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参与中的“专家失灵”

时间:2022-08-29 05:28:05

公共参与中的“专家失灵”

在行政决策的过程中发挥专家的作用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专家参与是公共参与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是,如同“市场失灵”一样,专家参与制度同样存在各种弊病,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专家失灵”呢?

“专家俘虏”由于专家咨询相关配套制度的缺失,导致专家咨询理论缺乏相对独立性。在当前情况下.专家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正是因此,专家与行政机关之间形成了牢固的利益共同体。因此,咨询也就成为了论证。

“专家管见”所谓“专家管见”就是专家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使得其所提供的意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种“管见”一方面源于专家所拥有知识的有限性,加之学科旨趣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还来源于专家所依赖的科学本身也具有不稳定性。科学在行政决策过程中是必须的,但又是不充分的。

“专家越位”所谓专家就是具备某个领域的专门知识的人。换言之,专家并非圣人,也非上帝,专家在其他领城也是外行。另外,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的区分也决定了专家只能对事实问题发表专业意见。但是,在实践中。许多专家逾越界限,不仅对涉及到价值判断的问题进行了评判,甚至逾越其专业领域,对其他领域进行评价和判断。这种专家越位使得专家不专,丧失了专业性。

如何在专家管理与民主控制之间找到平衡的方案,矫正“专家失灵”,始终是困扰理论与实践的事情。实际上,较为可行的方案还是通过专家参与制度及配套机制的完善来解决当前专家参与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如针对立法和行政决策过程中利益集团的过度影响,应该通过尽力完善各种制度,确保各种利益团体都能够参与到行政决策的过程中,从而确保各方利益都能够得到表达和反映,进而行政机关可以确保在充分听取、了解各方的意见基础上做出恰当的决策。再如,实现专家咨询制度的透明化、公开化。众所周知,美国《联邦咨询委员会法》是作为政府信息公开法体系中的一部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行政决策过程中专家咨询制度的透明化、公开化成为整个制度能够良性运行的重中之重。

(中国日报网2013年4月19日 徐文新 文)

上一篇:知道 39期 下一篇:食品安全治理的机制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