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时间:2022-08-29 08:14:14

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2011版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把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列为四大“基本能力”之一。实施新课程以来,很多教师都十分注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呢?引导学生经历以下三个数学过程十分重要。

一、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让学生经历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学习情感,而且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课,课堂上,一位教师首先拿出一捆铅笔,让学生猜一猜共有几根。由于没有任何提示,学生完全凭借直觉和生活经验进行猜测。这时,教师针对学生多种答案,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谁猜对了吗?”“要想知道自己猜对了没有怎么办?”学生的思维一下就被激活了,而且都非常积极地进行了思考。有的小朋友想出了直接数一数的办法判断到底谁猜得对。在数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学生不同的方法,使学生经历了从一根一根地数,到两根两根地数,五根五根地数,最后感觉到这样还是很麻烦。教师就适时地提出了又一个问题:“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使人一眼就看出有几根铅笔呢?”这样的问题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通过讨论交流,最终得出“把10根铅笔捆成一捆”最容易让人看清楚。在这个教学中,教师通过猜一猜,验一验,摆一摆这样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了“10进制”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

二、经历数学策略的迁移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增加了诸如“一一列举”“鸡兔同笼”等策略性的问题解决题目。教材中都以不同的生活情境为载体给予呈现。如果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不强,没有认真研读教材,就容易出现以例教题的现象,使“策略指导”变为“教解法”,学生就很难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因此,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将同类题目放在一起,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找到此类题目的共同本质,再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迁移形成此类问题的解决策略,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鸡兔同笼”这一课,在教材中出面了三个问题情境。这三个问题情境分别是鸡兔同笼问题情境、龟鹤问题情境、租船问题情境。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解决了这些题目之后,再将三道题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使学生发现这三道题目存在的共性,就是利用假设的方法把其中的一个量进行假设,然后从数量的变化中找到其中的变化关系。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鸡兔同笼问题情境出发来迁移龟鹤问题情境、租船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形成解决此类问题。如果单单列式计算比较困难,可以采取列表法来解决。在列表时也都可以采取取中列表法,这样帮助学生将一道题目的解决策略迁移到一类题目的解决策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共性策略”,同时采取这样的教学,能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这类题目的结构,从而真正理解了这类题目,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经历数学规律的归纳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是靠教师把各种各样的题目都讲过,这样不仅时间不允许,而且也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而是应该通过几道题目的学习,找出共同的规律,得出问题解决的一般性方法。因此,教学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沟通一类题目的共同特点,找出规律,连成片、结成网,形成一个系列,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提高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转化”策略的教学,教材上给出了“比较两个形状不同的图形的面积”“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12 14 18 116 132 164 ”等三个不同领域、不同结构的材料。这些题目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可能都已经接触过。如果教师没有真正领悟教材的意图,很有可能会成了练习题,学生做一遍就好了,无法形成这一类题目的共同特点。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解决这类题目的方法比较,找到相似之处,发现解决这一类题目的共性,就是将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将抽象的问题转化成直观的问题,从而真正让学生体验到“转化”策略的优越性,使学生自觉在解决新的问题时用到 “转化”这一策略。

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经历数学规律的归纳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相关的数学思想,从而提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学习的过程富有创造性和生成性。

要真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必须转变观念,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数学策略的迁移过程、经历数学规律的归纳过程,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富有生动性和挑战性。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外国语学校)

上一篇: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提升文学素养 下一篇: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 拓宽教与学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