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8-29 06:47:53

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的思考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加强高校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已成为高校财务人员面临的重大课题。只有创新工作理念。完善管理机制,才能进一步促进高校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 重要性 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121-02

高校财务管理是指高校范围内有关资金、资产的筹集、组织、融通、调拨、分配、使用、结算以及资源使用效益管理工作的总称。随着高校市场化、国际化的逐步推进,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和制约着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乃至高校的生存发展。如何对高校财务管理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这就要求高校财务管理从理念、目标到手段方法等各方面进行科学化、规范化改革。

一、新形势下高校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1.高校办学体制与理念的变革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十多年来,高校已由单纯的服务型转变为人才生产管理型,自主办学、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高校管理的指导思想从追求单一的社会效益转移到以教学为中心,以财务管理为手段,全面提高高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来,高校由此对反映经济效益的办学成本、资金使用、偿债能力的核算和管理就更加重视,以核算为基础,以核算为管理,把预测、决策、控制、分析作为财务工作的重点。

2.高校筹资渠道多元化对财务管理注入了新的理念。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高等教育经费已经形成了多渠道筹措的基本格局。目前高校办学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收费收入及银行贷款三个方面。高校想要发展壮大,在提高有限的教育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运行质量的同时,加强自我筹资能力,寻求多元化的筹资渠道,挖掘社会捐资、校办产业和科研转化等资源,建立健康而稳定的资金保障是财务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是保证高校教学、科研工作得以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

3.高校财会工作的现状要求加强财务管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会计主要是进行事后核算,工作重心还基本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等原始功能上,而疏于事前预策和事中控制,这种以“报账型”为主的工作模式严重滞后于高校改革,造成财会工作被动,财务管理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特别是近年高校普遍存在的巨额银行贷款以及各种融资带来的财务风险,更加迫切要求高校财会工作必须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运用会计信息,筹集、组织、监督、分配资金运动并进行预测、分析论证和控制,参与学校规划与决策,真正起到“参谋”和“助手”的作用。

二、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产管理观念淡薄,教育资源浪费现象严重。高校资产管理最核心的任务是维护国家的所有者权益,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资产使用效益最大化。我国高校固定资产购置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和预算外收入,在现行财经制度中被视为非经营性资产,使用上不核算成本,不计提折旧,从而使人们认为它是一种消费性资产,只注重需求,不注重效益,重采购,轻管理。而会计报表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状况,则无从谈起对固定资产进行系统管理。所以,许多高校普遍存在以下现象:固定资产验收不负责任,保管维护不力,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协调,各自为政,教学设施重复建设,一方面经费紧张,另一方面设备利用率低下,浪费现象严重,最终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乃至整个学校管理的松懈与无序。

2.预算管理模式落后,预算体制不健全。财务预算是对未来财务活动的内容及指标所进行的具体规划,是控制财务活动的依据。财务预算对财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预算管理模式落后和预算执行不严格问题,多数高校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预算目标的确定、预算编制、预算考评都是由财务部门一手完成。事实上,高校预算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没有相关部门自下而上在预算管理中的基础作用,没有高校领导自上而下的高度重视和组织领导,财务部门不可能对各项预算经费作出准确的分析。预算的编制缺乏科学依据,便无从谈起严格执行预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问题。同时,高校上报的预算并不包括高校融资一块,而实际中部分高校为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办学实力,已经多方筹集资金,负债办学,所以高校预算与其实际资金运行有很大差异。

3.财务监督体制不完善I监督方法落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监督不力。由于学校经济活动相对不太复杂,多年来对经济活动的深层次监督缺乏力度。在财务监督方法上,有的仅限于对会计原始凭证的审核把关,对各种专项投资等没有进行可行性的论证,盲目上马,对工程的施工过程缺少跟踪监督,最终必然造成损失浪费,损害了学校的利益,助长了不正之风的蔓延。

三、强化高校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

1.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确定高校财务管理目标。要加强和改进高校财务管理,关键是要进行财务管理理念的改革与创新,从而完善管理机制,发挥财务在高校发展中的保障作用和指导作用。首先要树立效益观念。一方面要优化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另一方面要降低消耗,杜绝浪费,最终实现成本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其次要树立风险观念。多渠道融姿势必会存在财务风险,财务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预测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再次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长远考虑高校的发展规划,避免短期行为,杜绝盲目投资;最后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高校财务齐抓共管,考虑教职工利益,为教职工服务才是高校发展的动力。

2.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要健全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资产的购买、使用、调拨、报损、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控制,把握采购、验收、保管中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制度,明确责任。加强资产管理,一要采取固定资源和共享资产相结合的配置方法,摒弃部门所有制,改变各部门“小而全”的状况,减少重复购置或闲置现象。在合理、科学的配置资源的同时,高校的资产管理还可走出校门,利用一些已不能适应教学和科研需要但对社会仍有使用价值的资产,向社会进行资产租赁或联营,发挥资产的最大的使用效益,盘活高校内部存摄资产。二要树立低碳节能意识,特别是对水、电、气、耗材等严格管理并建立约束与激励机制,推广使用有利于节水节电和提高效率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加大高校资源、能源耗费情况的检查,使师生员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减少对资源的浪费,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3.拓宽筹资渠道,加强筹资管理。为解决资金供需矛盾,高校财务除努力争取财政投入、适度增加银行贷款外,要多渠道探索并寻求新的筹贤=疗式。首先高校应在提高办学质量的基础上,多方面拓展办学模式,在办学层次、科研水平和知识更新方面发挥优势,建立二级民营学院扩大招生规模,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开展技术咨询,对外开放实验室等等。这样既有助于筹集资金,又可加快高校资源结构调整。其次可通过融贤租赁吸纳社会资本及民营资本参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后勤管理向社会化发展。近年来,一些学校在贷款资金安排和管理上暴露出不少问题。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在积极利用资本市场筹措资金的同时,根据高校发展观划制定合理适度的融资计划,建立和完善学校筹资管理办法,使项目可行性论证、资金管理与监督、绩效追踪与责任追究各环节有章可循,规范运作。

4.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控制经费支出。预算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预算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着学校管理效益的高低。因此,财务部门要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编制预算,将综合预算和部门预算相统一,细化预算编制单位,克服预算内容不实、约束不强和预算不科学的情况。收入预算必须做到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支出预算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对经常性支出要适度从紧。建设性专项支出的预算要量力而行,要集中财力保障发展目标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预算在执行过程中,要根据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采取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实施定额包干、节约留用的管理办法,充分调动二级单位理财的积极性。学校的监督审计部门应该依法对预算编制的合法性、资产使用的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协同财务部门做好预算终了时的分析工作,对预算收入完成情况、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及资金使用的效益性进行评估,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预算管理。

5.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财务运行机制。经济责任不清会导致权责不明,相互推诿,造成财经秩序混乱,因此高校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在统一领导下进行适当财权分配。明确责任,划分责任范围,健全财务工作经济责任制。把收入分配与努力创收相结合,把经费使用与办事效益相结合,增强责任感,形成良好的财经工作运行机制,确定高校每一层次每一岗位相衔接的责任目标体系。从高校领导到财务、审计监察部门的负责人、到全校各系、部、处室单位负责人,都要严格履行各自职责,层层防范,层层落实。并且及时将全校财务运行情况及各个责任单位经费使用情况公布于众,信息公开,自觉接受全体职工乃至社会民众的监督。

总之,面对越来越激烈的教育市场资源竞争和越来越复杂的财务关系。高校必须加大财务管理力度,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促使高校教育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上一篇:从人才角度谈大学生的培养与成才 下一篇:大学生创业环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