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的哲学内涵论文

时间:2022-08-29 06:33:27

实践的哲学内涵论文

实践的观点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出发点。正是在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才指出一条既不同于唯心主义哲学,又不同于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新的唯物主义”的道路。在《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实践”的概念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变革过程。其中《手稿》是马克思实践观雏形形成的著作,准确把握这一时期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才能正确理解《手稿》的思想内涵。

一、马克思实践观的直接理论来源

在《手稿》中,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实践观,即黑格尔的对象化理论。第一,马克思指出:“因为黑格尔的《哲学全书》以逻辑学,以纯粹的思辨的思想开始,而以绝对知识,以自我意识的、理解自身的哲学的或绝对的即超人的抽象精神结束,所以整整一部《哲学全书》不过是哲学精神的展开的本质,是哲学精神的自我对象化;而哲学精神不过是在它的自我异化内部通过思维理解即抽象地理解自身的、异化的宇宙精神。”这就是说,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建立在精神性的基础之上“,绝对知识”成为了他哲学体系中唯一真实存在的东西,“人和自然界的同一切现实的规定性毫不相干地生成的因而是非现实的本质。”自然界对抽象的思想来说是外在的、非本质性的存在。这样,在黑格尔那里,整个世界都是颠倒的。第二,马克思指出这种颠倒了的对象化的辩证法是一种“非批判的实证主义和同样非批判的唯心主义”。所谓“非批判的实证主义”,是指黑格尔把抽象思维的异化、外化看作思维自身发展的一个必要的环节,是对于抽象思维的确证。这样他就在某种程度上给这些异化的存在予以肯定,似乎一切都是合理的。所谓“非批判的唯心主义”,就是指黑格尔把对异化的扬弃仅仅看着是思维范围内的事情,只是一种使异己的对象回到思维中来的活动。这样,现实的批判活动,使现实的异化在实际上得到克服的运动,在黑格尔那里就被他的哲学消解为一种纯粹思辨的思想活动。因此,马克思说道:“在这里,不是人的本质以非人的方式同自身对立的对象化,而是人的本质以不同于抽象思维的方式并且同抽象思维对立的对象化,被当做异化的被设定的和应该扬弃的本质。”但是,马克思写到这里并没有结束,他看到了黑格尔对象化理论抽象形式“潜在地包含着批判的一切要素”。只要“把对象世界归还给人”,就能看到“宗教、财富等不过是人的对象化的异化了的现实,是客体化了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了的现实。”所以,可以说黑格尔的对象化的辩证法是对历史运动的抽象的思辨表达。第三,马克思揭露了黑格尔的“劳动”观的本质缺陷。马克思先是肯定了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辩证法的合理因素,即“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非对象化,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可见,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在这里,马克思肯定了黑格尔把劳动看成是一种对象性的活动的观点,人的本质力量只有通过人的劳动的成果,即对象化的劳动形式才能表现出来。随后,马克思指出了黑格尔劳动观的致命缺点:“黑格尔唯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

二、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的对象化理论中提出自己的实践理论

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对象化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自己的唯物主义对象化理论的观点——即马克思初步的实践观。这时的实践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在批判黑格尔把对象化的主体看做是“人的抽象,即自我意识”的同时,马克思提出要把实践的主体归还给人,只有现实的人才能是实践的主体,才能真正改造现实的自然界。而针对黑格尔把对象化的主体看做是自我意识,马克思批判道:“自我意识通过自己的外化所能设定的只是物性,即只是抽象物,抽象的物,而不是现实的物。”第二,在批判黑格尔把对象世界仅仅看做是“纯粹的创造物,是自我意识所设定的东西”的基础上,马克思指出实践的对象是客观的、物质的自然界。人“欲望的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这样,马克思把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客体)都理解为现实的、客观的物质存在,而不是像黑格尔那样,把对象化的客体理解为对象化主体的创造物、设定物。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马克思的实践观虽然受到黑格尔的对象化理论的影响,但其哲学内涵已然完全不同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实践观,而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本论调上的,“既不同于唯心主义,也不同于唯物主义,同时又把二者结合起来的真理。”

三、《手稿》中“实践”的理论意义

第一,实践是理解把握《手稿》的关键,是《手稿》思想理论的逻辑线索。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异化劳动理论是《手稿》的最核心的思想理论。然而,仅从异化劳动视界来看整部《手稿》理论脉络并不十分明晰。通过解读《手稿》,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是在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人的本质是劳动的思想,从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实践”出发,进而展开考察的。他首先揭示了异化劳动的基本内容即工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实践活动的歪曲形式,然后阐述了人的本质的复归即实践活动的本质内容,最后前瞻了共产主义的实现途径即实践活动的未来表现形式。可见,实践观思想贯穿了《手稿》的始终。第二,虽然在《手稿》中,马克思还未能对劳动、实践概念作出区分,但已把劳动看做是实践的主要内容,并对实践作了初步的科学论述。马克思不仅揭示出了实践的本质,即实践是人的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物质生产活动;揭示了实践和认识的主客体的本质:主体就是现实的、感性的社会性存在物——人;客体是对象世界,包括自然界、现实、感性和人自身;还指出了实践的基本特点,即(有意识的劳动的)自由自觉性、(感性活动的)客观性、(类存在物活动的)社会历史性。同时,马克思提出并阐述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以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正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以异化劳动理论为基础,阐明了生产领域对社会其他领域的决定性作用,初步形成了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萌芽。

作者:钱昆 作者: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上一篇:群众路线哲学内涵论文 下一篇:营利性大学的哲学基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