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消遣别人的眼泪别卖弄自己的漠然

时间:2022-08-29 03:51:01

“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我们从小就常被教导的常识。虽然后来我知道,“建立在他者痛苦上的快乐”有时候是不得已,但我仍然相信更多情况下,这种快乐应该避免——比如消遣别人的眼泪,比如调笑别人的失意。

但在“北影哭泣姐”这一“网络爆红事件”中,我却看到了人们“齐心协力”地消遣着眼泪,调侃着痛苦。网民们对落榜哭泣姐夸张的哭相有众多高论:“就凭这特写没准儿能特招回去。” “她的表情明显在说,‘姚晨行我为什么不行’。”“太有表演天赋了,肿么就落榜了呢”……更有媒体将哭泣姐的照片配以欢快的音乐剪辑成节目,来迎合和吸引这种扭曲的趣味。

但眼泪并不好笑,落榜并不好笑,梦想的破灭也实在不好笑。真正好笑的是,我们觉得别人的痛苦很可笑。“你伤心,我快乐”的阴暗心理虽然一直存在,但如今却好像变得明目张胆。另一种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却在该出现的时候遁入了沉寂。

我相信,大部分调侃“哭泣姐”的网友并无恶意。他们只是稍带自得地贡献了一点“幽默智慧”,只是随手发了几句雷同而空虚的感想。但也正是“并无恶意”的初衷显示了众人心中“消遣眼泪”的理所当然。这种集体的理所当然,甚至比恶意更可怕,因为人人都觉得自己的行为无可厚非,而对这种消遣的指责则成了矫情和哗众取宠,根本不值一提。

这是一种集体的无意识和疏于思考。在“调侃”盛行的网络氛围中,我们一看到爆红事件,条件反射地就要掺和一脚。驰骋键盘,快意鼠标的时刻并没有同情和细想的空闲。于是,消遣他人的眼泪和痛苦,反而变成了一种被追捧的风潮。

消遣他人而不自知,一方面是对他人的麻木,另一方面是对自我的漠然。

如果说网络对这种麻木和漠然有什么新贡献的话,是在于它打乱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己之间的距离分寸。

网络技术的应用,拉近了对话者的物理距离,但并不一定能达成沟通,因为“遥远”并不会因网络而消解。即时、快速、跨地区、跨人群的交流模式,反而容易使我们置身事外,并在隔岸观火的淡定和超脱中,寻得满足和。海量用户的参与和跟风,又进一步使得这种变得理所当然。聚拢人群的结果,反而是彼此的疏远和冷漠。

另一方面,通过照片、视频等多媒体技术,我们现在能“近距离”地直击事件。但这也常常使人停留在视觉表象的冲击中,变成了习惯性地过眼而不上心。“哭泣姐”的爆红,是因为她夸张的哭相特写。从视觉效果上来说好笑、滑稽。这样就够了,哭泣的脸下,到底是怎样的心情,无人关心。这种远近交错的“看戏”模式,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对他人的痛苦视而不见,把别人的眼泪当自己生活的佐料。

热衷于给自己的生活加佐料,不也正反映了自身生活的贫乏吗?对他人的痛苦不假思索的另一面,是对自己的漠然和疏忽。因为此时别人的眼泪,很可能就是彼时自己的痛苦。它们一并在调侃和嘲笑中被淡忘。

信息爆炸开启了一扇眺望大千世界的窗,同时也掩上了一扇关注自己的门。浸淫于信息之中,看似能拉近我们和远方的距离,却也可能使我们同时疏远世界和自身。请好好看一下自己吧,你会发现调侃有其边界。不管是谁的生活,都不是总能被调侃,总该被调侃的。

没有好好审视过自己的人没有资格去谈“自嘲”,更勿论调侃他人。自嘲是悲壮的,炫耀自我的困顿则是卑微,消遣别人的伤心则有点卑鄙了。

请别消遣了别人的眼泪,还自以为幽默;请别卖弄了自己的漠然,还自觉是淡然。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3年03月05日,作者程曼祺)

【一句话点评】

当我们消遣别人的痛苦的眼泪的时候,已经不自觉地成为冷漠自私毫无意义的看客,还是鲁迅的那句话:精神上的空虚麻木比身体的虚弱更可怕!

【素材运用】

娱乐、消遣;真诚、同情;精神生活正能量;“毒舌式”幽默……

(作者:崔晓敏,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

上一篇: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下一篇:微时代 第5期