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中学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时间:2022-08-29 05:45:16

“一体化教学”中学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摘要】 伴随近几年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得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面对此种情况,我国各级学校当前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进,以便能够更好的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我国学校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了当前学校的教学任务,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也是在此种形式下提出。因此,本文就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下,中学计算机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何有效的构建进行研究。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 中学计算机 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

引言:所谓的一体化教学,其中心思想就是要打破传统单纯的理论式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同实践教学相融合,使教学方式更加具有开放性。由于该教学方式是将课本卜.的理论知识同相对应的实训课题完美的融合,所以,该教学模式便是由多个教学模块所构成的。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熟练度,还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因此,中学的计算机课堂教学作为一项以实际操作为主的科目,将一体化教学模式引入其中,可以很好的提高其教学效率。

一、将课堂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

首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教师要在正式开始课堂教学之前便将本学习所要学习的内容、本科目的教学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等向学生全面详细的介绍,有效的提高学生在此方面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在此方面的学习能够具有较高的自信心,以此来保证学生可以轻松愉快的完成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其次,教师需要对自己所要教授的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其中包括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计算机方面的基础,以此来作为自己制定教学大纲和课堂教学活动的依据,从而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再次,中学生在计算机学习和操作方面的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教师应该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依据每个学生能够的需求进行一体化课堂教学的设置,将知识全面的串联到一起。

二、更新教育理念,找到计算机教学的价值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树立起正确的师生观,在保证教学任务和进度不被影响,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被打破的前提下,充分的发挥出其课堂引导者的作用,全面的调动起学生在计算机学习方面的积极性,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这一要求的具体展现。由于一体化的计算机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将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同计算机的实际操作相结合,将实践活动融入到课堂之中,所以,教师需要重视课堂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转变教学观念。另外,因为计算机属于专业性较强的科目,其注重的是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整体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应该要在心中对计算机的课堂教学价值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同实际的教学相结合,从而帮助学生发展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三、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虽然在目前我国教学界的考试设定中,计算机这门科目并不在升学考试的行列,但是,作为我国中学必须开设的一门教学科目,也是我国中学课程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其对于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作用。对此,中学的计算机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全面的强化教学的任务和目标,提高目标任务教学的意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和灵活应变方面的能力培养,增强其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应用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更好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全面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其综合能力,让培养出的人才可以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要。

四、明确教学任务,加强素质培养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中学计算机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采用的都是多媒体技术和上机操作两种教学方式相互交替的教学手法,即当学生对于操作的理论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教师再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虽然此种教学方式带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模型,但是却没有体现出“一体化”的含义。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一体化的计算机教学在教学任务方面更加的明确,其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更强,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素质。因此,教师在进行讲学时,应该将教学目标同学生的个性特点相结合,对本学期总的教学目标进行细致的分解,并将分解出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设立不同的教学任务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教学理论和操作方式。

五、结论

相对于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来讲,引入了一体化的计算机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使得其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也是该教学模式目前备受各学校欢迎的重要因素。此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还有效的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创造力的束缚,这不仅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还有效的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上一篇:基于CDP技术的应用级异地容灾方案研究 下一篇:光纤周界围栏的技术发展与专利申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