、回避“五分钟”

一天早上,刘老师的润唇油不见了,刘老师询问了我和其他老师都没有结果,就问小朋友,没有一个小朋友说见过,我转身对小朋友说:“现在自由玩五分钟,如果谁拿了老师的东西,请送回来,老师不会批评你的。”五分钟后,我们发现刘老师的润唇油在琴凳子上。我随即说:“谢谢你送回唇油,但是下次遇到你喜欢的东西先征求同意后再拿。”

我们采用“回避五分钟”的方法对幼儿的随便拿别人东西的不良行为进行了教育和纠正,教给了幼儿正确拥有别人东西的方法。这种批评教育是对孩子的一种高度的信任与尊重,更是一种教育意义上的期待。

三、“漠视”、“冷落”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有一些幼儿的破坏行为,攻击行为,除了自我约束能力差外,还有一种现象,就是用这些不良行为引起老师的注意和关注,但是这些行为是些不安全因素。长期的说服教育也不奏效,你越是阻止,他们的不良行为仍在重复。这时我在确保安全的前期下,采用“漠视”法,不去阻止,只是叮嘱他注意安全。就这样,他看到老师也不再关注,觉得没有意思就自己停了下来。

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我发现幼儿和成人一样是有欲望的,是需要满足的。可是如果你一味地围着他们转,你就会落入他们的“圈套”,那结果就是――被他们牵着鼻子走。适时的“冷落”“漠视”让幼儿自律,结柬不良行为。

四、将计就计法

我们小(三)班,有一名叫阳阳的幼儿每天上幼儿园都哭闹,父母看着哭闹的孩子又舍不得离开,每一次都需要好长时间才哄乖,挺累的。在一次接待时,我把哭闹着的阳阳带到全班幼儿前面,就问小朋友:“你们知道人在哭的时候,眼睛是什么样子的?嘴巴又是什么样的?脸上泪水是什么形状的?哭样漂亮吗?”“不知道的看看阳阳小朋友吧!”小朋友们在观察着,讨论着。渐渐的,阳阳的哭声小了,我猜因为他不想让小朋友看到他狼狈的一面。随即我又告诉小朋友“没有看清楚的,我们等阳阳明天哭着上幼儿园再看吧!”

就这样,阳阳上幼儿园再也没有哭过,小朋友也学会了坚强,因为哭真的不漂亮。批评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对成长中的幼儿而言,更要讲究技巧,批评教育的权利,更是智慧,不是教师个人的智慧,更是一种教育的智慧。教育是灵活的,而悟出这种“灵活”的具体方法是我们教师的永远追求。

上一篇:放飞孩子的翅膀 下一篇:让学生在寻美中快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